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據的財產性與多元權益融合屬性探究

2022-02-27 02:29:40何蓉
電子知識產權 2022年12期
關鍵詞:主體法律信息

文 / 何蓉

一、引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建設數字中國。數據蘊含著豐富的開發價值與潛力,數據搜集、處理、輸出和使用以及數據集合的構建將深刻改變社會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驅動競爭格局與治理體系變革。數據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而我國法律制度就數據的保護和利用存有缺漏,導致法院在處理涉數據采集、爬取或運用的相關案件時,缺乏明確可適用的法律依據,尤其在權衡數據保護與運用過程中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缺乏統一的標準。我國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運用數字技術助力強國建設,需要全方位布局和籌備。基于此,關于數據法律保護的問題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議題。

此前,學界對數據法律保護的相關研究多聚焦于個人信息或個人數據。有學者認為個人信息與隱私權所保護的私人隱私信息有明確的界限,個人信息權可以構成獨立的民事權利,1. 楊立新:《個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權利——對<民法總則>第111 條規定的“個人信息”之解讀》,載《法學論壇》2018年第1 期,第34-45 頁。個人數據可以成為民事權利的客體,并應當通過私權制度對其加以規范和保護。2. 程嘯:《論大數據時代的個人數據權利》,載《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3 期,第102-122+207-208 頁。有學者認為個人信息權滿足絕對權的特性,可以借鑒知識產權的構建路徑,將個人信息權融入民事權利體系中的絕對權大家庭。3. 呂炳斌:《個人信息權作為民事權利之證成:以知識產權為參照》,載《中國法學》2019年第4 期,第44-65 頁。但也有學者指出,數據因受制于信息的內容而難以抽象界定和評價,不宜將個人數據獨立視作財產歸入表彰民事權利的客體。4. 梅夏英:《數據的法律屬性及其民法定位》,載《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9 期,第164-183+209 頁。然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數字產業的快速發展衍生出數據主體、數據處理者、數據控制者和數據利用者等新的利益主體,大數據背景下數據的內涵早已突破“個人”的范疇。在數字產業的利益驅動下,不同利益主體會提出對數據權益保護的新訴求。數據來源的不同和應用場景的不同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數據,其法律屬性、保護規則和基礎理念也會存在巨大差異。厘清數據的法律性質是建構數據保護規則的基礎。

二、數據的概念辨明

明確區分數據和信息在社會關系調整中所處的不同范疇,是厘定數據于法律層面所具有的價值的基礎,是合理定位數據的判定依據。從已有研究來看,數據與信息、個人數據和個人信息是容易被混淆的兩組術語,常被混雜使用。有學者將數據等同于信息,使用“個人數據信息”一詞,將二者合為一體,5. 吳偉光:《大數據技術下個人數據信息私權保護論批判》,載《政治與法律》2016年第7 期,第116-132 頁。還有學者將數據和信息的范圍大小進行比較,得出“數據大于信息”或者“信息小于數據”的結論。6. 許可:《數據安全法:定位、立場與制度構造》,載《經貿法律評論》2019年第3 期,第52-66 頁。數據和信息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然而上述觀點將數據和信息置于同一層面進行比較,認為數據和信息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造成數據和信息的概念糾纏不清,無法有效厘清有關數據性質界定的困惑。討論數據的法律屬性首先必須清晰界定數據的內涵,尤其是對數據與信息、個人信息進行明確的概念區分。

根據我國《數據安全法》第三條的規定,數據是指任何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對信息的記錄。參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我國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國家標準指出,數據是指信息的可再解釋的形式化表示,以適用于通信、解釋或處理。7. 參見國家技術監督局:《GB/T5271.1-2000 信息技術詞匯第1 部分:基本術語》.由此可見,數據是對已知或未知信息的數字化描述,在技術層面可以成為數字化處理、存儲與傳輸的對象,是以可機讀形式存在的電子化信息記錄。信息通過數據形式生成、存儲和傳輸,數據是信息的數字化形式,控制數據即掌握了信息。從這個意義上看,數據和信息具有天然的共生性和一致性。但數據不等于信息,數據與信息也不存在范圍大小層面的比較,二者分屬兩個不同的層面,應當予以區分。倘若將數據與信息混同視之,則會導致否認數據可成為財產權客體的結果。

