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澤華
秋風和煦,秋陽高照。神奇的中華大地,迎來了十月火紅的中國色,舉國盡歡騰。多少人仰望首都北京,多少人打開電視或戴上耳機,14億人民和世界友好朋友一起,翹首期盼著10月16至24日這令世人矚目而激動人心的日子。當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啟動的時刻,帶著全國9600多萬名黨員和14億人民重托的2300多位黨的代表、特邀代表滿懷信心步入人民大會堂,主席團成員帶著人民的厚望,步履沉穩,從容篤定。習近平總書記健步走上報告席,代表黨中央作二十大的報告,對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激動人心的任務要求。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如潮掌聲此起彼伏。作為一個有50多年黨齡的我,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明其所往,怎不心潮澎湃,怎能不心懷感恩之心為我們偉大的共產黨點贊。
我是一個電視新聞迷,黨的二十大召開的日子,更是天天戀在電視邊,生怕漏過什么信息。18日那天,我被電視臺正在播出的十六集電視紀錄片《領航》迷住了,也許是緣分吧,打開視頻觀看《領航》第二集《科學指南》,就被正在接受采訪的老領導,良師益友陳增光同志牢牢吸引。他向全國觀眾回顧當年40多歲在福建閩東寧德地區任專員的那段難忘歲月。也就在那時候,年僅35歲的習近平同志被福建省委下派到這里當地委書記。那時的寧德,經濟總量排全省最末,俗稱“閩東老九”,全地區9個縣有6個是貧困縣,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之一。正是在這樣一個“老少邊島窮”的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剛滿35歲的習近平同志以深入調研起步,以建立“四下基層”制度開局,以提出“弱鳥先飛”理念,倡導“滴水穿石”精神,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寧德基礎設施的人民生活水平上,下決心帶領閩東百姓擺脫貧困。他始終把為民辦實事擺在首位,訪貧問苦,關心少數民族群眾,重點解決群眾反映的干部違規私建住宅問題,制定“公務接待十二條”,狠剎不正之風。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掛鉤壽寧縣下黨鄉扶貧點,從縣城深入下黨鄉需走兩個多小時的崎嶇山道 ▲

在下黨鄉扶貧參觀點接受熏陶教育 ▲

作者(左)與陳增光先生 ▲
為期三年多的密切配合,書記專員同德同心同力,為寧德發展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陳增光深深記住,習近平同志1988年6月到寧德工作,他給陳增光專員的第一印象:他不是一個坐在辦公室聽匯報的領導,而是向基層要真相、要思路、要答案的務實領導。那些年,陳增光陪習近平同志走遍寧德山村平原,進家串戶,把脈開方,解決實際困難。習近平同志經過對9個縣的深入調研,將寧德四個特困鄉中,處于窮山僻壤,山道巒路不通,崎嶇山路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村下黨鄉作為他的扶貧掛鉤點,至今這里成為全國扶貧學習參觀點。實踐見思路,調研出成果,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干部大會上的講話在閩東吹響了思想大解放號角,地方各級干部的情緒和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三年多以后,習近平同志上調福建省委任副書記,陳增光接任寧德地委書記。1995年至2003年,陳增光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退休后先后擔任福建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又用十年的時間擔任福建省扶貧基金會扶貧開發協會會長。習近平總書記將這位比他年長的同志當作老搭檔,好同事。
2017年6月2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記者專赴福州市芳沁園做了新聞專訪,以《我與習書記交接在基層——習近平在寧德》上下篇登載在《學習時報》刊物上。洋洋近萬字的專訪,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深入基層,抓住重點,把脈開方,打擊惡勢力,突出扶貧濟困,親抓重點,大抓鄉村振興致富項目,推進寧德地區協調發展的動人故事。
觀看《領航》第二集《科學指南》中陳增光主席的親切鏡頭,我隨即用手機寫下如下句子:陳主席好,下午打開中央電視一臺,有幸在十六集電視紀錄片的第二集《科學指南》中,看到記者采訪您的片段鏡頭,心里暖洋洋,隨手寫幾行。
秋日秋風秋光燦,
神州上下歌大黨!
