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蕊紅

葉萱是一所知名高校的畢業生,步入職場三年,卻跳槽六次。頻繁的跳槽和崗位輪換讓她看不到職場的發展前景,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種無法把控的感覺。
學酒店管理的葉萱,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酒店做客房部副主管。副主管工作瑣碎,有時還要做主管安排的一些雜活,想到自己名校畢業,卻要被學歷不如自己的主管呼來喝去,葉萱覺得心理不平衡,沒多久就辭職了。
辭職后,葉萱一時找不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便應聘到一家保險公司做業務員。她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到一個月就辭職了,連底薪都沒拿到。之后,葉萱又去了一家服裝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葉萱決定這次好好干,然而,還沒過試用期便因一次工作失誤被辭退了……
三年內,葉萱先后換了六份工作,卻沒有積累到多少經驗。賦閑在家的她感到前途渺茫,已經沒有了職業方向。為了盡快找到一份工作,她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準備了多個版本的簡歷,可投出后大多沒有回音,只有一家看到她有擔任總經理助理的經歷,給了她面試的機會。
由于對自己和職業判斷不清,葉萱成了典型的職場“蘑菇族”(通常指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在不受重視的部門,從事打雜的工作,就像在陰暗角落里的蘑菇)。現實中,許多像葉萱一樣的畢業生,滿懷雄心壯志地步入職場,從事的工作卻跟自己憧憬的情形有很大差距。有的人不甘于總是打雜、被忽略,便頻繁跳槽,希望以此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然而,當他們輪換了很多工種、嘗試了不同的行業后卻發現青春已逝,事業無成,職業危機成了橫在他們面前的一道坎。
有心理專家分析后認為,畢業生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是因為對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判斷不準確,不斷嘗試卻逐漸偏離職業發展方向。一份職業調研中心的數據顯示,有六成職場新人在頻繁的換崗中浪費了時間、精力,磨滅了進取的銳氣。因為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他們沒有在任何領域形成競爭力,職場前景不容樂觀。
為此,專家給出建議:尋求專業的職業心理輔導,通過科學的方法為自己規劃出一條合理高效的職業道路;重樹職業信心,從而擺脫目前尷尬的處境,縮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合理利用自身資源,向更高層次的職位努力。初入職場應該放平心態,立足崗位,在為自己設計職業發展路線時,合理利用自身的職業特性、專業背景和相關工作經驗,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勇敢地向更高層次的職位努力。
做好職業規劃,找準職業發展的起飛點。首先要對自身的能力、知識層次、個人優劣勢及未來職場的發展目標做一個評估:明確自己想做什么、所從事行業的前景,再審時度勢制訂未來職業的發展目標,找準職業生涯發展中的起飛點。
知己知彼。在求職中,要分析自己現階段與理想崗位的差距,弄清職業發展的瓶頸以及突破瓶頸的方法,進而通過學習去彌補。
將劣勢轉化成優勢。在職業轉型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尋找突破口。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工作執行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人,往往能夠快速地從細節入手達到自己的目的,學習這些能力對個人職場發展很重要。
善于發現自身不足,補充新的專業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僅憑單一的知識結構去實現轉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發現自身的不足,補充新的專業知識,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對自己職業定位的市場了解越多、越細,經驗越足,就會在職場中越游刃有余。
實際上,“經歷”與“經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豐富的職場經歷并不能代表擁有充足的行業經驗。對于企業來說,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是經驗充足的人,而非經歷豐富的人。在確認自己職業發展目標的同時,潛心修煉,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豐富行業經驗,擺脫蘑菇被忽略的命運,迎著太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