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歐盟地區所使用的“數據保護”一詞意指個人數據的保護,《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第1 條第1 款指出,條例制定的目標在于保護自然人的個人數據,促進數據的流動。8. Alinéa 1 article 1, Règlement général sur la protection des données.條例未對“個人數據”和“個人信息”作出區分,而個人信息和個人數據的混用導致了數據財產權制度的構建困難,由此也引發一些歐洲學者的批評。9. Vaclav Janeek. Ownership of Personal Data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mputer Law&Security Review,vol.34,no.5,2018,p1039-1052.歐盟地區采用的“數據保護”與美國所采用的“隱私”或“個人信息保護”基本指代相同的內涵。從歷史發展來看,20 世紀70年代歐洲召開的多次人權會議上就已經提出,大規模的計算機技術處理數據會引發個人隱私風險,10. 申衛星:《論數據用益權》,載《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11 期,第110-131+207 頁。因而個人數據通常與隱私權相關聯。

雖然個人數據通常與隱私權相關聯,但數據不等于隱私或者個人信息本身。《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第2 條第1 款將適用范圍限于完全或部分以自動方式對個人數據的處理,11. Alinéa 1 article 2, Règlement général sur la protection des données.該條例第4 條第1 款則對個人數據的定義作出界定,個人數據是指任何指向一個已識別或可識別的自然人(數據主體)的信息。該可識別的自然人能夠被直接或間接的識別,尤其是通過參照諸如姓名、身份證號碼、定位數據、在線身份識別這類標識,或者是通過參照針對該自然人一個或多個如物理、生理、遺傳、心理、經濟、文化或社會身份的要素。12. Alinéa 1 article 4, Règlement général sur la protection des données.此外,2021年8 月由美國統一法律委員會投票通過的《統一個人數據保護法(UPDPA)》中也明確指出,個人數據不包括去識別化數據。13. Sec.2 (10) of Uniform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由此可見,數據和信息存在根本的區別,數據強調的是客觀存在于計算機系統中、依托于以字節表示的0 和1 的數字流二進制代碼,而隱私和個人信息則是數據這一新的載體或其他傳統載體所傳達、承載和揭示的人格內容。易言之,數據需要借助符號來構建,它是對人的認識進行的客觀記錄,是經過電子化設備采集、處理而形成的一種客觀存在,因而可以作為財產權益的客體加以保護;而信息是符號所反映的內容,是人具有一定主觀性的認識,其保護的內容是與特定個人緊密相關的人格利益,因而應作為人格權益的客體加以保護。

綜上所述,數據與個人信息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屬于財產權益范疇,以對個人信息以電子化形式記錄的客觀存在為保護對象,后者屬于人格權益的范疇,以人格屬性的內容為保護對象。我國《民法典》明確區分了數據與個人信息,分別將二者列于第127 條和第111 條,從而將個人信息作為人格權益的客體加以保護,將數據劃入財產權益的范疇。此外,《民法典》還構建了針對個人信息和數據相區分的保護體系。《民法典》在第四編人格權編對個人信息進行了專章規定,通過第1034 條至1039 條共6個條款構建了針對個人信息較為詳細的人格法益保護體系,而將數據僅同虛擬財產并列作為一種財產權益確立下來,至于數據財產權益的具體規則未付之闕如。

三、數據的財產屬性芻議

伴隨數字經濟的興起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據逐漸演變為具有巨大價值的新型資產,數字經濟和數據資產化趨勢催生出數據的商業化利用現象,推動了數據財產化的發展。14. 龍衛球:《數據新型財產權構建及其體系研究》,載《政法論壇》2017年第7 期,第63-77 頁。數據的經濟價值的產生不再僅依賴于其存在其中的龐大工具和行為系統,海量數據本身在某種程度也構成決定性因素。

