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建國,于建軍,柴德臣,王艷芝,許國棟,曹 俠
(中央儲備糧菏澤直屬庫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 274300)
基層的糧食收儲企業承擔著糧食收購質量檢驗的重要職責,也是糧食收儲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并對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糧食安全流通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糧食收儲企業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是能否出具可靠、真實、準確檢測結果的主導因素,對改善糧食質量也具有顯著意義。由此可以看出,加強糧食收儲企業的管理層次,有助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糧食質量。
作為糧食收儲的重要工作內容,糧食檢驗環節關乎著農民的利益、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糧食安全。因此,糧食檢驗工作人員應當充分認識到檢驗的重要性,能夠堅定政治立場,秉承“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糧食收儲企業需要充分結合這一理念需求,加強員工的政治學習,全面提升檢驗團隊的政治站位,保證參與檢驗的工作人員能夠重視檢驗工作,提升檢驗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這也是保障糧食質量的前提。
除部分收儲任務繁重、貿易量繁多的企業外,大多數糧食收儲企業的檢驗水平都僅限于滿足日常收購、檢驗。隨著我國糧食質量安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基層糧食收儲企業的檢驗水平也面臨著更為嚴苛的要求,加上檢驗設備、檢驗技術、檢驗方法的快速發展,需要糧食收購企業提升其檢驗環境、管理水平及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檢驗人員的業務能力學習就顯得尤為迫切,基層糧食收購企業可從基本功訓練、科室研討及骨干交流鍛煉等方面重點強化學習。
1.2.1 基本功訓練
基本功訓練是提升員工基本檢驗操作的重要方法。在員工基本功評估中,糧食收儲企業可依據國家現行標準對業務技術嫻熟、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及普通員工得出的檢驗結果進行比對,應保證兩者誤差處于合理的區間內。此外,還應當推動對新技術、新國家標準的學習,并在實際工作中加強技術應用,適應新環境下的工作需求。
1.2.2 業務骨干交流鍛煉
糧食收儲企業可根據企業規劃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按期組織員工參與各級主管部門及高校的技能培訓,如針對小麥、玉米、稻谷的不完善粒等主要檢驗指標開展針對性學習。在培訓學習結束后,由企業技術主管組織參訓人員技能考核,檢驗各參訓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建立相應的管理臺賬,用于記錄員工參訓情況及考核意見。此外,企業應當鼓勵業務骨干積極參與各類職業技術培訓、競賽,并制定獎勵制度用于鼓勵取得佳績的員工,在企業內營造“比趕超”的競爭氛圍。在此基礎上落實“傳幫帶”體系,使得企業內各檢驗人員都能夠掌握先進的技術。
1.2.3 科室研討活動
糧食收儲企業應當基于國家現行標準,以盲樣比對、檢驗組比對及二次檢驗等系列活動,幫助檢驗人員掌握先進技術、儀器,并加強科室之間的交流學習,促使檢驗人員能夠盡快掌握技術要點,降低人為導致的誤差,提升檢驗結果精度。此外,在對先進技術、儀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還應形成書面報告,用于總結員工心得、現存問題等,為員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糧食收購的適當環節中也可組織多種形式研討活動,以具體案例作為講解要點開展交流,切實提升檢驗人員的專業素養、業務水平,進而達到提升檢驗結果精度的目的。
糧食收儲企業對糧食質量檢驗工作的跨度較大,包括對原糧收獲后入庫之前的質量初檢、儲存期間糧食各項儲藏指標跟蹤檢驗兩部分。其中原糧收獲入庫前的質量初檢易產生檢驗糾紛。原糧收獲入庫前的質量初檢主要面向于農民、糧食經紀人,糧食來源、裝糧方式等較為復雜,易造成入庫糧食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此外,入庫前質量初檢所形成的報告直接決定著入庫定價,因此檢驗數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影響著農民、糧食經紀人的收益。合理劃定崗位職責是糧食收儲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不僅能有效提升檢驗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避免檢驗糾紛的發生,同時還能保障檢驗過程公平公正,規避可能出現的貪腐行為。對收購工作的分工,即配置糧食檢驗全過程的工作安排,確保糧食檢驗人員、捍樣人員及監管人員職責精細化,優化各項資源配置,改善工作效率,秉承科學高效、客觀公正的原則,使各方的需求能得到最大化的滿足。
