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震震 尹鎖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江蘇常州 213200)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和課程教學作為高職院校的兩種教育類型,由于二者在教學內容上的不同導致彼此之間缺乏聯動,而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型教育形式,旨在通過對其他課程教學的滲透來從另一個角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將立德樹人視為教學首要目標的背景下,并且在新時代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之間的協同使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邁向了新局面。高職體育作為高等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其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對高職體育理論的認識,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身體素養,以及深刻體會高職體育對于學生未來進入社會找工作時帶來的幫助,對于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也為學生對自己所選專業的了解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更進一步,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并且不僅高職體育在學科內容上能夠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便利,思政教育的融入對于提高高職體育的教學實效性也有較大幫助,二者相輔相成,是對高職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達成。另外高等教育階段離不開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而課程思政的融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職場環境和工作壓力,對于高職體育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大有裨益。[1]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締造者,其秉持著怎樣的教育理念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走向。因此,高職體育教師應該首先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并將這一思想和自身的教學工作進行深入融合,以現行的高職體育教學指南為標準,結合教育領域對教師提出的四大標準,不斷改革自身教學理念,用先進的、科學的思想政治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2]因此,對于專業課教師而言,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否恰當地融入思政教育,是決定課程思政理念能否得到落實的關鍵,以高職體育教學為例,要想加強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的貫徹力度,就要首先通過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政水平。作為一名高職教師,不僅要貫徹履行自己在專業課知識方面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在思想層面上始終以國家和民族發展為重,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身為高職教師,我們應該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有清醒的認識,時刻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將愛國愛黨的精神在教學中以適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使得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教師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時,首先要確立培養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以及為誰培養?”,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和時代特征開展教學,將教學工作提升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層面上。并且,當前作為信息化時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在課程思政理念的貫徹上也可以結合諸如多媒體技術等新穎的教學手段,因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時教師在教學規劃中也要做好對教學手段的構思,結合多媒體技術或者情景模擬等形式,使得課程思政理念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融入更加生動具體。例如,學生通過智能設備就能隨時隨地對課程進行學習,但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同樣伴隨著問題,比如學生對游戲成癮或者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帶來的干擾。因此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以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對學生進行疏導,利用教研組的力量群策群力,使得教育的成效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學校教師或學生更多將體育視為一項技能,而忽視了其在人文屬性上的表現。[3]造成這些現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高職方面在教學評價模式上的構建,除了教師和學生外,高職體育教學的考核標準也將學生在測試中的成績視為決定性的指標,在考核體系中,課程思政所占的分量并不多,教師和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的表現并不會影響對他們的考核成績,因此,這就導致學生和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理念都較為忽視。未來高職體育教學評價模式的創新,不僅要確保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納入考核體系中,同時還要保證課程思政對于考核成績也有一定的主導性,通過分析每一位學生的特點,為學生的學習評價打造合適的評價標準,以此激勵教師和學生在高職體育的教學與學習中加強對課程思政的主動學習。
我們不難發現高職體育雖然作為一門公共類課程,但是其教學情況也對專業教學能夠帶來一定的影響。并且,由高職體育教學所延伸出的職業體育人文素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等課程的教學質量,對于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提升也能提供巨大幫助,因此,高職體育的教學在高職院校的教學規劃中也占據一定的分量。雖然對專業知識的教學是高職體育教學的重點部分,但是通過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研究我們能夠發現,其學科內容和課程思政也有較強的契合性。例如高職體育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奧運文化、奧運精神以及優秀運動健兒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教學工作要研究體育教學與奧運文化融合后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在擴展知識面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高職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例如,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其中不乏豐富的體育文化,其中武術文化就是最為璀璨的一部分。[4]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融合傳統文化的部分,引導學生對傳統武術文化進行傳承與學習,我國傳統武術是體育與人文精神結合的優秀文化內容,武術文化的發展隨著時間不斷進步,老師在高職體育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宣揚傳統武術中所蘊含的體育精神與體育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與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之間并非只是簡單的詞語轉換,兩者在內涵上存在著客觀差距,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課程,其并不作為一項獨立的科目開展教學,從本質上講,課程思政更像是一種課程觀,通過提高所有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職院校中全面落實的同時,也由此確保高職院校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做到了在思想層面上的統一,為我國高職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奠定基礎,也為立德樹人理念在高等教育階段的貫徹提供了便利。并且教師不僅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同時還是學生行為的表率,在發展心理學中曾指出,學生生涯往往是個體在思想和行為上逐漸成型的關鍵時期,而教師作為個體在學生生涯中的引路人,其在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等方面的表現也是學生最常模仿的對象,因此加強師德師風方面的建設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滲透路徑。而師德師風并不僅僅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一視同仁、滿懷對學生的仁愛之心,還包括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例如不早退不遲到,談吐和著裝得體等等。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把學生看作教學對象,那么無疑是把學生置于自己的對立面,推遠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得教學難以取得較好的成效,因此教師應該拋開對師生地位上的刻板觀念,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通過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形式幫助學生疏導心中的困惑,引導學生平穩解決心理問題,通過提升自身的修養將課程思政理念貫徹到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
綜上所述,體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同時也是重點課程,在這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推行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對于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加強體育教學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也能有效促進學生建立文化上的認同感,幫助學生辨別正確的價值觀,以此堅定學生在思想政治理念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