(一)數據具有巨大價值

事物的財產價值是以事物對人的生活的功用而定的,15. 【英】約翰·洛克:《政府論下篇》,商務印書館1964年第2 版,第24 頁。在信息時代,社會主體的專屬信息都以數據的方式所呈現,數據以信息為其內容,是信息的表現形式與載體,故而數據的價值源于信息所具有的巨大價值。

1.數據具有經濟價值

“效率”是經濟活動主要的價值追求之一,數據對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發揮了明顯作用,數據所具有的數據量大、類型多樣、運算高效和高價值產出的特征將給經濟增長助推強大動力、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方面,相關市場主體對數據掌握數量的多少、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經濟活動的活躍程度。在當今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數據無論是在數量上、復雜程度上,還是廣泛性上都得到極大提升,數據的產生和交換渠道被拓寬,使得交流成本下降、交流實效性提升,相關市場中的交易數量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相關市場主體的交易積極性也顯著增強。另一方面,數據的高水平流通與交易可以促進我國統一市場的形成與完善。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雖然具備較為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和法律制度架構,但由于各地區之間自然環境、人文風俗等差異較大,使地區間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一些地區還存在市場準入機制和定價機制不公正、不透明的亂象,嚴重地抑制了相關市場的創新與產業升級。信息化浪潮可以有效破除區域間的信息流通渠道障礙,打破行政管理、自然地理和物理空間的限制,數據在精準營銷、產品制造、商業智能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為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與完善夯實基礎。

2.數據具有社會價值

數據的價值不僅在經濟活動中,在醫療科研、社會治理以及改善民生方面同樣顯現出巨大的價值。

在醫療科研方面,電子化的醫療數據不僅方便了存儲和傳輸,而且對健康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和再利用,對于身體狀況監測,疾病預防和健康趨勢分析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例如,精準醫學為復雜疾病的防控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通過個人基因組和其他生物大數據的挖掘,為病人提供個體化的風險預測、診斷和治療方案,從而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202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人類基因組研究所表示,未來將啟動一項精準健康計劃,旨在利用現有基因組信息、存儲有數十萬人類DNA 序列和電子健康記錄的大型基因組數據庫和生物統計學技術來實現大范圍的精準健康應用。16. 朱曉武、黃紹進:《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督》,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20年第9 版,第5 頁。

在社會治理方面,數據從驅動整體性治理、精準化治理和參與式治理等方面對社會治理系統做出極大改進與提升。具體而言:其一,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建立數據交易機制可以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進而促進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其二,數據匹配可以精準進行人群識別、需求識別和方式識別,從而對數量龐大的多樣性利益個體實現差異化服務;其三,數據互動可以有效降低社區自治的參與成本,提升參與式自治的效能感,培育居民的公益精神,促進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協同。在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數據在幫助判斷人員動向,精準控制疫情傳播,幫助判斷疫情走勢,建立全民預警機制以及幫助優化資源配置,輔助多方協助抗疫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充分展現了數據的驅動能力。例如,交通管理部門和疫情指揮部等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個人近期地理位置信息和時間戳信息,從而繪制出確診人員的行動軌跡,同時根據確診人員在確診日期前一段時間的密切接觸人員的個人行動軌跡,更精確、更大范圍地推斷出所有密切接觸者,從而為預測高危地區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為抗擊疫情的精準施治提供有效指導。

