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永寵 王劼 張鐘曉 張敏
(1.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2.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黃河文化研究所;3.代州黃酒釀造有限公司)
歷史上,代州是我國重要的黃酒產區,有著深厚的黃酒文化。代州黃酒的產生可追溯至周代,周穆王在雁門關處祭酒,用的就是當地所產的黃酒。春秋戰國時期,趙襄子滅代國,宴請代王的酒宴上使用的也是當地的黃酒。到了漢代,漢文帝登基之前曾被封為代王,上任時將京城的酒曲帶至其封國,地域包括后來的代州,大大促進了代州一帶黃酒釀制技藝的提升,改進了代州黃酒的品質。唐宋時期,隨著中原地區與游牧民族的連年征戰,黃酒也成為犒賞將士、邊貿往來的必需品。到了明代,此時代州黃酒的品質更佳,時人評價道:“代州酒,佳甚味醇,芬芳溢齒頰,……晉酒以此為第一。”而在此時,代州黃酒的釀制技藝也日臻成熟,釀制黃酒的“缸坊”遍布代州各地。由于“缸坊”數量眾多,代州還興建有酒仙廟,成為行會性質的商業組織。直到民國時期,代州依然是山西黃酒的主要生產區域。代州有著深厚的黃酒文化。逢年過節,當地群眾也常常制作和飲用黃酒。時至今日,不少家庭還自釀黃酒,釀酒飲酒的風氣十分濃厚。
代州黃酒自古以來因品質優良而聲名遠揚,是北派黃酒的代表,有“南紹北代”之稱。早在唐宋時期,代州生產的黃酒就聞名于各地。北宋時期,代州的金波酒和瓊酥酒就已成為當時最負盛名的黃酒品牌。金代禮部尚書趙秉文在其賦閑后作《代州書事》,對代州的金波酒贊不絕口,也反映了當時代州黃酒已進入上流社會。至明清時期,代州黃酒一直是當地特色產品,名頭甚響,時人評價道:“佳甚味醇,芬芳溢齒頰,……晉酒以此為第一”,可見當時的代州黃酒已經有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到了民國時期,代州區域內的繁峙、代縣、崞縣、懷仁等縣的黃酒生產規模甚大,被收錄進當時所編的《山西輕工業志》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代州黃酒依然受到廣大群眾青睞。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放開,黃酒又開始活躍在人們的酒桌之上。在1984年的全國北方青島黃酒評議會上,代州黃酒被與會專家譽為“色美味香、酸甜適口”,還在1984年、1988年兩次被評為山西省優質產品,產品暢銷于省內及內蒙古等地。1993年前后,在山西省城太原曾掀起一股喝黃酒風,各大小飯店皆銷售黃酒,而市場上的黃酒幾乎全部來自代州。
直至今天,代州黃酒依然是當地最負盛名的特產之一。目前,著名的代州黃酒品牌有:四達、老高家、貴喜、代王、滹源、雁門山、南紹北代等,延續了代州黃酒歷經千年的品牌基礎。
北派黃酒最重要的原料就是黍米,而忻州正是我國黍米種植和生產的重鎮。由于得天獨厚的氣候、地形、海拔和光照,這里的黍米品質優良,米粒豐滿、大小整齊、夾雜物少,為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軟質米,造就了代州黃酒獨特的品質。同時,忻州還是享譽全國的雜糧主產區,其種植面積之廣、產量之多、品種之豐,居山西全省之首,特別是谷子、藜麥、糜黍、紅蕓豆、甜糯玉米等雜糧享譽全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雜糧之都”,而這些雜糧為代州黃酒的生產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是代州黃酒產業的基礎。
從古至今,代州黃酒制造企業密集分布。明清時期,代州釀制黃酒的“缸坊”就遍布城鄉,家庭作坊不計其數。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代州仍是中國北方黃酒生產的重要區域。改革開放后,現代化的黃酒生產企業紛紛建立,至2022年,忻州全市共有黃酒生產企業30余家,其中代州黃酒釀造有限公司、山西雁門山酒業有限公司、山西老高家酒業有限公司、山西代王釀酒責任有限公司、山西四達飲料有限責任公司等是目前代州黃酒產業的龍頭企業。
仿真實驗選取輸入電壓為AC 100 V、AC 80 V、AC 60 V、AC 40 V、AC 20 V、AC 9 V作為取樣點,測試不同輸入電壓下輸出電壓變化。通過調整脈沖信號的占空比,找到輸出電壓為12 V的最優占空比。圖6為不同輸入電壓時變換電路輸出電壓曲線,圖中Uout為電壓變換電路輸出電壓,t為仿真時間。該曲線均為選擇最優占空比情況下,不同輸入電壓的電壓變換情況,最終所有電壓經過電壓變換電路變壓為12 V,且輸出特性相對穩定。由于電路中采用了大電容濾波,使得整流電路輸出帶有的波紋得以消除,完全可以滿足供電需求。
代州黃酒生產歷史悠久,工藝獨特。有專家認為,相比其他產區黃酒,代州黃酒有著特別的黍米香、曲香和棗香,口感鮮甜,與口感醇厚的紹興黃酒和口感清爽的海派黃酒差異性明顯。
