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昱,濮玉群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臀位是產科中較常見的一種胎位異常,占妊娠足月分娩總數的3%~4%[1]。據統計,在中國臀位妊娠的孕婦中,通過剖宮產終止妊娠約占80%~90%[2]。外倒轉術是糾正臀位妊娠的有效方法[3]。倒轉術又稱為轉胎術,指通過手轉動胎兒,使其從不利于分娩的胎位轉變為有利于分娩的胎位。但是外倒轉術即使倒轉成功也存在復轉的可能性。臨床上多采用毛巾作為外倒轉術后固定胎頭用物,然后用普通腹帶綁住腹部及毛巾,固定整個腹部[4]。此固定方法操作相對繁瑣,操作過程需多人配合,且存在固定不夠牢固,毛巾移位脫落的情況,脫落后無法迅速重新綁好。目前也有用多頭腹帶,原理與傳統固定腹帶類似,用紗布將兩塊毛巾多層捆綁固定,較傳統腹帶更為牢固,但長期使用會造成血流不暢,舒適性差,并且拆卸麻煩。為此,筆者設計了一款毛巾和腹帶相結合的專門用于外倒轉術后的固定腹綁帶(專利號:ZL 2020 2 0134778.2),臨床操作簡便,易于固定,舒適性好。現報告如下。
普通腹帶、卡通貼布、純棉面布、棉芯等。
腹綁帶由再加工腹帶、軟墊體組成。考慮到孕婦的舒適性和實用性,根據孕婦的體質量、腹圍、宮高,腹綁帶設計成L和XL碼。L碼長129 cm,寬20 cm,可適用于體質量55~65 kg的孕婦;XL碼長139 cm,寬20 cm,可適用于體質量>65~75 kg的孕婦。現以L碼腹綁帶為例進行介紹。再加工腹帶包括普通腹帶1條、套接帶4條、卡通貼布2個。腹帶結構為主帶段(長32 cm、寬20 cm)、定位帶段(長32 cm、寬20 cm)、帶圍段(長35 cm、寬20 cm)、彈性帶(長15 cm、寬4.5 cm)、魔術貼(長18 cm、寬7 cm,毛面和勾面),主帶段和帶圍段之間、定位帶段和帶圍段之間分別由3個彈性帶相連,主帶段外側面為魔術貼毛面,定位帶段內側為魔術貼的勾面。套接帶長10 cm、寬3 cm,由純棉面布縫制,4條均勻分布在主帶段內側(兩端縫制)。卡通貼布2個分別縫在腹帶的定位帶段外側兩邊。軟墊體由嬰兒枕2個和墊套帶2條組成。嬰兒枕,用純棉面布縫制,長18 cm、寬10 cm,內含棉芯30 g;墊套帶,由純棉面布縫制,長14 cm、寬3 cm,一端縫制在嬰兒枕一側,另外一端穿過腹帶的套接帶縫制在嬰兒枕的另一側。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結構圖(內側)見圖1。

1.主帶段;2.帶圍段;3.定位帶段;4.彈性帶;
護士根據孕婦的體質量、腹圍、宮高,選擇合適的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倒轉術成功,1名護士立即根據胎兒頭圍大小、孕婦腹圍大小將腹綁帶上的2個嬰兒枕安置在孕婦腹部的合適位置,并詢問孕婦松緊程度,不舒服再調整腹綁帶直至孕婦感覺舒適后,將腹綁帶繞過整個腹部后粘貼固定。在使用過程中,若腹綁帶偏移或者松動,可按照以上步驟立即重新固定。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使用圖見圖2。

圖2 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使用圖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將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使用于外倒轉術后的12例孕婦。護士詢問孕婦使用此腹綁帶感受,認為非常好用5例,體驗良好2例,感覺舒適度一般、腹綁帶偏緊1例,未作評價4例。跟蹤隨訪,12例孕婦最終順利陰道分娩10例,且母嬰結局良好;2例外倒轉成功后使用腹綁帶效果好,因試產失敗進行剖宮產。詢問37名醫護人員使用此腹綁帶感受,其中醫生10人、護士27人,認為該設計實用24人,較實用13人;認為該腹綁帶在臨床使用中方便26人,較方便10人,不方便1人;34人表示相較于腹帶、毛巾傳統法更愿意使用該腹綁帶。
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外側設有卡通圖案,可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在設計上更加人性化。軟墊體由純棉布、棉芯制作,質地柔軟,舒適,透氣性強,不易引起變態反應,并且當腹綁帶松動或者移位以后,護士及孕婦可單人再次操作固定。詢問孕婦用此腹綁帶的感受,表示體驗良好率為58.3%(7/12),其中1例感覺腹綁帶偏緊,分析原因可能是腹綁帶尺寸偏小,后期可做相應改進。
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設計時充分考慮到醫護人員在臨床操作中的各項不便,因此將普通的腹帶和軟墊體等連接在一起,醫護人員只要1人就能將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安置在孕婦腹部,且孕婦可自行調整位置,有效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效率。調查醫護人員后,大部分認為該外倒轉術后固定腹綁帶操作簡便、提高工作效率、能有效防止胎頭復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