在改善民生方面,數據有利于消除“數據孤島”,建立公開透明的數據服務平臺,為解決人民健康、就業、教育、安全、收入等問題提供更好的技術保障。1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運用大數據改善民生》,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922/c49154-28731757.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10 月1 日。在我國的扶貧工作中,各機構對貧困人口的個人信息進行廣泛數據采集,通過數據分析實施精準扶貧。例如陜西省漢中市“互聯網+”精準扶貧信息系統為全市67.1萬貧困人口逐一建立專屬云數據檔案,通過117項指標,36 種分析,引入人工智能,行業部門數據縱向比對,給貧困人口精準畫“像”。以前貧困戶信息錯誤通過國扶辦定期反饋,數據更新滯后,現在實施系統開放信息報錯功能,可隨時進行信息比對,及時核實修改,既保證了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邏輯性,避免了信息多次重復錄入的誤差和低效率,也更讓貧困戶的狀況,包括家庭成員、致貧原因、幫扶計劃、幫扶措施、收入臺賬等信息一目了然。18. 陜西省扶貧辦:《“互聯網+”精準扶貧信息系統上線,大數據給貧困人口精準畫“像”》, http://www.shaanxitoday.com/,最后訪問日期:2022年11 月12 日。

3.數據具有生產要素價值

在2020年4 月9 日的中央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數據就已經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被寫入文件中,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生產要素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進,因而生產要素本身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經濟形態下,它有著不同的構成和不同的運作機理,而新生產要素的產生會驅動人類社會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在數字時代,人類掌握數據、處理數據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數據才成了生產要素。物質資料生產是一個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必須具備一定有形或無形的投入,而這些投入就是生產要素。判斷一項事物是否屬于生產要素,主要標準是其是否為物質生產所必需。19. 于刃剛、戴宏偉:《生產要素論》,中國物價出版社1999年,第1-3 頁。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被應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類數據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價值主要在于使用數據驅動的決策替代了經驗決策,基于“數據+算法”對物理世界進行描述、原因分析、結果預測以及科學決策。數據要素能夠使單一要素的價值倍增,提高了勞動、資本、技術、土地這些傳統要素之間的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還可以激活其他要素,提高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力,以及個體和組織的創新活力,從而重新構建了一種人類對客觀世界理解、分析、預測和掌控的新模式。根據騰訊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從總量來看,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在2005-2020年間實現高速增長。從2005年的10490.1億元(或2006年的11066.1 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79246.9-85755.9 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5.0%-15.1%,占GDP 的比重從5.0%-5.6%提高到7.8%-8.4%。20. 騰訊研究院:《數字經濟產業的規模、增長與結構:基于2005-2020年數據的實證分析》,2021年7 月。

(二)數據權益歸屬于特定主體

首先,數據是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雖然從人們的普遍認識來看,數據是一種以比特形式所呈現的二進制代碼,存在于互聯網等信息系統中,往往被貼上“虛擬”的標簽,“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對,也被稱為“虛擬世界”。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普及,以及人們對其越來越深刻的認識,數據同樣被認為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它與傳統觀念中的“物”的主要區別在于數據具有濃厚的無形物的屬性。無形可以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可以是意識層面的非物質,也可以是以能量等形式存在的概念或意識形態等。而數據不是僅存在人們腦海中的概念、觀念、意識形態等想象出來的事物,而是借助符號構建的對人的認識進行的客觀記錄,是經過電子化設備采集、處理而形成的可被感知和傳播的一種客觀存在物。雖然數據不能被人直接所感知,其存在和應用必須依賴于特定的技術設備,但這并不能成為否認此種可被機讀的電子化記錄具有現實性的依據,更加不會影響到數據本身的客觀屬性。數據雖然是無形的,但卻是物理上的客觀存在。21. 紀海龍:《數據的私法定位與保護》,載《法學研究》2018年第3 期,第72-91 頁。

其次,數據的產生不是自然而生,而是依賴于特定主體的投入所產生。一方面,在數據基本處理流程的采集、存儲、分析和結果輸出等各環節,數據均與人類社會產生關聯。數據內容或直接來源于特定主體,或其應用是為滿足特定主體的需求,同時數據的采集、傳輸和處理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無論從數據的處理流程還是數據本身的內容來看,它都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因特定主體的投入而產生。另一方面,數據與人類社會的關聯最終會追溯到特定的主體。雖然現代化的計算機系統十分復雜,其中存儲和運行的各類數據種類龐雜、體量巨大,若要依靠人工操作追溯數據來源則十分困難,操作成本也十分高昂。然而,隨著計算機系統數據自動化處理發展越來越成熟,對數據的精準識別和分析也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從法律層面而言,這就意味著數據不再當然地歸屬于相關系統的擁有者或操作者,因不同的來源方式和貢獻程度大小,數據會歸屬于不同主體,因而對應產生更加細致的數據權益主體和數據權益內容。

