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賢 張海順




摘要 剛度差異較大的不同梁段合龍需要保證主梁線形平順過渡,最終確保成橋線形和內力與設計一致,重點研究了邊跨合龍、錨跨合龍兩大關鍵技術,而非已有大量文章論述的中跨合龍關鍵技術。通過比較邊跨不同合龍時機對合龍段內力的影響,確定主纜錨固段與邊跨的最佳合龍時機;通過監測升降溫對過渡墩內力及位移、主梁內力等的影響,確定錨跨與主纜錨固段合龍方案。
關鍵詞 自錨式懸索橋;邊跨合龍;錨跨合龍;合龍時機;升降溫
中圖分類號 U448.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2-0156-03
0 引言
鵝公巖軌道大橋為(60+210+600+210+60)m雙塔雙索面自錨式懸索橋,其主梁為混合梁結構,可劃分為錨跨段混凝土箱梁、主纜錨固段混凝土箱梁、鋼混結合段、邊跨鋼箱梁、中跨鋼箱梁等部分。大橋采用“先梁后纜”的施工方法、“先斜拉、后懸索”總體施工方案,施工中涉及邊跨合龍、中跨合龍、錨跨合龍等三個階段多次合龍[1]。
1 工程概況
鵝公巖軌道大橋的主梁為鋼筋混凝土混合梁,兩端錨跨及主纜錨固段各(50 m+35.08 m)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中間為鋼箱加勁梁(926.4 m),混凝土箱梁與鋼箱加勁梁之間設鋼混結合段(11.72 m)。主梁布置圖見圖1所示。
2 總體施工方案
鵝公巖軌道大橋為自錨式懸索橋,按照先梁后纜的順序進行施工。由于工程地質水文環境等因素,采用“先斜拉、后懸索”的總體施工方案[2],即通過安裝過渡斜拉橋完成加勁梁的施工,再進行過渡斜拉橋向自錨式懸索橋的體系轉換,過渡斜拉橋的結構布置見圖2所示。加勁梁總體施工方案:錨跨段與主纜錨固段混凝土箱梁采用支架現澆施工方案,邊跨鋼箱梁采用自橋塔向輔助墩高位頂推的施工方案,中跨鋼箱梁采用架梁吊機自橋塔向跨中懸臂拼裝、臨時斜拉索扣掛施工、跨中合龍的施工方案[3]。
3 多階段合龍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主梁由錨跨段、主纜錨固段、邊跨鋼箱梁(含鋼混結合段)、中跨鋼箱梁幾部分組成[4],涉及的合龍口按照施工順序依次為邊跨合龍口1、中跨合龍口2、錨跨合龍口3。不同的合龍時機和合龍方案會造成結構的變形及內力分布不同,為此應結合橋梁結構及施工特點進行分析,找出主梁最優合龍時機和合龍方案[5-6]。中跨合龍口2施工屬于大跨度斜拉橋主跨合龍,已有大量文獻研究,此處不做贅述。該文重點對邊跨合龍及錨跨合龍關鍵技術進行分析。
3.1 邊跨最佳合龍時機
3.1.1 五種不同合龍時機
邊跨合龍口1設在主纜錨固段與鋼混結合段之間,如圖2所示,由于邊跨WM8—WM16斜拉索均在主纜錨固段上錨固,邊跨合龍施工應在邊跨鋼箱梁頂推到位之后、WM8斜拉索張拉之前完成。不同的合龍時機對主纜錨固段和鋼混結合段應力及變形的影響不同,為此擬定五種不同合龍時機進行分析。五種邊跨合龍時機分別為:邊跨頂推到位后合龍,張拉第1對斜拉索后合龍,張拉第3對斜拉索后合龍,張拉第5對斜拉索后合龍,張拉第7對斜拉索后合龍,僅以西岸為例進行研究[7]。
3.1.2 邊跨合龍計算分析
重點研究架梁過程中主塔和錨固鋼塔的塔頂水平位移、錨固鋼塔的塔底彎矩以及合龍段軸力、彎矩等[8],不同方案主塔和鋼塔塔頂位移及錨固鋼塔塔底彎矩、合龍段彎矩比較見表1。
邊跨不同合龍時機對合龍段軸力的影響。
邊跨合龍口位于第7、8對斜拉索之間,邊跨合龍后、第8對斜拉索張拉前,溫度變化對合龍段軸力影響顯著。E方案邊跨合龍至張拉第8對斜拉索之間的時間間隔最短(約7 d),選擇溫度較為穩定的期間合龍,可將升降溫控制在5 ℃的范圍內;其他方案,邊跨合龍至張拉第8對斜拉索之間的時間間隔40 d以上,期間溫度變化按升降溫20 ℃取值[9]。對五種不同方案分別在邊跨合龍后、第8對斜拉索張拉前進行升降溫計算,并結合施工過程分析,研究不同合龍時機對合龍段軸力的影響,見表2所示。
3.1.3 邊跨合龍最佳時機
從表1、表2可以看出,五種不同合龍時機對主塔和錨固鋼塔的塔頂水平位移、錨固鋼塔的塔底彎矩等影響不大,主塔塔頂水平位移最大值、錨固鋼塔塔頂水平位移最大值、錨固鋼塔塔底彎矩最大值差別不大;但方案E的合龍段彎矩和拉力最大值遠遠小于其他幾個方案,對合龍段受力最有利。因此,邊跨合龍最佳時機是第七對斜拉索張拉后進行合龍。
3.2 錨跨合龍關鍵技術
3.2.1 錨跨合龍方案簡介
根據總體施工方案,過渡斜拉橋及主纜安裝施工過程中,搭設支架、現澆錨跨混凝土箱梁,并在錨跨與主纜錨固段之間預留合龍口3,主纜安裝完成后、吊索安裝前進行錨跨合龍口3施工。全橋東、西兩岸各一處錨跨合龍口,合龍方案有兩種:
方案一:兩端錨跨同步合龍:
主纜安裝完成后,在輔助墩P12設置臨時縱向約束,限制主梁的縱向位移;然后安裝合龍口勁性骨架,施工錨跨合龍口3,錨跨預應力張拉完成后,釋放輔助墩臨時縱向約束。