代州黃酒分原漿黃酒、普黃酒、陳釀、料酒等幾個類型,其配料有:黃米、綠豆、紅棗、枸杞等。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代州黃酒營養豐富,富含21種氨基酸,被譽為“液體蛋糕”,所含的礦物元素、鉀鈉鎂鐵等含量也高于南方黃酒,具有暖胃健腦、舒筋活血、消除疲勞等多重功效。在口味上,代州黃酒既有白酒的醇香,也有葡萄酒的甘甜,還不乏飲料的爽口,香氣純凈,濃釅而清爽,其酒色金黃,溫和醇香,熱飲味道更佳。
近些年來,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下,忻州市委、市政府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超前謀劃,蹄疾步穩,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黃酒產業發展的政策,對黃酒生產的上下游產業進行了整合和提升。
在黃酒生產的上游產業,引導農戶擴大黍米種植面積,推廣優良品種,提升黍米品質,著力打造優質黍米種植基地。在各方努力下,2021年,繁峙縣被命名為“中國黍米之鄉”,2022年,忻州全市優質黍米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為黃酒產業的穩步、健康和高質量發展,帶動相關從業人群脫貧增收提供了堅實保證。與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對黃酒產業加強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通過統籌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用好用活金融服務支持政策,對黃酒產業原料生產基地、重點龍頭企業、科技產品研發、品牌市場營銷等進行重點扶持,推進黃酒產業做大做強。
在頂層設計方面,為著力打造中國北方黃酒酒都,建設以黃酒為龍頭的百億元量級產業,忻州市政府編制了《忻州黃酒產業發展規劃》,按照規劃設計,到2025年,忻州全市優質黍米種植基地面積將達到20萬畝以上,培育年產值億元級黃酒企業一到兩家,黃酒產業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
近年來,忻州市抓住太忻一體化的重大歷史機遇,著力推動黃酒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在各級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代州黃酒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黃酒產業發展穩步推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值逐年提高。目前,忻州全市共有黃酒企業30家,設計產能32萬余噸。2021年,忻州市黃酒產量七千余噸,產值達到3億多元。其中規模較大的黃酒生產企業有:代州黃酒釀造有限公司,山西雁門山酒業有限公司,山西老高家酒業有限公司,山西代王釀酒責任有限公司,山西四達飲料有限責任公司,山西代康實業有限公司等,其中代州黃酒釀造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北方黍米高端養生黃酒和山西“新晉品牌”,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山西產量最大的黃酒生產企業,公司目前完成投資7億元,占地面積166畝,具備年產北方黍米高端干型黃酒1萬噸的生產能力。該公司計劃投資20億元,將總產能提升到年生產能力5萬噸,力爭打造中國黃酒的“茅臺”,成為全國知名黃酒生產企業。
隨著代州黃酒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開拓市場,提升黃酒銷量,不少黃酒生產企業積極利用不同媒體平臺,加強廣告投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代州黃酒的品牌影響力與知名度。
為把代州黃酒打造成為山西一張靚麗名片,當地政府對于代州黃酒也進行了有力的宣傳與推廣。2022年6月,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牽頭和當地黃酒生產企業的參與下,“代州黃酒發展論壇”在太原隆重舉辦。此次論壇既是一次代州黃酒的推介會,也是對代州黃酒文化的一次有力宣傳。論壇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廣,主題鮮明。通過專家教授登臺講學,商企嘉賓品評賞鑒,媒體記者競相報道,提升了代州黃酒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2022年8月,代州黃酒文化節暨黃酒嘉年華在雁門關景區開幕。此次黃酒文化節以“金波瓊酥 流粹代州”為主題,通過舉辦黃酒產業發展論壇、黃酒品鑒會、新品發布會、黃酒產品展示、代州黃酒歷史文化展示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了代州黃酒,擴大了代州黃酒的知名度。