再次,數據的應用可以帶來利益以及利益的分配,并引發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有學者認為,在數據時代,數據與經濟活動有關系,數據活動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但這是因為數據具有工具性和非獨立性,而非數據本身就是財產價值之源,數據依賴于一個龐大的工具和行為系統才能產生經濟價值,甚至數據在其中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22. 梅夏英:《數據的法律屬性及其民法定位》,載《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9 期,第164-183+209 頁。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體的專屬信息均以數據的形式所呈現和傳播。人們依靠搜索引擎和評價數據節約搜尋成本,有效選擇心儀的產品與服務;企業依靠數據分析消費者畫像,識別市場需求,從而輔助銷售和預測客戶行為;政府依靠社會主體的個人數據應用到不同場景,提升社會治理體系與能力。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雖然存在于虛擬網絡中,但體現在社會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數據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越來越大,其具有經濟利益是不爭的事實。

有利益必有歸屬,有權利必有保護。數據的經濟利益屬性必然產生新的利益主體和利益分配需求,由此引發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數據本身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客體,但是數據活動產生的經濟利益使其具有了客體性,成為了數據權益的客體,并且歸屬于特定主體。

(三)數據可以成為流轉的對象

首先,數據不屬于法律規定的不可以流轉和交易的對象。數據不僅可以實現物理層面的高效流轉,還具有法律層面流轉的合理性。并非所有具有經濟價值的對象都可以成為合法流轉和交易的對象,法律對許多對象設置了限制或禁止性規定。從現有法律法規來看,數據并非被限制或禁止流轉交易的對象。法律禁止流轉的“敏感信息”或受保護的“秘密信息”本身不應該被介入數字環境中,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也不會刻意去追求“敏感信息”,因而也不會因為數據所承載的信息內容可能存有法律風險而影響到數據作為整體成為流轉對象的合法性。

其次,數據作為可流轉的對象,具有明確的歸屬主體,并且可以進行明確地分割。法律所要求的物之流轉需要有明確的主體、客體和權利義務關系。而數據的權益歸屬和利益分配問題十分復雜,主要原因在于如何權衡數據權益歸屬主體的私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如何在保護特定主體的數據權益同時又滿足公眾對知識共享的需求、如何實現數據保護與數據流動之間的平衡這一系列的難題。但從數據本身的可流轉性和可交易性而言,數據權益的歸屬主體和與之交易的對象都是明確的,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可以通過合同方式加以明確。知識共享、公共利益等語境下的數據權益歸屬難題不是影響數據流轉操作層面的決定因素。

再次,現有的數據交易實踐可以為數據流轉提供參考。雖然有關數據流轉和交易的規范性文件較為缺乏,但我國已在數據交易行為和立法方面展開實踐探索。在數據交易行為實踐方面,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武漢東湖大數據交易中心、上海數據交易中心,重慶、杭州、哈爾濱等地各類大數據交易機構不斷涌現,為數據交易實踐先行探路。在數據立法實踐方面,中關村大數據交易平臺發布的《中關村數海大數據交易平臺規則》作為我國首個數據行業規范,從保護交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公眾利益出發,從交易平臺、交易主體、交易對象三個方面規范交易市場行為,并對在線數據交易、離線數據交易、托管數據交易等三種數據交易模式進行了規范。23. 參見《中關村數海大數據交易平臺規則》。

四、數據的多元權益融合屬性探析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數字產業的快速發展衍生出數據主體、數據處理者、數據控制者和數據利用者等新的利益主體。在數字產業的利益驅動下,不同利益主體會提出對數據權益保護的新訴求。數據來源的不同和應用場景的不同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數據,其法律屬性、保護規則和基礎理念也會存在巨大差異。厘清數據是一種權利還是一種利益,關乎數據的法律性質界定和保護規則的建構。

