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慧 張熹(昆明理工大學)
地處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區的橋鋼工業文化區,呈現出獨具一格的自然風光和特色工業住宅環境。
在盡量不破壞原有建筑風貌,不失原真性的前提下,提取當地工業文化元素加以創新,打造出獨具一格的既符合保留原有風貌味道,又能宜居宜民提升旅游經濟發展的當地特色名片。該地區氣候宜人、交通方便,該地人以櫻花園為傲,而且以發源地橋鋼為傲。
1939年期間,戰火連天,但正義的化身橋鋼為中國而抗戰,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自此孕育了具有深厚歷史價值的文化建筑等。橋鋼工業文化呈現出獨具一格的自然風光和特色工業環境。目前橋鋼已經慢慢失去原本的工業顏色,如何將橋鋼的工業再次活化需要更深的研究,需要融入實地考察,現在的橋鋼正在打造旅游與工業相結合模式,以此來吸引游客,帶動當地的經濟收入。
昆明橋鋼老舊工業住宅區基本上環境設計少,一方面維持原有功能布局,住宅區體現出的經濟功能和服務功能比較落后,工業建筑廢棄并成為空地,失去一派生生不息的工業住宅區身影。
青年一代受到國內文化沖擊,逐漸喪失對本地文化的興趣,導致本地傳統文化的原真性已不復存在。另一方面本地人口“空心化”現象嚴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導致地區失去原生活力,難以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要。由山脈、水、平地集合為一體的橋鋼,不僅呈現出富饒的景色,還能夠體現特色工業文明的多樣化,但目前該地工業廠房大多數被廢棄,居民的收入大部分都來自外出打工,工業發展滯后。該地自然環境比較差,工業化落后,工業建筑廢棄并成為空地,工業設備落后,致使該地居民只能外出打工。[1]
橋鋼主要喬木植物有櫻花、滇樸、芭蕉、塔松、梨樹和桃樹等,主要灌木植物有五葉地錦、三角梅、花葉蔓、長春花、八角金盤和常春藤等,喬該地區植物層次不夠分明,品種較為單一。
建筑現狀主要有四種類型:
(1)現代建筑。
(2)近現代建筑。
(3)近代建筑:主要由青磚或紅磚及青瓦組構而成。
(4)傳統歷史風貌建筑:大多數都是以木制或土材料結合及青瓦構成。
(5)橋鋼建筑大部分都是提供居民居住以及工廠,住宅區的建筑很多都已經損壞、老化甚至倒塌,橋鋼工廠幾乎沒有被利用,都已經被廢棄,破舊不堪,公共廁所也被廢棄以及周邊環境遍布垃圾。
橋鋼建筑形式的演變,由一代建筑(土木結構)、二代建筑(磚混結構)、三代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等)所構成,其中也有外來建筑形式,如蘇聯式建筑等。
該地區的水流向安寧地區匯合,該地水系分析如下:
(1)該地濕地地下水位低于河道地下水位;在豐水季,河道地下水滲透,因此濕地會被淹沒,破壞環境,造成污染。
(2)橋鋼里的河道是人工河,提供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工業生產所需用水,橋鋼自然水已經無法滿足水循環,需要人工靠水泵抽水。
(3)水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是該地住宅區主要水系,此處的水域大多數具有比較小的面積、容易造成污染、水系統自我凈化能力較差、水系統的容量較小等一系列特點,因此水體造成的污染可能性較大,故對大自然造成污染是在所難免的。[2]橋鋼是主要工廠區域,因此工業排放以及住宅居民用水排放造成水污染,水流流動速度較慢,因此導致垃圾成堆,并長出水生植物,加重堵塞河道,臭味難聞。
橋鋼很多人行道多數都是土路,周圍又是山體也沒有保護措施,樓與樓之間間距太小,沒有充足的日照,只夠一個人穿過,道路很多損壞之處,住宅區內部的交通組織凌亂,人車混行,給當地總體環境以及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橋鋼原本名字為橋頭村,地處滇池西湖畔15公里,北部臨近溫泉安寧,南部靠近昆明聞名的石頭山,面朝杭瑞G56國家高速公路,比較適合打造旅游業項目,拉動經濟發展。但橋鋼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植物品種較單一,層次分明不夠,不能夠以植物造景;水流流動較慢,水中堆積垃圾處理不了,加速水污染;建筑之間的間距不夠,道路破壞嚴重,沒有整修,道路面貌狀況差,也沒有照明設備,存在安全問題,休息場所缺少遮陽建筑,植被稀少單調,后期應該考慮休憩地的乘涼功能,植被豐富多彩、道路照明、建筑間距的處理等問題。
