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奕波 鄭松松 郭建







摘要 文章研究干法SBS改性劑對基質瀝青改性效果,分析干法SBS改性劑在高速公路中應用的可行性及社會經濟效益。結合室內試驗及實際工程應用,系統研究利用干法SBS進行改性后瀝青的流變性能、干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性能,通過與普通SBS改性混合料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干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性能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并且相對于SBS改性瀝青混合料,其高低溫性能均有提高。干法SBS改性劑具有較好社會經濟效益,能夠在實際工程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干法改性;SBS;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中圖分類號 U416.2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2-0105-04
0 引言
SBS改性瀝青現為應用最多的改性瀝青種類,占比達90%以上。其本質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型熱塑性彈性體,高低溫性能、耐疲勞性能優良。在對SBS改性劑使用過程中,工藝分類為干法SBS及濕法SBS。為了研究干法SBS改性劑對瀝青改性效果,通過對干法SBS改性瀝青及干法SBS瀝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與傳統濕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其社會經濟效益及推廣應用的前景。
1 SBS技術簡介
1.1 濕法SBS改性瀝青
傳統濕法工藝為當前國內生產SBS改性瀝青的主要工藝。在工廠或工地現場,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劑加入基質瀝青,采用大型的瀝青剪切機及膠體磨設備,充分磨細、分散和溶脹SBS改性劑,以達到SBS改性劑均勻地分散于基質瀝青的目的。但SBS改性劑難以充分融合于基質瀝青,因此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專屬穩定劑,從而制成瀝青與SBS的物理共混材料后,再將成品SBS改性瀝青運輸工地現場儲存及使用。
目前濕法SBS改性瀝青生產加工工藝等各方面技術較成熟,用其生產的瀝青混合料高低溫性能全面、抗疲勞性能好。同時針對濕法SBS改性瀝青的研究很多,該技術及工藝是我國瀝青路面的主流,并廣泛被行業所接受應用。但濕法工藝也有很多不足,在生產環節中要經過“溶解、剪切或膠磨、發育、穩定、儲存”過程,瀝青加工過程中能耗大、污染環境,與國家提出的碳中和、碳達峰的宗旨相違背。通過長期對SBS改性瀝青成品本身性能的研究,發現其屬于熱力學不穩定體系,因此在加工和儲存中,SBS改性瀝青存在離析、熱分解導致性能衰變等技術問題,導致其存儲時間無法超過半年[1]。
1.2 干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技術
干法改性工藝是將改性劑直接在拌合樓中投放,先與加熱后集料進行攪拌、再加入基質瀝青,從而達到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的目的。這種改性劑的特點為易松散、高溫易熔融,可在混合料生產周期1 min內改性瀝青混合料。
干法SBS改性劑只需要在瀝青混合料拌和過程中以規定的質量加入,不需要制備成品改性瀝青,省去濕法改性工藝中的必要步驟,從而減少改性瀝青以及運輸過程中能源消耗,因此也就不存在濕法改性工藝中SBS 改性劑熱分解、離析等問題[2]。
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嵌段共聚物是SBS改性劑的主要成分,其分子量大,與基質瀝青的融合較差、分散性能差。基于上述原因,造成干法SBS改性劑直接投放拌合樓后難以熔融分散,在過去很長時間內對干法工藝生產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研究及應用較少。近幾年直投式速溶型SBS改性劑的研發成功,促進了干法SBS改性劑的應用及發展,2018年中國公路學會制定了《公路干法SBS改性瀝青路面技術指南》,該技術2019年被交通運輸部納入交通運輸科技推廣項目,目前已具備推廣應用基礎[3-4]。
2 干法SBS改性劑試驗
2.1 改性瀝青基本性能
為了檢測干法SBS改性劑的性能,在基質瀝青中摻配5.0%摻量的干法SBS改性劑,對改性后的瀝青檢測其25 ℃針入度、軟化點、5 ℃延度、25 ℃彈性恢復等指標。檢測指標結果如表1所示。由于干法改性工藝中,不涉及瀝青存儲穩定性、儲存過程中短期老化等問題,故不檢測其儲存穩定性及短期老化后的指標。
2.2 改性瀝青流變試驗
動態剪切流變試驗(DSR)可以較好的研究瀝青流變性能,采用奧地利安東帕公司生產的流變儀進行流變性能測試,利用MCR高級流變儀分別對摻量為5%的干法SBS改性劑瀝青和常規SBS改性瀝青進行測試。試驗角頻率為10 rad/s,角頻率區間0.1~100 rad/s,在40 ℃、60 ℃、80 ℃溫度下對瀝青的復合模量(G*)、車轍因子(G*/Sinδ)、疲勞因子(G*Sinδ)進行檢測。
溫度40 ℃時,SBS改性瀝青的復合模量略高于干法SBS改性瀝青,表明SBS改性瀝青在此溫度下抗變形能力較好;溫度60 ℃時,兩種瀝青復合模量基本一致,表明此溫度下抗變形能力相差不大;溫度80 ℃時,SBS改性瀝青復合模量低于干法SBS改性瀝青,表明此溫度下干法SBS改性瀝青抗變形能力優于SBS改性瀝青。綜上所述,可總結出在溫度逐漸升高的情況下,干法SBS改性瀝青抵抗變形能力逐漸高于SBS改性瀝青,見圖1、圖2、圖3。
