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白京京
合作社現狀
羅漢松蘊含深厚的中華文化,有著“吉祥、長壽、安康”的寓意,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燊之源羅漢松專業合作社將種植羅漢松發展成為致富一方的產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把原先無組織、松散型的種植業戶有效地聯合起來,實施組織化的管理。目前,合作社有種植基地7 個,種植羅漢松80 多萬棵,經過十年多的發展,已形成集育苗、種植、定型、造型、銷售、置換、回收、售后服務“一條龍”產業鏈,產品銷往全國和周邊國家。合作社獲得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廣東省十大最具潛力農民合作社等榮譽稱號,“燊之源”品牌被評為2020年廣東省“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
受訪人:曾令華燊之源羅漢松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實踐者說
現在合作社一線工人大部分老齡化,年輕人不愿意從事一線生產工作,如羅漢松育苗、種植、定型、打包等。年輕人參與度不高,會影響合作社的長遠發展。
前幾年,我們嘗試用各種方式來加大人才招募及培養力度,主要包括這幾種方式:
一是每年組織全體社員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培訓,并多次組織部分社員參加區政府組織的農耕文化節、展銷會。
二是建立一支專業技師團隊,免費傳授種植知識及技巧、造型技術,鼓勵更多人掌握技術后“自立門戶”,合作社轉變為加盟商,建立連鎖發展模式,統一育苗、種植、銷售。
三是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合作社的技術人員作為校外實踐教學指導老師,實地開展農技種植培訓,提高學生對羅漢松種植的興趣,吸引新一代的年輕人加入到羅漢松種植行業。
此外,合作社也曾接受過社會組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過,來這里工作的社會化服務人員不夠穩定,并且我們的每個工作崗位也需要培訓,如果人員未經培訓,技術達不到要求,那么很可能會導致死苗,反而會給合作社帶來更多損失。
目前,上述舉措都不理想。現在我們采用合作社內部社員互相幫忙的方式,但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