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劉通
汽車產業加速走向新能源化、智能化,是不可逆的趨勢。在機遇面前,市場中也存在諸多復雜挑戰。看透行業發展趨勢,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將決定企業的未來。
全球汽車行業正處于百年巨變的關鍵時期,企業乃至行業的戰略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在汽車強國的征程中,業內嘉賓和中汽協的智庫專家代表匯聚在2022 中國汽車論壇――聚焦新時代汽車產業發展戰略主題論壇上,交流碰撞新的觀點,互相啟發形成新的共識,共同研判汽車產業未來趨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吳濤,華
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Marketing 與銷售服務部總裁遲林春,集度智駕負責人王偉寶,標普全球汽車、中國汽車供應鏈與汽車技術預測、車聯網首席分析師李凡妮,德勤管理咨詢中國戰略與業務設計合伙人劉宇瑞,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明榮,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馬振山,比亞迪汽車海洋網銷售總經理張卓列席會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線上參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主持會議。
今年前十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出口、滲透率等多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中汽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0 月份,我國新能源車產銷分別完成548.5 萬輛和528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1.4%和105.4%,產銷連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前十月攀升至24%;此外,出口延續高增長態勢,前十個月新能源汽車出口49.9萬輛,同比增長96.7%,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受到全世界市場的認可。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化快速發展階段。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吳濤認為,純電動作為新能源的主流動力形態,還將持續快速發展,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推動,一系列補能設施的建設、免征購置稅文件的持續出臺都將持續推動純電的發展;二是雙碳戰略和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純電動汽車在2035 年成為新售車輛的主流,這是中國汽車產業明確提出的規劃和目標;三是規模化生產將帶來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成本下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從雙碳及產品消費的角度分享了我國汽車發展戰略。根據國際部分典型案例,當千人汽車擁有量超過200 輛,特別是在200-400 輛區間的時候,汽車市場和汽車消費就進入了中低速的增長階段。
我國在2021 年千人汽車擁有量突破200 輛,從民用汽車角度,我們的市場已經進入了中低速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典型特征是千人汽車擁有量的年均增速將保持在4-5%,持續14-16 年。
收入、偏好、理念等因素的變化引發消費持續升級,汽車消費將出現一些新的特點、趨勢。驅動市場增長的動力逐步從首購轉向了增購和換購。而在增購和換購中,新能源汽車成為購車場景中非常重要的選項。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20%時,它將對整個市場起到明顯的牽引作用、示范作用及推動作用。
王青根據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非線性規律性特征做出判斷:大概到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200 萬輛,市場占有率有望接近40%。
(3)礫巖成分及結構成熟度低,大套礫石層夾多層薄層細砂巖,較多砂礫混層沉積。礫石粒徑最大可達100mm,一般10~40mm,磨圓為次棱角—次圓狀,礫石無定向排列。礫石成分為灰巖、白云巖,泥質、灰質膠結。砂巖單層厚度小于3m,其間多含炭屑,且多呈層狀沿層面分布。薄片鑒定多為含灰質巖屑長石細砂巖及含泥質長石粗粉砂巖。砂巖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及灰質和硅質巖塊,以薄層細砂巖及粉砂巖充填在礫巖層之間,與泥質巖呈紋層狀分布。
智能網聯汽車是目前我國乃至全世界汽車的發展方向,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共同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為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加快進入市場提供了合規路徑。
集度智駕負責人王偉寶認為,在未來的十年,汽車行業會進入到完全無人化的狀態。屆時汽車行業的競爭核心已經不是動力,更多在智能化,如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未來汽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會從動力底盤的開發轉到駕馭AI 的技術、駕馭更強力的算法、算力,包括大數據的使用等等。汽車行業會進入到智能汽車3.0 時代。
他指出,在智能網聯方面,未來的汽車應該具備三個主要的特征: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在自由移動上,未來汽車應該有高階的智能駕駛能力,它可以點到點、端到端,一鍵進入智能駕駛狀態;在自然交流上,未來汽車應該有更加智能化的交互,包括車內通過屏幕、手勢、語音跟人進行更加無感的交互,甚至是一些主動的交互;在自我成長方面,通過智能化、數據驅動,汽車應該會依據數據驅動、自我學習,實現千人千面的狀態。在三個主要特征之下,最終的產品將實現最沉浸的座艙、最輕松的智駕。
標普全球汽車、中國汽車供應鏈與汽車技術預測、車聯網首席分析師李凡妮從車聯網和空中升級對智能汽車時代的座艙網聯趨勢作出展望。
她表示,2021 年全球有14 億存量車,其中網聯車數量2.7 億輛;在2028 年全球存量車會持續增長到16 億,屆時網聯車將會有接近3 倍的增長。從中國市場來看,2021 年我國網聯車有接近1500萬輛,未來會繼續以9%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在2028 年有望達到2500 萬輛。
德勤管理咨詢中國戰略與業務設計合伙人劉宇瑞從政策角度研判,不管是中國,還是其他幾個大的汽車市場,如美國、歐洲、日本都在加快政策的發布,規范自動駕駛的法律法規。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勤預判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和社會上的責任劃分歸屬會加速到來。
吳濤則將未來的新汽車特征歸納為四點。第一,它是大型的移動智能和計算終端;第二,新型的儲能單元;第三,它是智能的移動空間;第四,它是數據采集載體。他判定新汽車將成為平臺型的產品,而且將加速與能源、科技、信息通信、智能終端等行業的疊加融合。
