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張婷鴿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7日在富士電視臺一檔節目上表示,必須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吸取教訓”。他不僅認為應談論與美國“核共享”,還呼吁美國放棄在臺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
據日本《產經新聞》27日消息,安倍在節目中主張,鑒于俄烏局勢,日本國內應該探討與美國的“核共享”相關問題。報道提及,德國、意大利等北約國家與美國達成“核共享”協定,將美國的核武器配備在這些國家領土范圍內。安倍表示:“世界的安全如何得到維護呢?不可把現實的討論視為禁忌。”
另據日本富士新聞網27日報道,安倍在節目中還將俄羅斯的行動稱為“通過武力大幅改變現狀”,并宣稱對中國也感到擔憂。安倍再次表示“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在談到美國對臺灣采取的“戰略模糊”政策時,他說“臺灣民眾是一群與我們共享普世價值觀的人。美國應摒棄模糊戰略”,并呼吁美國有必要明確表示“保衛臺灣”。安倍雖然找補稱,在臺灣問題上轉向“戰略清晰”并不意味著不尊重一個中國原則,但他強調:“西方國家應表明,我們不會允許武力改變現狀。”
在俄烏危機升級后,這不是安倍第一次將該問題與臺灣問題聯系在一起。安倍25日在眾議院議員會館的一場會議上,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表評論稱,“這對日本來說也是一個嚴峻的時刻,可以預測中國將如何應對臺灣(問題)。”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胡繼平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日本作為唯一遭受核武器打擊的國家、《核不擴散條約》的締約國,據說早在冷戰時就秘密研究過擁核的可能性,但因為政治和外交成本過高,結論是擁核得不償失。冷戰后日本個別政治家曾公開提議探討擁核問題,甚至主張以自衛的理由發展小型核武器,但由于國際政治現實和國內反核聲音仍然強大,發展核武器幾乎沒有可行性。另外,如果美國對日本提供核保護,并不一定要將核武器部署在日本,部署反而會引起新的戰略不平衡。安倍關于核武器的說法,要么是不懂,要么就是為“蹭熱度”,目的還是借此渲染別國威脅。
此外,胡繼平認為,安倍將臺灣問題與當前的烏克蘭危機聯系起來是居心叵測。因為臺灣屬于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根本不同,而且日本也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安倍等日本右翼勢力在臺灣問題上可能確實期待美國改變模糊立場,以更清晰的立場威懾中國大陸,使兩岸分離長期化,阻止中國統一。但美國放棄模糊戰略,明顯公然違背外交承諾,甚至會鼓勵“臺獨”、引發兩岸沖突,這并不符合美國利益,所以美國不會輕易改變。
胡繼平表示,安倍在此時“蹭熱度”渲染臺灣問題,目的之一是繼續渲染“中國威脅”,喚起日本民眾的“危機感”,影響國內關于“發展對敵基礎進攻能力”的討論,為日本修改相關戰略文件和法律、進一步突破安全政策和發展軍備開道。▲
環球時報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