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蒙

自雇時代這一概念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業方式和渠道的多元化,才是社會發展更加全面和健康的表現。在古代,想實現正常的階層上升,幾乎只能靠科舉考試。在幾十年前,想從農村進入城市,最好的方式也是靠考大學。而在今天,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也選擇自由職業,他們不愿意被某種組織或體制掌控,雖然為了自由會付出一些代價,但很多人還是樂在其中。靈活就業未必是壞事,跳出條條框框,反而會擁有更加自由的空間,獲得更多有趣的人生體驗。如今,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念也比較包容,在媒體報道和現實生活中,也能見到很多活得很“滋潤”的自由職業者,他們之所以能達到如此自由的狀態,顯然需要足夠的底氣。
高質量的自雇,首先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能。越是無法被取代的專業能力,越能為自由職業者增加底氣,比如心理咨詢師、獨立撰稿人、外文翻譯等。而那些專業門檻很低或存在大量重復勞動的職業,工作人員就很容易被取代,想在這種行業中靈活就業是十分困難的。
但即便是那些被迫靈活就業的人,也不必陷入盲目的焦慮。畢竟,車到山前必有路,很多時候,不去拼一把,不去體驗別樣的人生,都不知道自己更擅長什么,以及自己有多么大的潛力。當一個人可以不受束縛地開展工作,才是真正的自由。
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是自雇者,也未必擁有絕對意義上的自由。自雇者想要賺錢,還是得尋找市場,維系與客戶的關系,也要做很多不喜歡、不擅長的事情。說到底,要想在自雇與否之間找到真正的自由狀態,還是得調整心態。在現實面前,適度的憂患意識是必要的,我們得保證自己有專業上的不可替代性,由此一來,不論是否成為自雇者,我們都不會陷入迷惘和困頓,反而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尋求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