□ 衢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楊水榮 毛晨煒
強化規劃委員會制度,是推進“多規合一”改革,構建規劃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的重要手段,對深化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具有重要意義。衢州市規劃委員會(以下簡稱“衢州市規委會”)自2018 年6 月重新成立以來,工作程序逐漸規范,議題審查效率逐步提升,先后共召開會議23 次,審議議題101 個(涉及總規和專規18 個,詳規4 個,城市設計8 個,項目選址和設計65 個,其他6 個)。本文結合幾年來衢州市規委會運行的實際經驗,就市級規委會如何更好地運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衢州市規委會由市長任主任,參會對象采取“固定+彈性”的“1+n+x”模式,“1”為固定參加對象,包括市長、分管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市府辦以及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住建、民政、城管等部門和邀請參會的市人大、市政協及市委辦領導;“n”為視項目和事項需要參加的區縣和市相關部門;“x”為邀請參加的相關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市規委會下設規委辦(設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收集、梳理、初審、上報及會議紀要等相關文件的起草,專家選聘及議定事項執行監督等工作。
逐步實現議題收集、初核、審查和審議核落實五個環節閉環管理。一是議題收集。采用在線動態申報機制,各單位在申報前要對照上位規劃或設計任務書進行自查。二是處室初核。職能處室會同規劃院專家進行合規性和技術性審查。三是規委辦審查。組織會議審查后將成熟且需市規委會決策的議題及時上報。四是規委會審議。五是議定事項落實。規委會召開后即形成會議紀要,并對議定事項進行交辦和跟蹤。
衢州市規委會主要審議各類規劃政策及規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重要區塊詳細規劃,重要街區城市設計、景觀設計、重大項目選址和建筑設計等。市規委會決策過程中均邀請市人大、市政協等領導參加,并充分聽取各部門和相關區塊意見,切實提高了項目聯審的效率和質量。如審議衢州高鐵新城城市設計方案時,還邀請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和涉及的所有部門參加,有力地保障了規劃決策的民主性。除一次性審查通過的項目外,其他84%項目均根據規委會審議意見進行提升完善,為衢州市風貌管控和城市品質提升打下了較好基礎。
從會議上看,上會頻率總體較高。衢州市規委會成立三年多來共召開會議23 次,基本保持一個半月召開一次的工作頻率。由于衢州市當前正處于大發展、大建設的高潮期,一大批項目陸續推進。且項目多、時間緊,部分議題上會比較倉促,有些項目方案在上會前還在深化完善。
從程序上看,專家參與仍然偏少。雖然市規委會運行逐步實現議題收集、初核到落實各節閉環管理,但總體來看,專家參與機制還不夠健全,專家對城市重大規劃、重要城市設計和重點項目方案的論證審查和技術把關還不夠到位。
從實效上看,后半篇文章還要發力。對市規委會議定事項落實情況的跟蹤和督查力度還有待加大,規委會與城管委、大項目統籌辦等相關部門單位的溝通還需加強。
為進一步拉高工作標桿,踐行“多規合一”,衢州市規委會正在積極調整為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以強化對空間類規劃的統籌管控。根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以及風貌管控要求,在衢州市區范圍內形成“1+4”的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整體構架,即“市規委會+兩城兩區規委會”,按項目區位和規模清單化明晰分級審議的層級。今后衢州市規委會在運作中重點要做到“一對標三完善”。“一對標”就是要對標深圳等規委會運行先進地區,更好地發揮規委會在統籌規劃引領和剛性管控上的作用。“三完善”關鍵要完善方案審查、專家參與、工作督辦宣傳三個機制。

▲衢州市規委會審議高鐵新城城市設計方案
在完善方案審查機制方面,衢州市規委會應探索建立權責清晰的規委會分層分級審查機制,進一步細化從議題申報、專家咨詢到議題審議運作全流程,加大統籌力度,重點落實四級聯審制度,注重提高運作效率,部分項目可以實行一二三審多審并聯。
在完善專家參與機制方面,建議在市級規委會下增設專家委員會,負責協助市規委會開展議題論證和技術咨詢工作,形成“省內外專家+市內專家”組成的規委會成員庫,協助市規委會開展重要片區規劃、景觀設計和重要建筑方案的論證和技術咨詢工作,強化重點項目服務支撐。建議重大建筑方案申報前原則應組織專家進行前置審查,并按專家意見先行修改完善,進一步提高規劃決策的科學性。
在完善工作督辦和宣傳機制方面,要注重強化規劃的剛性和規委會決策的權威性,通過健全“規委會+城管委”雙回路大閉環機制,推進規委辦與督查辦、大項目統籌辦及項目主管部門聯動,加強規委辦力量并定期跟蹤上會設計方案的修改落實情況,同時要更加注重規委會審議后方案的宣傳,以陽光規劃的標準做好公告公示和公眾參與,并延續以前重大設計方案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公眾投票推薦的做法,持續做好規委會議定事項落實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