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雪嬌
銀行“飛單”,是指銀行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之便,給投資者推薦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這些產品往往是非正規金融機構發行,很容易使投資人遭受經濟損失。購買理財產品時注意避免誤入“飛單”投資陷阱。具體來看,一是辨機構,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選擇正規銷售渠道,如果在銀行營業網點購買理財產品,購買過程中一定會要求錄音錄像,如果沒有雙錄,一定要提高警惕;二是辨人員,不要輕信營銷人員的誘惑,即使是長期服務的銀行理財經理,如果推薦非本銀行機構的理財產品,也一定要保持警惕;三是辨賬戶,要關注購買金融產品的資金是否匯入正規銀行賬戶,凡被要求向個人或第三方公司賬戶轉賬或匯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四是辨印章,簽訂理財產品購買協議時,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蓋的什么公章,凡蓋的非本銀行機構公章就要謹慎對待。此外,還需妥善保管個人信息和保護個人賬戶安全,切勿將身份證、網銀盾、銀行卡、存折及密碼等交給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員代為操作或保管。
隨著理財意識的提升,近年來,參與金融消費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但由于其專業金融知識較為缺乏,金融消費風險意識較為薄弱,信息接收渠道較為有限,需要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對“高額回報”要警惕,對高息誘惑不盲信,避免因所謂高回報的“投資”誤入投資陷阱。
同時,還需提高警惕,謹防收藏品理財、以房養老“套路貸”等相關騙局。以收藏品理財騙局為例,不法分子通常以“回購保本+合同保障”的誘惑吸引喜歡收藏但又不懂得辨別收藏品真偽的中老年人。投資時需要謹慎核實公司的資質,確保收藏品的來源與去向正當、合法。理性收藏辨價值,在購買收藏品時一定要對藏品價格進行正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