三角評估主要包括推力、阻力以及拉力。推力:社會方面是村民想改善生活環境、文化旅游消費的提高和橋鋼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經濟方面是周邊旅游開發和產業轉型的需求;自然方面是安寧生態旅游和小鎮的建設;阻力:社會方面是勞動力外流、村民保護意識差和工廠多荒廢無用;經濟方面是主流產業沒落、幾乎無其他產業、農業生產率較低和基礎設施差;自然方面是自然環境污染嚴重和工業污染嚴重;拉力:社會方面是上位規劃的支持、交通系統的逐漸完善和村民的轉型意識強烈;經濟方面是工業文化資源特別豐富;自然方面是改善工廠的生態環境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3]
(1)保護修護,首當其沖是實行原址原真性保護原則,對橋鋼老舊工業區內廠房進行保護,以防止進一步的破敗、倒毀。對于有歷史價值的近代建筑更要加強保護,由于建成時間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相關近代建筑的集中保護已刻不容緩,對于橋鋼人來說,這些矗立了近百年的建筑群是橋鋼留下來的最珍貴的財富。
(2)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橋鋼的工業文化優勢。通過可持續化發展的模式,以環保健康的發展理念,以人文主義精神為基礎的發展方向指導橋鋼工業區以后的保護性發展。[4]
(1)做好居民的搬遷及生活意愿工作,爭取做到讓人人都支持該改造工作。對于橋鋼老工業區的保護性改造,歸根結底,是對于“人”保護,不能在治理開發過程中,對老橋鋼居民的利益以及內心感受造成困擾,舍本逐末,實為不美。(2)把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放到第一位。在改造過程當中,不能想當然地以設計為第一出發點,應當以游客的實際需求和心理需求為準繩,力求將老工業區改造事業做到居民滿意、游客歡迎。
(1)產業特色——文化產業為主,康體產業為輔。
(2)空間特色——可識別性和舒適性。
(3)服務特色——爭取了解到每位游客的需求并積極解決。
(4)景觀特色——文化性和可觀性。
山地樹林、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保護其主要功能,削弱其次要功能。因地制宜,發揮不同用地的長處,揚長避短。
(1)大力推崇使用本土材料,反應本土特色,適當控制預算。
(2)減少對原有土方的開挖,設計貼合場地地形。
(3)景觀營造過程當中充分考慮歷史遺留,在原有的基礎上營造,不僅經濟實惠,更能體現橋鋼特色文化。[5]
調和老舊工業住宅區地塊的活化方案,建筑類型和地塊之間的空間融合;不斷提升地塊內在價值,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改造措施發揮空間區位優勢,進一步提升空間融合的效率及效果。
道路交通流線要重新規劃,以方便本地居民以及外來游客,在不增加居民出行距離的前提下,適當減少出入口的數量,只保留主要車輛和行人的出入口。結合小區規劃,增加一定數目的地下停車庫。[6]同時,道路交通流線的規劃分布也要同時兼顧到空間美感的需求,不能產生冗雜混亂的觀感,對整體的旅游業造成傷害,在這一點上,需要同時兼顧到實際交通運輸的需要和整體較為抽象的對于秩序美、形式美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
住宅區規劃建立在不破壞原建筑的基礎上,提取文化元素創新活化,既能保障當地居民的居住生活,同時又能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老舊住區的景觀設施及環境的改造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材設計、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的原則,以降低成本、節約投資,考慮其綜合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如何取舍舊與新、大與小、工業與人文,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首要的考慮應該著眼于原有的歷史遺留是否具有鮮明的代表性,這里的代表性主要表現在是否承載著當地具有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留、是否能夠滿足當地人民的文化精神需要、是否能夠給當地帶來相應的經濟收益。