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東,晏愈光,王藝,魏祎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21世紀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著企業的生產勞動和經營方式、社會的運行管理模式、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樣,也影響著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1]。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對原有的工作崗位造成影響,企業生產流水線上重復的機械加工將被機械臂和機器人所代替;另一方面,教師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將現代化技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⑴ 對傳統勞動力的需求減少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企業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原本一部分由工作崗位被自動化設備代替,所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產節約效果減少了對傳統勞動力的需求。
⑵ 對勞動者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
人工智能時代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但是,對勞動者綜合素質的要求卻不斷提高。一方面從事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術;另一方面企業中生產技術已經改變,不具備綜合素質的勞動者將無法勝任,從而對勞動者的素質技能要求不斷提高[2]。
⑶ 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改變
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各個領域產生全面的滲透,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廣泛結合,誕生了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眾多院校也開始引入智慧校園、智能教室等,打破了傳統的授課方式,人工智能將教學方案與教育資源完美融合。
⑴ 人才培養具體目標忽視了時代的需求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最終目標要求學生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在人工智能時代,職業院校應當結合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要求對具體目標進行細化,結合需求要求所培養人才具有較強的信息辨識能力、知識的學習能力、非程序化能力等。
⑵ 教材內容與新技術不匹配
職業教育目前多數教材內容相對比較陳舊,存在知識的更新慢,教材的實用性不強,理論性知識較多,知識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現象。近些年科技在不斷地飛速發展,企業設備在不斷地更新,學校的教材卻一成不變,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⑶ 培養方法的單一刻板
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中,部分教師仍然按照書本知識的邏輯指引通過課程講授的方式傳授給學習者,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3],課堂中學生配合老師完成各種教學任務,學生實踐機會較少,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較少,學習資源處于分散的狀態。
人工智能時代下職業教育面臨的是培育高技能型綜合人才的目標,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應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從課程維度、教學維度、能力素質維度三方面進行耦合,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課程體系的建設需要遵照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融合人工智能技術,開設相關人工智能新專業和相關學科,加快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的融合,做到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同時將傳統的分科目知識積累型課程模式轉變為能力積累型課程模式[4]。專業課程可以按三段式來設計,由傳統的公共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改變為專業基礎課程、崗位能力課程、專業群能力課程。通過課程層次的整合,將知識融合化,合理地將知識教學轉變為分梯度發展個人能力的本位學習。
21世紀以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教法和新教學設施不斷地融入職業教學,因此,職業院校要依托人工智能的優勢,推進“教學+人工智能”,從教學設施、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以及校企合作生產教學多維度來進行教學的設計和實施。
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是職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學環境的智能化建設是人才培養方式的升級保障,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建設一批高效、多樣化、個性化、生動形象、便捷的智慧教室,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與此同時,職業院校要善于整合大數據、VR、AR等技術手段,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科中,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來構建出現實教學中難以通過語言來描述清楚的專業知識,使學生掌握最真實的崗位操作技能,提前適應具體的工作流程和企業生產標準。
人工智能時代不僅對人才的技術方面有要求,而且當前企業對人才的能力和素質也越來越重視,從而促使著職業教育從標準化、單一化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學生能力素質提高的前提是學校具有較高能力素質和知識素養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教師能力素質也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要加強教師隊伍進行建設,首先要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學習,了解新技術,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其次是要邀請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指導學生進行實踐。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在科技智能方面的教學能力,加快適應新技術,一方面教師需要加強在人工智能理論方面的學習,提升自己相關知識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來指導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改革,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科技便捷,但未來的人才必定向著高端技能型人才發展,為此職業院校應當抓住這一發展趨勢,積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