糧食檢驗樣品的捍取檢驗結果被視為該批次糧食質量的總體反映,所選捍樣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將對該批次糧食檢驗指標帶來決定性影響。在捍樣檢驗過程中,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即為按照規范要求嚴格執行捍樣檢驗,確保捍樣過程始終有人監管,嚴禁發生捍樣、送樣人員勾結及樣品調換等問題。收購時常見的客戶送糧方式有機動貨車散裝糧、三輪車包裝糧、火車包裝糧以及三輪車包裝糧等。對于上述不同送糧方式,工作人員也應靈活調整捍樣方式,譬如包裝糧不可用電動捍樣器布點捍樣,應當逐包手動捍樣;散裝糧應當確定合適的布點數量,并按照隨機原則進行捍樣,保證所捍取的樣品具有足夠的代表性。所捍樣品應做到痕跡化管理,不同樣品都應清楚標注捍樣人及捍樣時間。此外,已入倉糧食也要做到及時分批次捍樣,并掌握各倉糧食的質量狀況、入倉比例,確保檢驗人員能夠對各倉糧食的質量情況有大致了解,以便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保障入倉糧食滿足收購標準,同時能夠保護農民、糧食經紀人的切身利益,最大化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
糧食檢驗人員應當嚴格約束自己,基于我國現行規范標準落實檢驗工作,同時做好相關記錄。檢驗人員的主要職責即為準確、科學地檢驗樣品,以此判定糧食是否為新糧,防止陳糧按照新糧的標準流入糧倉,給糧食儲備帶來困難。在糧食收購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創新管理模式,如按照兩人一組為單位,采取互查的方式控制人為誤差的產生。此外,由于糧食收購檢測具有糧食質量參差不齊、勞動單一且強度高的特點,因此檢驗人員容易出現疲勞感,進而導致檢驗結果準確度難以得到保障。為降低這一因素的影響,檢驗人員、捍樣人員應采取定期輪換的方式調換工作內容。
完善檢驗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方法、加強質量檢驗監管、明確監管職責劃分,是保障檢驗質量穩定可靠的重要措施。①應強化監管、檢驗及捍樣3個工序的專業化培訓,使各工作人員都能夠熟練掌握3個工序的要點,經簡單培訓、交底后能夠盡快投入作業。②完善可溯源的監管模式,借助信息化技術做到檢驗、捍樣工序的全過程監管,從根本上避免腐敗糧、人情糧的出現。
對檢驗儀器、管理制度及管理水平進行綜合考核,能顯著提升糧食的檢驗水平,也是落實現代化科學管理的關鍵。對于基層檢驗工作而言,應當構建健全的儀器管理制度。
當前我國許多糧食收儲企業的基層檢驗人員配置較少,且對各項儀器設備未能實現規范化管理。企業應當指派專職檢驗人員管理儀器設備,從儀器設備的源頭把關,明確各儀器設備的注意事項、操作要點等,保證檢驗人員能嚴格遵照操作規程開展作業,認真、如實填寫儀器設備使用記錄,培養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制定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制度、年鑒計劃及程序性核查制度,確保各項儀器設備始終處于安全穩定、準確可靠的狀態。在使用儀器設備時應同時關注潛在的問題,并及時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管控。儀器設備的使用應建立完整記錄,并定期送檢,不常用的儀器設備也應做好定期養護。糧食收購正式開始前應調試、校準各儀器設備,保證檢驗得到的數據真實有效。
我國現行規范明確要求糧食收儲企業應當配置面筋測定儀、電熱干燥箱、萬分之一和千分之一量程的電子天平及快速水分檢測儀等設備。但這些儀器經過長期使用會發生故障,導致儀器精度下降。按照儀器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做好維護保養工作是確保檢驗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基層糧食收儲體系的重要內容。
糧食收儲企業的收購任務大多比較繁重且時間分布上較為集中,因此對檢驗原始記錄有更高的規范化要求。調研發現,當前我國許多糧食收儲企業都存在數據記錄不規范、指標記錄不齊全等問題。借助對各環節記錄方式、內容及指標的規范化有助于推動檢驗工作的持續、穩定進行,原始記錄應當包含樣品流轉、捍樣等多項檢驗指標。
糧食收儲企業應當基于收購年份編制單倉檔案。對已入倉糧食分別按照收購、儲存及出庫建立相應的檢驗質量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各項檢驗指標、原始數據。在各單倉檔案中都應記錄檢驗時間、類別及執行人等,做到檢驗數據在糧食流轉過程中的全過程追溯,實行質量安全終身責任制。單倉檔案應指派專人管理,收集、審查檔案內容。
糧食檢驗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決定性作用,在實際糧食收購中往往存在檢測力不足、分工不明確、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及工作量繁雜等問題,因此就需要制定完備的檢驗管理制度,對收購中工作人員的任務分工、操作標準給出明確規定,并保證檢驗結果準確可靠、公平公正。本文從政治業務能力、崗位職責、儀器管理及檔案管理層面給出了相關改進措施,以保障基層糧食收購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