近年來,代州黃酒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生產規模也有了明顯提高,但整體上仍面臨著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實力較弱,生產分散,產品種類龐雜的問題,對市場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還未出現。
目前國內上市的黃酒生產企業有三家,分別為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6月底,三家企業市值總和接近240億元人民幣。其中“古越龍山”規模最大,擁有員工3500余人,市值近120億元,其黃酒年產量達17余萬噸,是中國黃酒產業的頭部企業。而“會稽山”與“金楓”的市值都接近60億元。相比之下,代州黃酒企業規模小,生產能力目前多在千噸級別,體量差距巨大,且當地不少企業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市場競爭力有限。
相對于江浙一帶,目前代州黃酒產業還處在初期起步階段,當地政府對于如何推動代州黃酒產業形成規模效應思考不多、謀劃不夠,政策和資金扶持跟不上產業發展需要,黃酒產業遠未形成拉動當地經濟的主導產業。
相對于浙江紹興一帶的黃酒企業,代州黃酒的市場范圍過小,雖在山西、北京、天津、內蒙古部分地區銷售,在銷售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消費人群有限,受眾層次不高,市場份額較小,缺乏扎實的市場基礎。而對于浙江黃酒企業來講,當地民眾飲用黃酒有著悠久而深厚的傳統,消費人群眾多,有著良好的市場基礎。同時浙江一帶的黃酒企業也注重提升產品層次,“古越龍山”積極打造中國黃酒標志品牌,將產品推向高端,成為釣魚臺國賓館國宴專用黃酒。“會稽山”則相繼開發了“八年陳”“十年陳”“二十年陳”“五十年陳”等精品珍藏系列,通過打造高端產品,引領紹興黃酒提升消費檔次。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的基礎上,浙江黃酒企業還主動進軍國際市場。如“會稽山”的黃酒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港澳及歐美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日本的銷量占企業海外銷量的80%,有力的開拓了市場,為企業下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產品種類上,代州黃酒產品包裝簡單,口味單一,缺乏品牌吸引力,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在營銷手段上,相對于浙江黃酒企業不斷改進包裝,推出一系列周邊產品,推進黃酒產品的年輕化、時尚化等多樣營銷方式,代州黃酒更多向外界傳遞的是當地黃酒的歷史地位和營養價值,文化植入相對不足,黃酒產業與文化旅游的融合還處在初級階段。
在當今市場,縱使產品有著優良的品質,但品牌影響力的缺乏則難以在市場上立足。近年來,隨著代州黃酒生產規模的日漸擴大,當地從業者打造知名品牌的意愿日漸強烈,然而由于市場開發度不足,代州黃酒中叫得響的品牌依舊不多,與江浙一帶黃酒生產企業差距明顯。像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其旗下就擁有古越龍山、沈永和、女兒紅、狀元紅、鑒湖等五大黃酒知名品牌,其中兩個品牌為“中國馳名商標”,四個品牌屬于“中華老字號”,而其中的“古越龍山”品牌是“亞洲品牌500強”中唯一入選的黃酒品牌。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努力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其“會稽山”品牌在2006年被認為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反觀代州黃酒,未有一個品牌擁有“中華老字號”稱號,甚至未有一個品牌入選省內的“三晉老字號”,品牌影響力極為有限。在品牌宣傳方面,雖然近年來代州黃酒企業一直在多個平臺投放廣告,但投入力度不大,持續性不足,大大影響了宣傳效果。而在浙江黃酒企業中,無論是古越龍山、會稽山等上市企業,還是未上市的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都曾投入巨資在央視投放廣告,不僅有力地提高了紹興黃酒的品牌影響力,也很好地提升了紹興市的城市知名度,代州黃酒企業在品牌宣傳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代州黃酒風味獨特,營養價值較高,但由于生產企業小而散,所釀造的黃酒口味口感各不相同,品質良莠不齊。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代州黃酒生產缺乏統一的標準,不少工序通過師徒傳帶,口耳相傳進行延續,未能形成科學化、標準化的生產指標,很難實現快速商業化。