(一)權利和利益的區分

人類在一定的社會生活中,因生存、生活資源的供給與消耗而產生各自需求,就有限的資源難免出現利益的沖突。為維護社會生活之秩序,須定其分際。沖突利益滿足權利構成要素的,則可受到該層級的法律保護。法律根據重要程度、供給關系與分布情況等給予資源以不同程度的保護。在資源本位理論下,受有法律之完整保護的為權利資源,受到相對薄弱之保護的為法益資源,不受法律保護放任存在的為自由資源。24. 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0-52 頁。法律保護源自法律實力,根據利益之合理正當性,法律乃于一定要件下賦予個人某種力量,以保其享有利益。此為權利法力說之要義,即權利為得享有特定利益的法律之力。25. 王澤鑒:《民法總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7-69 頁。是故資源掌控受到干擾時,未必均以法律實力貫徹到位,唯法力擔保其實現者,方為權利。申言之,權利之內涵至少包括兩層內容——特定利益之享有及以法律實力擔保其實現。當兩層內容并不同時具備時,則權利內涵結構不完整,難以落入權利之范疇。針對法律未予力量擔保其實現的特定利益,雖不可以權利視之,但仍可受到法律保護。法律對利益的保護除賦予權利的方式之外,還可以通過客觀法規范的力量得以實現,例如通過保護某種權利而反射性地保護另外一種尚未上升為權利的利益,又或通過限制個人能力來實現保護個人利益之作用,此為法律以規范客觀法秩序為目的并產生客觀作用的反射效力。26. 王利明:《民法總則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397 頁。

根據以上權利和利益的內涵區分,傳統民法將利益分為三類:其一為未受法律保護的一般性利益,例如純粹經濟上的損失,非因加害人故意以有悖于善良風俗之方法致受損害的,故而不受法律的保護,不在賠償之列。27. 于飛:《侵權法中權利與利益的區分方法》,載《法學研究》2011年第4 期,第104-119 頁。其二為受法律保護但實在法上未作規定的利益(有學者稱之為“新型權利”28. 李曉宇:《權利與利益區分視點下數據權益的類型化保護》,載《知識產權》2019年第3 期,第50-63 頁。),通常由法院在司法實踐中通過判例予以認可。并非所有受法律保護的利益都可以構成權利,基于權利的利益論,判斷具體利益訴求是否構成權利的標準是“利益的相對重要性”,該利益判準經由個案利益衡量而具體化,被保護的利益只有比因此而受到限制的其他利益更重要時,才能構成權利。29. 于柏華:《權利認定的利益判準》,載《法學家》2017年第6 期,第1-14 頁。其三為法定化的權利,即受制定法的命名且經過歷史檢驗的法定權利。30. 張力:《權利、法益區分保護及其在民法總則中的體現——評<民法總則(草案)第五章》,載《河南社會科學》2016年第11 期,第1-12 頁。概言之,權利的本質是利益,權利乃受法律實力擔保其實現的利益,但并非所有利益都是權利,利益構成權利必須滿足一定的判定標準。

(二)權利和利益之區分在數據權益類型化區分中的體現

對數據相關權益給予法律確認,有利于保護相關利益主體免受非法侵害,為各數據主體提供合理預期,從而彰顯法律的預判性和救濟性功能,為數據的安全有序流動提供法律依據。然而,在數據視閾下未作權利和利益的細分,將所有與數據有關的利益都賦予權利資格,會使數據權利泛化的缺陷凸顯。不合理的數據權利泛化配置不僅會提高司法成本和司法操作難度,還會增加企業與個人之間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圍繞數據利益引發沖突的概率。數據權益是一項復雜的復合型權利束,由不同的權利集合而成,其法益兼具財產性利益和人格性利益。數據相關利益主體涉及個人、企業、其他組織和國家,不同類型的數據承載著不同主體的權益主張,不同利益主體對數據權益的享有范疇存有差異。因此,對數據權益應當根據權利和利益的區分實施類型化區分保護。

