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西

1965 年,我作為汽車修理鉗工學徒,終于出師了,被定為一級機修鉗工,雖然月工資已經是37 元,但是還不能自己接活。車間主任對我說:“你先和小王一起干吧!”
小王是我的大師兄,也是陳師傅的大弟子,已出師三年。他為人和善,寡言少語,但心中有數。我倆在一起合作得很默契。有他的指導和信任,我可以上手的活兒越來越多。
汽車大修時,要把發動機和底盤全部拆卸成單一零件,清洗干凈,仔細檢查,汰舊換新,焊補磨損……再組裝成車,經過調整磨合,再經過路試,才算完工。
吉爾、解放、嘎斯、躍進等牌子的蘇系卡車一輛接一輛地經我們的雙手大修。偶爾也有各醫院的英美進口小汽車,如別克、奧茲莫比爾、奧斯汀等,送來中修或小修,我們的確有了成就感。除了不能自己出廠上路試車之外,真沒什么可遺憾的了。
修理工能獲準考駕駛證是很難得的,至少也要論資排輩。無論何時,修好的汽車都得經過好幾次路試,最后經生產科的老師傅試車合格才能交活。
能駕駛修好的汽車出廠試車畢竟是件美事。加足汽油,拉上熟識的司機師傅,出廠門往西直奔紅旗路。先停在天津大學后門旁。那時饑荒已經過去,常有賣五香花生米的小販守候在那里。花兩角錢,可以買到一小包,至少可以先磨磨牙、解解饞。
一次試車,繞到水上公園附近,也就是后來的天津干部療養院的位置,看到一個鮮為人知的火車站。一條鐵路支線通到這里,有一個小小的站臺。敞開的大門內,還有一條環形的柏油路和停車場。
陳師傅下車點了根煙,笑著說:“只要中央領導來天津時,專列就會停這里。”又說:“平時沒人,沒崗。你們可以自己在里面轉圈,很安全,我也可以歇一會兒!”
我和小王師兄高興地先后坐上駕駛座,手握方向盤慢慢地開動起來,沿著環形路轉圈。我們終于可以開動自己修好的汽車了。
1966 年,我剛剛被提升為二級工后不久,“文革”就開始了。一部分人忙著造反,生產管理失序。后來,一部分尚屬“逍遙派”的工人到生產科胡亂要點活干,既無定額,也無限期。
一天,我的兩個師兄弟樹林和國良跑來問我:“要不要接個有趣的任務?”原來是生產科剛來了一輛嘎斯67 型吉普車,要大修。那是著名的蘇式軍用吉普車,又矮又寬。我一聽很興奮,生產科長也樂得讓我們“促生產”,任務單派給了我們三個師兄弟。
這輛車的漲圈、活塞等許多零件都和吉爾(或解放)通用。發動機大修起來很方便,底盤零件牢固可靠,基本不必更換,很快就修好了。
這個時期,路上也見不到交警了。我們三個師兄弟索性大大方方地自己開車出了廠門,還是直奔水上公園附近那個車站,在那里輪流駕駛,每次每人30 分鐘,過足了車癮。每次踩油門踏板,都會有“推背感”,這應該是和這輛車的發動機缸徑大、扭力充足分不開的吧。
當汽車修理鉗工還讓我注意到一個奇怪現象:蘇系汽車和德系汽車使用的標準完全不同。德系車缸徑、軸徑,完全使用公制,而蘇系車則完全使用英(美)制標準,包括氣缸、活塞、漲圈直徑,曲軸、凸輪軸徑,甚至齒輪模數都是英(美)制。
后來留意歷史,得知1929 年美國經濟危機,工業生產過剩,適逢蘇聯工業化,大量購買美國工業裝備。二戰開始數年后,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蘇站在一個戰壕里了,美國又依《租借法案》給蘇聯提供了大量支持。嘎斯67 型吉普車使用英(美)制標準,是否與此有關?
我曾親手修理嘎斯67 型吉普車,了解它上面的歷史印記,并借用它學會了汽車駕駛技術,這是我和它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