二十大,定偉業,
人民就是大江山,
新班子,新形象,
舉國寄托新希望!
習總(書記)掌舵引新航,
定叫世界另眼看!
《領航》大片十六集,
深受教育更愛黨!
《科學指南》二集播,
幸見陳主(席)受采訪,
當年寧德山溝里,
你陪書記放手干,
上下努力出碩果,
扶貧攻堅流大汗!
創出經驗一樁樁,
領航闖出新天地,
新的歲月更燦爛!
信息發出16分鐘后,陳增光主席回信息來了,我連續閱讀三遍,他寫道——
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體現了:
平路繼續走,
國家必富強,
滬寧歡樂際,
京師有奇祥,
中國新希望,
巨龍起東方!
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時間——2022年10月24日下午,詩意文句雖不長,但言簡意賅,令人深感字里行間的深度和力量。
其實,從9月到10月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的不長半個月中,我們已連續用詩歌民歌互動傳達期盼之心。當天,陳主席一早就發來了《致敬國慶》——
旌旗展,撼山岳,
七十三載路,
前赴后繼,
國盛萬事興!
新思想雄才偉略,
踐行造福人民!
九天攬月,
擺脫貧困。
舉國同慶,
擁戴核心!
謹此祝祖國繁榮昌盛!
祝您節日快樂,萬事如意!
細讀陳主席的詩句,深受啟迪教育,又富含長輩對小字輩的深情厚愛,我寫上回復:
祝陳主席國慶節快樂!
華誕至,秋陽神州照,
舉國遍結開心果,
頌歌逐浪高,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山河壯麗更妖嬈!
雖然前進路上荊棘多,
劈波斬浪賽自豪!
二十大,即將開,
更美藍圖劈大道!
上下同心建強國,
新歌高吭,祖國更美好!
10月30日,陳主席發來了《今日問候》——
紅葉寒風天已涼,
情誼冷暖心中存。
問候依舊天天有,
微信助我送吉祥!
同心抗疫,早日清零!
祝周日開心平安!
一個長輩既心系國家大事,又平易近人。我立馬回復——
陳主席,下午好!
《今日問候》喜拜讀,
小弟細讀淚涌珠!
字字句句見摯情,
緣分滿滿真幸福!
阿哥雖然住閩中,
不時引導把弟顧!
雖然疫情賴不走,
中國自有中國路!
感激習總(書記)愛人民!
中華大地遍宏圖!
上下努力跟黨走,
同心同德袖子擼,
新的百年已展現,
新的成果遍地出!
張澤華于汕頭祝主席身體安康,笑口常開!
十載芳華去不知。我有幸認識陳增光主席是在2013年10月18日,陳主席應福建壽寧潮汕商會年會的邀請,前來關心數百位福建閩東壽寧的企業家在粵東汕頭的發展情況,關心兩地的共同發展。他邀請我到福建去看一看,走一走。他說,閩粵一家親,同住南海邊,高速公路相通連,閩語潮語聽得懂,“欲拼才會贏”已成共同的語言。
應他的盛情之邀,終于,三年后我帶著五個人的小分隊赴福建,陳主席安排我們到壽寧縣參觀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扶貧掛鉤點下黨鄉,壽寧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親自為我們帶路講解,使我們深受教導和啟發,更加敬愛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深深銘記他當年在扶貧掛鉤,深入基層調研的名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近十年與陳增光主席的交往過程中,我們不僅建立了深厚友誼,享受著兄長對弟輩的關愛,引導和啟迪,同時在詩文互動中,歌贊新時代,感悟當下,汲取新能量。從四年前開始,在我的微信中已收到陳主席不時發來的詩歌民歌近百首,字字見真情,句句含新意。就像精神寶庫,隱藏著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和智慧。我已把這些互動的詩歌語言,編進我的美篇,定為《致敬!德才雙馨的陳增光主席》,就待有一天,結集出版,讓大家從中吸收精神的力量,感受到一個老黨員心有良知璞玉,筆下明朗金句迭出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