汽車產業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格局,加速走向新能源化、智能化,是不可逆的現狀。在機遇面前,市場中也存在復雜的挑戰。
第一,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加持,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生態鏈上的科技企業,都在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芯片、電池等領域進行重點投資。
第二,消費者的轉變。當下消費者越來越年輕化,90 后和00 后成為主要的購車群體,他們追求個性化、極致的體驗、科技感的感知,訴求跟以往的消費者有很大的區別。
第三,越來越多的跨界企業進入到這個賽道,不管是互聯網企業、ICT 企業、電子部件的制造企業都進入這個賽道參與競爭。
第四,越來越多的“黑天鵝”事件出現,包括疫情、地緣政治帶來了非常多的困擾。
我們把它總結出三個大面向的不確定性,這三個大的不確定性對于構建韌性企業有直接的聯系。
劉宇瑞特別指出,汽車行業的三大不確定性,需要企業構建韌性的企業模式。
一是自動駕駛。在汽車產業智能化推進的速度上,自動駕駛是非常大的變量。其實我國在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上已經有很多突破,也有很多商業化的實踐,從法規上看,有更多的法律法規在出臺,更明晰地制定出相應的責任歸屬,明確試點落地方案。但是在社會層面,在整車企業的商業模式層面,對于自動駕駛的來臨并沒有完全做好準確。這意味著對于這樣的不確定性,企業在韌性的戰略上需要做出一些判斷,在韌性戰略的思考下,需要定義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
第二是面對多發的地緣政治、疫情、或其他突發天然災害影響,會帶來很多變數,主要會對于供應鏈體系帶來的一些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對于韌性的運營體系,尤其是供應鏈體系將帶來更多的挑戰。
三是創新要素在快速發生變化。原先創新的要素對于企業來講可能是一些傳統的要素,但現在對于傳統整車企業來講,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包括新勢力、包括跨界企業進入,給創新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對于這些創新要素如顛覆式創新,怎么快速響應、獲取,和合作伙伴一起經營這些創新要素,企業在韌性的組織、韌性的生態方面需要加強其對應的能力,構建起創新的活力。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Marketing 與銷售服務部總裁遲林春從供應鏈成本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從前車企向汽車硬件要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基于軟件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分享。
為此產業鏈上下游要形成產業共識,從思想、技術到商業設計、執行上步調一致,共同推進軟件價值鏈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國家從政策法規上給予軟件稅收減免、知識產權保護等支持,培養軟件付費的大環境與消費習慣,形成良性的商業循環;除此之外,需要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或者軟件供應商共同做好在線數據運營,最大程度的縮減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實現對市場需求及時、準確的把握和響應,并快速應用到整車及零部件周期環境中去。
吳濤則表示,打造新汽車必須面臨未來產業開放性的結構。以前供應商與主機廠的產業關系,是主機廠站在產業鏈金字塔的頂端或者站在價值鏈的最末端,但是在未來新汽車和智能汽車態勢下,傳統的供應商鏈式的特征被打破,未來主機廠和供應商之間應該是完全合作、共享的生態圈關系。
值得一體的是,論壇同步舉行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報告(2022)》發布儀式和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智庫(以下簡稱中汽智庫)成立儀式。據悉,《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報告》是系統完整、全面論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的權威性文獻,對于企業的戰略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中汽智庫則匯聚行業內從事汽車產業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知名企業家與專家學者,聯合開展汽車產業發展研究,研究成果將為企業戰略制定提供重要指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介紹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發展中國汽車工業為己任,以反映行業愿望與要求、為政府和行業提供雙向服務為宗旨,承擔著推動汽車產業發展壯大責任和建設汽車強國的戰略目標。
在大變局大變革時代,面對汽車行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以及焦點事項、熱點問題,需要發揮中汽協會行業資源優勢(理事會企業和會員單位、專家隊伍、多個論壇平臺和工作平臺、行業數據,以及中汽協會的行業號召力和影響力),建設汽車行業專業化智庫,凝聚行業智慧,從而就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
中汽智庫將聘請國內外從事汽車產業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知名企業家與專家學者,聯合開展汽車產業發展研究。聯系有關經濟、貿易、戰略規劃、政策法規、經濟運行、市場預測、財稅金融,以及“雙碳”戰略、能源和環保、交通和安全、互聯網+、信息化和智能化、數字化和大數據等方面國內外頂級專家,共同開展行業研究工作。
智庫成員包括行業專家,研究機構研究人員,企業專家和高管,高校學者(學科帶頭人)、新聞媒體資深人士等具有濃厚產業研究熱情,愿意貢獻智慧的行業人士。
中汽智庫的宗旨是依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行業地位及會員體系,建立汽車行業權威的智庫平臺,為行業、企業發展提供專業智庫服務,成為政府部門制定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發展政策不可或缺的支撐。
中汽智庫的目標是研究汽車產業發展規律,掌握汽車工業發展態勢,提出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及政策建議、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為促進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和汽車強國建設貢獻專家力量。
中汽智庫將充分利用汽車行業各界資源開展產業發展研究,形成權威研究成果,作為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智庫同時為協會發展提出指導,促進中汽協會品牌力和影響力。
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明榮在致辭中表示,中汽智庫的成立是對二十大報告精神非常及時、精準的貫徹落實,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具有不可小覷的重要意義。
許海東總結道:“未來中汽智庫將充分發揮智庫專家的作用,發揮專家的特長,通過頭腦風暴、情景預測法等科學方法來集中智慧,為汽車強國建設指引路徑方向,把握機遇和應對挑戰,支持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