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慧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和同學之間以及與老師的交流方式,問卷給了幾個選項:面對面交流、QQ或微信、電子郵件、電話、手機短信、其他、幾乎不溝通。
調查發現,為了溝通方便,絕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手機短信和即時通信工具和老師溝通,同時,有占34%的學生很少與老師交流。調查還發現,有占16%的學生很少與同學交流,這些學生即使必須交流,也是通過聊天軟件代替面對面交談。
網絡工具的廣泛使用以及即時通信工具的方便快捷性,對部分的學生的溝通交流行為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其對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產生依賴,從而減少正常的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面對面的溝通機會,進而影響現實情感交流。
為了解網絡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我們希望了解他們對于學校或者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于上網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有近10%的學生幾乎從不參加集體活動的,11%的學生會偶爾參加。針對是更喜歡上網還是參加集體活動的問題,57%的學生更傾向于上網,主要是因為應用網絡可以更加自由支配零散時間。
為了了解學生在網絡世界的思想和行為,我們希望了解學生是否會很容易被網絡影響,是否做過一些不符合網絡道德的行為。調查結果顯示,68%的學生承認自己會受到網絡訊息的影響,此外,35%的學生表示自己在網絡中偶爾也做了一些不符合網絡道德的事情。調查發現,職業院校的學生明確知道現實社會的道德規范,不會做違反的事情,但是在虛擬的網絡中,由于監督力度低,他們會因為好奇而做出一些現實中沒有辦法做的事情,比如看不良內容、傳播虛假信息等。
⑴ 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特殊性
職業院校學生的普遍年齡在15~18歲之間,有迫切實現獨立的想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則必須面對學校老師和制度的約束,這即形成了對比落差,因此,他們就會發現在網絡世界里沒人會將他們當孩子看待,說教和約束少,這造成職業院校學生往往迷戀虛擬的網絡世界。
⑵ 職業院校學生現實人際交往的缺失
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往往學業成績不佳,在現實生活中缺少被他人欣賞,因此造成人際交往的缺乏自信,顯得自閉、冷淡、也比較敏感,而他們在網絡交往之中則沒有被不認可的情況,可以通過網絡找回自信心。長此以往,這使得這些學生將會慢慢與現實社會脫節,人際交往能力下降,不利于他們走向社會。
在對“你和家長交流最主要的溝通方式是什么”選項的回答時,了解到學生與家長最主要的溝通方式是電話,所占比例達到67%,而“幾乎不聯系”的選項占比有8%。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缺乏家長關注教育的學生更容易沉迷網絡,職業院校學生與家人的溝通應該成為高職院校工作關注的重點,學習應通過與家長的交流促進家長跟學生的溝通。
⑴ 校園文化內容不夠豐富
校園活動內容單一,校風建設持續性不強,影響力不夠,這些都會使職業院校在與網絡爭搶學生關注力的過程中處于下風,不利于學生增加人際交往。職業院校面對學生越來越高的精神需求,需要學校持續付出努力建設良好的校園氛圍,增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⑵ 對校園網站論壇監管力度不夠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校園網站論壇的優勢源于其開放性,但這也容易使用戶在有意或無意中發布一些不實的、負面的消息,而學校如果未采取有力的措施對其進行監管,則有可能會出現輿情失控的情況。因此,職業院校要建立較為嚴格的系統審查制度對論壇成員資格及其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核,避免給別有用心的人和勢力可乘之機,將不良的、錯誤的訊息發布到論壇上,從而影響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對校園和諧穩定造成威脅。
⑴ 加強對職業院校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職業院校應在校園內制定規范學生上網習慣的網絡使用規范準則及時清理網絡內容,引導學生健康上網、適度上網,響應團中央倡導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號召,推動職業院校學生建立網上行為自控。同時,職業院校還應引導學生提高網絡素質,加強辨識能力,促使其形成積極的網絡價值觀,對其網絡行為進行規范,讓他們成為網絡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成為網絡的掌控者而非網絡的奴隸。
⑵ 加強對校園網的監管
對校園網上的內容加強監管的力度,完善人員注冊制度,并配備人員及時關注校園網站上所發布的信息,其處理不良信息、垃圾信息。注重對校園網服務器硬件維護,確保其不會被隨意地入侵,給不法分子空子。此外,若接收到學生有關校園網的反饋問題,應當有快速的應急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好網絡后勤保障工作,確保校園網絡健康發展,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
⑶ 加強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輔導
職業院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要多組織師生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鼓勵學生擺脫日常生活中對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的依賴心理。教師和輔導員要深入學生中去,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交流,鼓勵師生、同學之間的面對面的交流,鼓勵學生與家長進行溝通。對于不善于人際交流的學生,輔導員要及時發現找出原因,及時引導幫助其擺脫對人際交流的心理障礙,必要時進行心理輔導。
⑷ 通過校園網絡內容建設進行引導
學校要加強學校網站內容建設,及時更新校園網站的內容,使其切合時事熱點,并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提升學生對網絡內容判別能力。可以在校園網站上組織學生對網絡熱點問題、時事展開討論,針對學生們呈現的觀點進行正面引導和教育,也可以組織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積極分子參與,對錯誤認識進行討論糾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父母同孩子間的感情是任何人與物都不能替代的,為了確保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康地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和諧的環境來跟孩子進行溝通。輔導員、教師要與家長建立聯系,倡導家長與孩子多溝通,發現孩子心理上的問題與行為上的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
網絡只是一個學習、溝通、交流的工具之一,但是因為社會不正確行為的影響,使得學生對網絡產生片面的認識。因此,我們要組織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活動來了解社會,認知自己,正面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