而紹興黃酒根據自身工藝和特點,制定了國家標準。如GB/T13662—2000,其中按照含糖量的不同將紹興黃酒分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四類,又根據釀造工藝的不同,又可分為傳統工藝黃酒和機械化新工藝黃酒。通過制定相關行業標準,紹興黃酒的口味和質量得到了保證,為迅速占領市場提供了先機。另一方面,代州黃酒產業科技投入相對不足、整體技術落后,是制約當地黃酒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浙江黃酒企業為了解決黃酒后勁足,易上頭的問題,通過科技創新減少酒體中高級醇和生物胺的含量,從而提高飲后舒適度,進一步擴大了產品受眾,而代州黃酒企業在增加科技投入方面還任重道遠。
此外,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人才儲備不足大大制約了代州黃酒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近年來,為了加快轉型,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代州黃酒產業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期。
其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和“黃酒省級重點專業鎮”建設為代州黃酒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為了培育和發展山西中部城市群,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的重大決策,其區域包含了忻州市的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繁峙縣、代縣、五臺縣,而這里正是傳統代州黃酒的生產區域。要抓住“太忻一體化”建設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政策紅利,通過內引外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適時擴大產業規模,將代州黃酒產業做大做強。而代州黃酒入選省級重點專業鎮則為代州黃酒產業提供了新的契機。相關政府部門擬通過加強人才、標準、公用品牌、公共服務平臺、用地用能和環境容量、基礎設施、職業技能培訓等要素保障等措施,支持代州黃酒專業鎮高質量發展。這對于促進代州黃酒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目前,中國黃酒產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代州黃酒企業要以此為契機,對標國內先進黃酒生產企業,全力打造中國北方黃酒核心產區,推動代州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完整的產業鏈是代州黃酒產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也能夠帶動周邊行業共同發展。
要長遠謀劃,提前布局,聚焦打造“北方酒都”的目標,圍繞代州黃酒產業上下游各個環節,著力做好“補鏈”“強鏈”工作,促進相關產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全面融通,打造完整、堅固、可靠的代州黃酒全產業鏈。黃酒生產的上游是黍米等農作物的種植。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動優質黍米生產基地建設,擴大種植面積。通過考察調研,反復比選,引進和培育適合代州黃酒釀制的黍米及相關雜糧品種,積極推動“公司+農戶”的農業經營模式,保證生產原料供應的穩定性,使黃酒生產的上游環節更加暢通,也可帶動當地雜糧種植戶增收致富。要加強原材料、生產、物流、銷售等渠道建設,同步推動制曲、釀酒、灌裝、包裝、物流等相關企業有序發展,使代州黃酒產業要素更加均衡完善。要以黃酒產業為依托,促進當地各產業聯動,推進要素集聚,引進金融資本、技術、管理等,將黃酒產業鏈擴展延伸,促進整個產業鏈的整體提升,將代州黃酒產業打造成忻州乃至山西省的知名產業。
目前,代州黃酒生產企業規模相對較小,黃酒生產散而不強,缺乏叫得響的知名品牌。要加強代州黃酒品牌培育,必須運用各種手段,綜合施策。