方案二:兩端錨跨分步合龍:
主纜安裝完成后,先在一端輔助墩處設置臨時縱向約束,施工錨跨合龍口,張拉錨跨預應力后,釋放輔助墩臨時縱向約束;然后在另一端輔助墩設置縱向約束,進行錨跨合龍口施工。以先合龍西岸錨跨,再合龍東岸錨跨為例。
兩種合龍方案,輔助墩與主梁縱向約束后,溫度荷載對結構體系的影響不同,下面具體分析溫度升降變化對結構的影響??紤]到合龍口施工時間30~45 d,按照整體升溫、降溫15 ℃對結構進行檢算。錨跨合龍施工方法與常規的連續梁合龍施工方法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3.2.2 兩端錨跨同步合龍方案分析
兩端輔助墩與主梁縱向約束前,空纜狀態下主纜自重產生的拉力43 720 kN,作用在主纜錨固段端部,其水平分力(36 298 kN)由主梁承受;此時輔助墩對主纜錨固段為豎向支撐、縱向可滑移的約束,輔助墩頂的荷載只有豎向壓力,沒有水平力。
升降溫15 ℃輔助墩反應見表3所示。升溫時主梁伸長受輔助墩約束,主纜錨固段不能自由延伸,對輔助墩頂產生水平推力(向錨跨方向);空纜狀態下的主纜是柔性構件,可通過自身變形和位移協調進行平衡,升溫后主纜變長、索力減小,主纜索力的變化通過主纜錨固段最終作用在輔助墩頂。降溫時主梁收縮受輔助墩約束,輔助墩頂承受主梁收縮產生的水平力(向主塔方向);而降溫后主纜變短,主纜張力增大,增大的水平力通過主纜錨固段最終作用在輔助墩頂。
從表3可以看出,兩端錨跨同步合龍方案,在升降溫15 ℃的情況下,輔助墩頂承受的最大水平推力值近55 000 kN,墩身混凝土拉應力遠遠超過允許值,將導致結構破壞,因此同步合龍方案不可行。
3.2.3 兩端錨跨分步合龍方案分析
對整體進行升降溫15 ℃的溫度作用,從計算結果來看,P12輔助墩承受的水平推力最大,其水平推力為2 379 kN,墩身最大壓應力5.45 MPa,不產生拉應力,滿足結構承載力要求。
西岸錨跨合龍后,解除P12墩與主梁的縱向約束,再進行東側錨跨合龍。模型中輔助墩與主梁進行縱向位移耦合約束,刪除P12與主梁的縱向位移耦合約束,P11邊墩和P13橋塔以及P12輔助墩與主梁僅豎向支撐作用,激活東岸側錨跨合龍段。對整體模型進行升降溫15 ℃的溫度作用,從計算結果看,輔助墩承受的水平推力最大,其水平推力為2 642 kN,墩身最大壓應力5.87 MPa,不產生拉應力,滿足結構承載力要求。
此外,根據升降溫15 ℃的計算結果,結構體系其他參數情況如下:混凝土橋塔不出現拉應力,最大壓應力滿足規范要求;斜拉索索力安全系數均大于2.5,滿足規范要求;加勁梁的應力均在控制標準值范圍內。
綜上所述,兩端錨跨應采用分步合龍的施工方案。
4 總結
鵝公巖軌道大橋的合龍施工,需要根據成橋目標進行模擬分析,設計科學合理的方案,才能達到設計成橋狀態要求,同時確保施工過程結構安全。鵝公巖軌道大橋涉及主梁邊跨、主跨跨中及錨跨等不同部位分階段合龍,對每一次合龍,都需要進行詳細模擬計算,分析不同合龍方案對結構體系的影響。擬定5種不同的邊跨合龍時機對結構進行計算分析,第7對斜拉索張拉后進行邊跨合龍,可使合龍段達到最佳受力狀態,并使成橋狀態計算結果達到設計理想目標;通過分析計算升降溫對結構體系的影響,確定兩端錨跨分步合龍的施工方案。通過多階段的合龍分析,鵝公巖軌道大橋主梁線形滿足設計要求,應力均在可控范圍內,沒有出現結構受損或破壞的現象。
參考文獻
[1]秦順全.橋梁施工控制——無應力狀態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王同民.桃花峪黃河大橋主橋工程上部結構施工關鍵技術[J].施工技術,2012(3):73-77.
[3]金雷.武西高速桃花峪黃河大橋主橋施工方案[J].橋梁建設,2011(1):75-78.
[4]李林.大跨度鋼桁梁懸索橋施工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7.
[5]李國強.大跨徑懸索橋鋼箱梁吊裝施工監控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7.
[6]牛亞洲,郝勝利.大跨徑懸索橋鋼箱加勁梁安裝技術研究[J].公路,2015(5):83-89.
[7]李昊天,朱小金,楊敏,等.馬鞍山長江大橋鋼箱梁合龍施工牽引預偏關鍵技術[J].世界橋梁,2014(2):12-16.
[8]黃振.自錨式懸索橋斜拉扣掛施工法體系轉換關鍵技術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7.
[9]林恰.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懸索橋有限元模型修正[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