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馬琨
作為在全球超過400個業務所在地實現了生產運營環節碳中和的企業,博世的可持續發展從來都不是口號,而是前進道路上的必然選擇。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我國一直都在致力于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體系。但近兩年世界局勢動蕩不定,氣候變化危機也愈發嚴峻,尤其需要全世界攜手應對。
“博世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圍繞中國的雙碳目標,立足于可持續生產需求,通過多種方式推進綠色制造。”博世中國副總裁蔣健接受《汽車縱橫》采訪時表示,從材料商品的采購到博世場地內制造運營,再到產品使用和最后的處置,博世的可持續活動貫穿整個價值鏈。
據蔣健介紹,早在2020年博世集團就已在全世界400多個業務所在地實現了碳中和目標。而中國市場作為博世重要的生產和創新基地,自2019年起,博世就已開始對相關工藝流程進行改進,并將數字化技術引入到了生產制造當中。截止今年5月,博世中國共實施了443個節能項目,累計節約用電9600萬千瓦時,相當于37,000戶中國家庭的年均用電量。
財報數據顯示,盡管疫情和芯片供應短缺帶來諸多挑戰,博世集團2021年全年總銷售額仍達了788億歐元,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其中,博世在華業務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銷售額成功突破1286億人民幣,較2020年同比增長9.6%。
能夠持續取得業務增長,這與國內汽車、工業技術以及消費品領域的快速復蘇有著必然聯系。與此同時,博世堅信,可持續、生態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其業務成功的基礎。這種態度是整個公司的特征,并反映在博世在各個層面的行動中。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博世將改善氣候變化納入了可持續發展目標愿景。為此,博世采取了四管齊下的戰略,通過提升能效、擴大可再生能源供應、購買綠色電力、用優質碳匯項目補償不可避免的碳排放等舉措,最大限度地減少工業界的能源消耗。
首先是提升能效方面,博世利用自身在人工智能與互聯技術上的優勢,開發了一套智能能源管理平臺。該平臺搭載自研AI算法,能結合客戶需求及預測、生產計劃、天氣情況、溫濕度等多項業務及環境因素,滾動給出未來7天內產線級的能源使用預測及生產排產,最終實現按需供應,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此外,在AI算法的加持下,該系統還能提供優化的停機管理和精確的能耗異常監測,讓節能減排深入到各個環節。當前,該系統已幫助博世長沙工廠的年耗電量減少18%,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4%,進一步引導生產轉型數字化進程。
其二是擴大可再生能源供應,目前,博世已在中國的十家工廠建成了屋頂的光伏、廠區內光伏發電項目。其中,上文提到的博世長沙工廠還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2022年全球“燈塔工廠”,這是繼博世無錫動力總成工廠以及博世蘇州汽車電子工廠后,博世中國的第三個工廠獲此殊榮。
最后則是綠電交易和碳抵消。博世選擇采買綠色電力的方式來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而對于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博世則是選擇用優質碳匯以及公益項目抵消。據蔣健先生透露,隨著將來的能源結構更合理,博世電力當中的綠電部分比例也會繼續增加。
為助力我國盡早實現“雙碳”目標,下一步,博世也將不斷優化四管齊下的戰略,并協同價值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一同控制間接排放,目標在2030年前將整個價值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5%。
“為實現產品的創新突破,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客戶和中國汽車市場,助力中國汽車行業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博世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引領技術革新,并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目標。”蔣健說,“未來三年,博世將投資約30億歐元開發電氣化和氫能源等氣候中立技術,氫能是其中的重點板塊。”
據了解,早在2019年博世就已開始快速在中國無錫和重慶鋪開氫能源的相關業務。其中,無錫燃料電池中心于2021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該燃料電池中心集前瞻研究、工程開發、產業化能力為一體,并具備從關鍵零部件到全系統的測試能力,在業內享有盛名。
2021年同期,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該公司旨在依托博世在氫動力領域研發與生產的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技術創新,為客戶提供高經濟性、高環境適應性、高安全性、高智能化的零排放氫動力總成解決方案。同年,裝配博世氫動力模塊的氫能車成功貫通成渝氫走廊,完成了國內首次氫能車干線物流示范運營,同被外界無限看好。
據蔣健透露,目前博世正與慶鈴、威孚和濰柴等國內汽車企業展開了合作,進一步深化氫能源動力系統和固定式燃料電池在國內的本土化應用。其中,首批搭載博世氫動力系統的慶鈴M系列氫燃料電池車已于2021年8月正式下線并交付。
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博世嚴把質量關。在博世,新產品的開發必須系統性地識別所有目標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及行業規范,并確保其在供應鏈上下游和全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符合性。另一方面,博世內部既有面向全體員工的普及性培訓,如質量意識、產品開發準則,也有針對具體崗位角色配套的培訓課程,管理層以身作則,同所有員工一同建設質量意識建設,進一步促成了人人都為質量負責的組織氛圍。
而伴隨著工業4.0智能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博世更是提出了以數據為驅動,覆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企業的上下游供應鏈的質量4.0管理理念,博世蘇州工廠也憑此獲得了2021年度”中國質量獎”的殊榮。該獎項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辦,是質量管理領域授予組織及個人的最高榮譽,而博世也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個獲此殊榮的外資企業。
人才培養及管理體系的建設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博世中國連續十一年蟬聯“中國杰出雇主”。對此,蔣健表示,“博世的雇主價值主張包含三個維度,即收獲成長(Grow)、享受工作(Enjoy)、相互激發(Inspire),支持員工在博世成就更好的自己、激發出更大的創造力。”
在吸引人才方面,博世中國近十年投資了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用于校企合作,與中國多所大學在燃料電池、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領域建立長期合作。目前博世的人才發展項目覆蓋了人才庫中的所有梯隊,涵蓋了管理、專家、項目三條經典路線。為幫助員工實現個人能力提升和轉型,博世從員工個人優勢出發,并應用客觀一致的標準對能力和潛力進行評估,為員工提供了包含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多領域的系統性、模塊化、進階型的培訓指導和發展計劃。
如今,博世中國慈善中心成立已有十一個年頭。在踐行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博世始終秉承著“博愛天下,世行善舉”核心理念,從“溯教育本源、賦貧者自助、促公益發展及助社區建設”四大核心領域,努力提升著人民的生活品質。
截至2021年底,博世中國慈善中心累計捐贈1.56億元,運作了超230個公益項目,累計40萬人次受益。當被問及促使博世堅持下來的動力時,蔣健表示:“我們的動力源自與堅信根植在博世人體內的‘慈善’基因從未改變;堅信‘根植本土,服務本土’的企業初衷從未改變;認真履行社會企業責任的決心和信心從未改變;對中國市場有信心,對中國人民充滿熱愛。”
正如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所說:“公司不應該在盈利和做對地球有益的事情之間做出選擇。當正確的路徑被選擇時,兩者理應兼顧。”展望未來,博世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并將持續深根本土,加大在可持續發展關鍵戰略領域的投資,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