溫度40 ℃時,SBS改性瀝青的車轍因子高于干法SBS改性瀝青;溫度60 ℃時,兩種改性瀝青車轍因子基本一致;溫度80 ℃時,干法SBS改性瀝青的車轍因子高于SBS改性瀝青。綜上所述,可總結出隨溫度的升高,干法SBS改性瀝青的抗高溫車轍的能力逐漸高于SBS改性瀝青,見圖4、圖5、圖6。
溫度40 ℃時,SBS改性瀝青的疲勞因子高于干法SBS改性瀝青;溫度60 ℃時,兩種瀝青疲勞因子基本一致;溫度80 ℃時,干法SBS改性瀝青的疲勞因子高于SBS改性瀝青。綜上所述,隨著溫度升高,SBS改性瀝青的抗疲勞性能逐漸高于干法SBS改性瀝青[5],見圖7、圖8、圖9。
3 混合料試驗
選取AC-20C級配,根據《公路干法SBS改性瀝青路面技術指南》,重點驗證摻量4.5%、5.0%、5.5%的干法SBS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性能,并與相同配比下普通SBS(I-D)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性能進行對比分析。
制備混合料時,第一步,加熱的集料與SBS改性劑干拌60 s;第二步,在此基礎上再加入預定用量的基質瀝青后拌和90 s;第三步,加入礦粉后拌和90 s。最后按照JGT E20—2011試驗規程要求成型馬歇爾混合料試件。在最佳油石比4.4%和確定的級配條件下進行混合料性能驗證試驗,具體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相關檢測數據可以看出,4.5%、5.0%、5.5%三種干法SBS改性劑摻量下的瀝青混合料試驗檢測結果均能滿足規范要求。
由表3可知,與常規SBS改性混合料相比較,4.5%、5.0%、5.5%三種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殘留穩定度均能滿足規范要求。
由表4可知,與常規SBS改性混合料相比較,4.5%、5.0%、5.5%三種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劈裂強度比均滿足規范要求。
根據表5車轍試驗的結果,4.5%、5.0%、5.5%三種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均能滿足規范要求。其中5.0%摻量的動穩定度最好,且5.0%、5.5%干法SBS摻量的高溫性能均優于常規SBS改性瀝青混合料。
根據表6低溫彎曲試驗的結果,在?10 ℃時,常規SBS改性瀝青混合料與5.0%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性能相差不大。常規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性能遠低于5.5%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
4 經濟性分析
高速公路中面層結構設計一般為油石比4.4%,厚度6 cm的AC-20C SBS改性瀝青混合料。2021年3月,湖北地區SBS改性瀝青單價為4 800元/t,基質瀝青單價為4 070元/t,以1 t混合料計算,對SBS改性瀝青混合料與干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進行成本分析(如表7)。
由成本分析可知:石料成本一致,用干法SBS改性劑+基質瀝青取代SBS改性瀝青后,節約的瀝青成本即為節省的混合料材料成本。通過計算,SBS改性瀝青與基質瀝青差價在950元時,濕法與干法瀝青兩者成本基本一致;差價小于950元,SBS改性瀝青的經濟效益更好;差價高于950元,干法SBS改性瀝青經濟效益更好。
5 結論
(1)干法SBS改性劑摻入70#瀝青后,瀝青的軟化點、延度試驗結果滿足規范要求(干法SBS技術指南中對針入度指標未作要求);根據流變試驗檢測結果,80 ℃時干法SBS改性瀝青的抗變形能力、抗高溫車轍能力均優于SBS改性瀝青。
(2)從混合料試驗結果可看出,4.5%、5.0%、5.5%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水穩定性能均能滿足規范要求。
(3)4.5%、5.0%、5.5%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均滿足規范要求,其中5.0%、5.5%干法SBS摻量的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均優于常規SBS改性瀝青混合料。5.0%摻量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相對于濕法提高約10%。5.5%干法SBS改性劑摻量的瀝青混合料低溫性能優于濕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整體性能提高約為30%。
(4)干法SBS改性瀝青存在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整體性能具備優勢,其混合料的產品質量更穩定,可有效避免SBS改性瀝青離析、熱分解導致性能衰變等技術問題,適合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瑩,王涵,郭娜,等.干法工藝生產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發展現狀[J].石油瀝青,2017(2):67-71.
[2]付超,周雄,吳林生.濕法和干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對比研究[J].公路工程,2018(6):216-219+297.
[3]常向征,李佩,韓貴賓.新型干拌速熔SBS改性劑技術可行性研究[J].施工技術,2019(S1):1190-1192.
[4]馮海燕.干法直投式SBS改性瀝青技術應用[J].交通世界,2018(22):138-139.
[5]徐寧.濕法和干法SBS改性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改性機理對比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