針對個人數據,將“可識別性”作為主要的構成要件,是目前國際上的普遍做法,即其本身能夠識別出或者結合其他數據可以識別出特定自然人的數據為個人數據。根據我國《網絡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五)款的規定,個人數據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第4 條將個人數據定義為已識別到的或可被識別的自然人(“數據主體”)的所有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定位數據、在線身份、自然人的物理、生理、遺傳、心理、經濟、文化或社會身份的一項或多項要素等。從法律屬性來看,個人數據具備人格性屬性和財產性屬性。一方面,單個的個人數據與人格尊嚴緊密相關,財產性價值較弱,呈現出強人格權弱財產權的屬性,傳統民法從法定化權利,尤其是隱私權為切入,衍生出個人數據權益的人格權保護路徑。另一方面,當海量的個人數據被聚合,并成為數據分析的原料時,個人數據的財產性價值要遠大于單個數據的財產價值,此時可從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的角度,給予個人數據中的財產性利益以法律保護,保護對象是尚未被法律規定為權利,但被司法實踐認可應當被保護的利益。

針對企業數據,從現行立法來看,并沒有專門針對企業數據權利的立法規定,也不存在明確的法律定義。有學者以洛克的勞動財產理論和邊沁的功利主義理論為分析工具,得出企業數據的構成要件包括“企業的實質性投資”和“企業數據的經濟價值”,這是所有類型企業數據的基本構成要件。31. 李揚、李曉宇:《大數據時代企業數據邊界的界定與澄清——兼談不同類型數據之間的分野與勾連》,載《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1 期,第35-45 頁。進一步而言,對于符合“法定化權利”構成要件的企業數據,則可以成為既有法定權利的客體,符合知識產權客體的企業數據,可采用相應的法定化權利的保護路徑。例如:對公共數據信息進行整理收集,進行具有獨創性的選擇或者編排,將公共數據信息加以匯編做成信息數據庫,該數據庫擁有自身特點、符合匯編作品特性,可以受到著作權法保護;針對不符合獨創性標準,但是具備商業秘密的秘密性、實用性和措施管理性要素,滿足“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數據或數據集合,則可以作為商業秘密獲得保護。對于無法納入既有法定權利范疇的企業數據,可以從受法律保護之利益的角度,即新型權利的視角評價企業數據權益是否為受法律保護的利益。

針對公共數據,其本身是一種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社會屬性的公共產品,公共數據與公共利益相聯系,這不僅意味著我們每個主體都可以自由合理地使用公共數據,還表示著公共數據作為非競爭性消費財產,每一個主體對其進行使用都不會減少其他主體使用數據的數量。因此為防止公共數據被人為壟斷,不宜采取財產權益保護的路徑,而應當采用政府管理化路徑予以保護和管理。

五、結語

數據具有多元屬性、復用性和瞬時性等特征,使得數據權益主體、數據的采集、生產、使用以及增益方式與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工業時代的市場要素有著明顯不同。數據的來源、主體、特征、內容、敏感程度等因素的不同會導致數據的法律性質不同,進一步地造成數據在構成要件、權益內容、保護理念和保護程度的差異。對數據的法律性質不能進行一刀切的處理,應當進行細致區分,將個人數據、企業數據以及公共數據根據數據類型、應用場景的不同進行數據權利和數據利益的類型化區分,進而根據權利和利益的不同路徑界定受保護內容的范圍和保護限度。

猜你喜歡
主體法律信息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八区| 999精品在线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9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白浆视频|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99精品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视频二|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专区| 干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自拍|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五月天天天色|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色婷婷综合在线| 久久黄色小视频|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男人天堂|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午夜小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日韩黄色精品| 高清不卡毛片| 福利视频99| 婷婷五月在线|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最黄视频|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久久黄色一级片|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欧美在线黄|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自拍另类|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