其次要考慮的是在遺存改造過程中對于大小的取舍問題,體量大不一定就更有代表性,在這一點上要考慮到的是,在體量大的遺存改造前,應該評估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其次是改造中產生的人力、物力的損耗以及是否有更加高效的改造方案能夠以更加節能節約的方式對大的遺存進行改造,如果實際操作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困難太多,就應該及時地進行取舍。最后是工業占比與實際需要的人文設施的占比進行取舍,這里要著重考慮的是預期目標人群的實際精神需要,對所需要容納的人群規模進行考量,對實際所需接待游客數量進行考量,進行人文設施的傾向改造,需要實際的數據支撐和相應的數字模型的評估。
原地仍保留原來的景觀設施以及小品,但由于時間久遠且破舊需要開發新的休憩景觀地。以規劃布局指導景觀設計,強調景觀和建筑的實體相互呼應,建筑與環境相映成趣,追求原區的歷史風貌和改造后的建筑形象相互協調,做到“整舊如新、融新于舊”,綜合布置小品、綠化、水體和照明等,突出工業住宅區的意境和主題。[7]
住宅區既要保證公共場所的開放性,又要有私密性場地來引導整個更新改造工作。在植株配置方面,主要是喬木、灌木和花草的多層次搭配,充分發揮植物凈化空氣、加強遮陽、隔聲、防塵殺菌和改善微環境的功效;綠化布置的形式有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其選用要與場地總體布局相互呼應。
規則式的綠化布置采取軸對稱或近似對稱的布局形式,是一種幾何式的構圖,適用于地形較為平坦、規整的小區;自然式的以順應地形為其特點,按照道路沿線進行布置,花木布置以花叢、花群為主,不用規則修剪的形制,配置些假山、雕塑和棚架,適用于居住小區的中心花園、小廣場花園等;混合式結合了前兩種的特點,體現了人工和自然的有機結合,主要用于坡地、臺地建筑等。
昆鋼本部轉型項目地處西山腳下、滇池西岸。緊臨昆楚高速、安玉高速、昆明繞城高速,毗鄰安寧大桃花物流園,坐擁昆明南亞國際陸港貿易區、西南木材林產品交易城等千畝產業園區。有功能齊備、設施齊全的教育醫療、信息網絡、公路鐵路及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區位優越,已逐漸從邊緣工業區變為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區域,目前橋鋼打造是以提高該城市的服務功能為主要方向,土地騰退并且充分利用,以橋鋼老工業區為基礎,以旅游業為核心重點發展。積極發展餐飲娛樂、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鼓勵改造利用老廠房老設施,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工業旅游、演藝、會展等產業。大力發展商貿、健康、家庭、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滿足居民日益提高生活需求,培育專業化服務。老城區必須發揮老工業的配套產業、科技技術等開發優點,積極發展戰略性和旅游、經濟、文創、周末體育、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特色小鎮。[8]
橋鋼以打造特色工業旅游景點來吸引外地游客,拉動經濟發展。通過調研,深入了解橋鋼的文化底蘊、建筑風貌以及生態現狀等,以便更好地改造橋鋼,在盡量保留原場地的前提下,加以發展創新,打造全新的特色工業橋鋼。住宅區打造獨具一格的工業元素住宅區,充分利用橋綱工業元素以及當地特有的建筑模式進行活化場地的工作,改造過程不僅只保留老工業景觀,更要讓老工業住宅區煥然一新,同時又保留當地文化特色景觀,利用橋綱工業住宅本身的文脈和歷史價值的延續,保留人們心中的舊情懷和場所記憶,同時利用現代的景觀更新手法和材料特性,符合人們當今的生活消費習慣,打造貼切生活又時尚繁華的現代景觀,使新舊景觀合理融合,設計出一個既有情懷又符合現代的場所。工業住宅區建筑遺產的保護體現積極理念和社會意義,充分發揮民眾的智慧及創造力,進一步挖掘工業住宅區建筑遺產文化歷史與發展規律,不斷更新工業住宅區建筑遺產的保護策略,促使工業住宅區建筑遺產能得以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