針對代州黃酒企業規模不足,品牌繁雜的問題,政府部門要引導各企業加強合作,通過聯合、并購、重組等市場化運作方式,整合代州黃酒企業。可通過建設一批黃酒產業園區、黃酒小鎮等,促進代州黃酒生產企業集聚發展,抱團經營,鼓勵企業之間強強聯合,著力打造一批有規模、競爭力強的黃酒企業。在品牌提升方面,當地政府應積極牽頭,向有關部門申請“代州黃酒”國家地理標志,將“代州黃酒”這一區域品牌打造好,同時也要鼓勵企業將自身品牌做大做強。代州黃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傳統,要通過挖掘品牌歷史、講好品牌故事等手段,提升代州黃酒的品牌價值。要引導代州黃酒企業積極申報“中華老字號”“三晉老字號”等稱號,推進代州黃酒生產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將代州黃酒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品牌結合。要通過建設代州黃酒博物館、文化展示廳,提升代州黃酒品牌的文化內涵。各企業要加強品牌宣傳,加大在各傳媒平臺的廣告投放密度,積極通過央視、網絡平臺等重量級、新興媒體宣傳發聲,省內公立傳媒機構要在投放代州黃酒公益廣告方面給予支持,以擴大代州黃酒在省內乃至全國市場的知名度。通過多策并舉,促進代州黃酒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代州黃酒有著優良的品質和口感,是中國北方黃酒的代表。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對標江浙滬一流黃酒企業,提升營銷理念,改進營銷模式,轉換營銷策略,拓展營銷渠道,加強營銷力度,不遺余力地提升代州黃酒的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
目前,國內酒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者消費理念不斷升級,需求更加多樣,因此各生產企業要面向市場,根據消費人群精準定位,打造高端、中端、普通各個產品品類。而面對目前代州黃酒產品多處在中低端層面的現實,尤其要重視打造高端產品,注重改進包裝,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價格層次,同時要創造條件,推動代州黃酒進入商務宴請、公務接待,以提升代州黃酒產品檔次。要創新代州黃酒品牌運營模式,通過在各大中心城市設立代州特色農產品體驗店,鼓勵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推動代州黃酒產業上規模、創品牌。要積極走出去,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推介會、品鑒會,深度參與山西品牌中華行、中博會等展覽展銷活動,進一步加大對代州黃酒的推廣力度,推進代州黃酒走出山西,走向全國。要探索實施以黃酒產業為核心的文旅項目,通過圍繞代州當地景區、黃酒生產企業、民宿、采摘園、雜糧生產基地,建設休閑旅游示范區,將黃酒文化與民俗文化、工業旅游、體驗互動、親子采摘、戶外休閑緊密結合,努力實現黃酒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互相促進。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黃酒產業已經到了依靠科技與品質制勝的時代。要通過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含量,促進代州黃酒追趕國內先進,進而實現彎道超車。
要建立代州黃酒質量國家標準。聯合代州各黃酒生產企業參與制定北方黃酒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掌控黃酒標準話語權。黃酒生產企業要加強行業自律,嚴格品質把控,將質量要求貫徹到黃酒生產的全過程當中,改善以往代州黃酒品質和口感參差不齊的狀況,促進代州黃酒整體質量的提升。在挖掘、繼承和發揚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要積極推進黃酒生產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提高生產線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最大程度上減少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也可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利潤率。開發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代州黃酒,解決目前代州黃酒定位模糊、品種單一、競爭力弱的問題。向國內一流黃酒生產企業學習,增加科技投入,通過改善酒體品質,改善口感,減輕飲后不適,促進黃酒升級迭代。加大代州黃酒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挖掘黃酒保健養生功效,研發具有保健效果的功能型產品。黃酒生產企業還要加強與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互動與合作,吸引相關科技人才深度參與黃酒生產和產品升級,為代州黃酒提供堅實的技術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