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涂青林
為深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建設工作,2021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開展省級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建設試點工作,選定廣東等4個省區市作為全國試點示范省,省級數據庫作為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子庫。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精心指導和省人大常委會的正確領導下,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具體組織實施,會同常委會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省司法廳等有關單位,多措并舉,大力推進廣東省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建設試點工作,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
2022年9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開全國省級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建設工作推進會。廣東、浙江、重慶、寧夏等4個承擔試點工作任務的省區市,在會上作省級數據庫建設試點工作經驗交流匯報。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指導意見,廣東省還在線演示了廣東數據庫的主要功能,獲得會議充分肯定。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工作部署,建成的省級數據庫作為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子庫。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貫徹落實這項國字號工程建設要求,守牢“三線”,將廣東數據庫建設工作作為加強備案審查工作的重要內容并一體推進。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守牢備案審查和數據庫建設主線。將加強備案審查和數據庫建設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法治中國、數字中國建設決策部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備案審查和數據庫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保證中央令行禁止和憲法法律在本省得到正確實施。
二是堅持人民至上,守牢備案審查和數據庫建設基線。將加強備案審查和數據庫建設工作,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體現。監督和促進規范性文件合法、適當,從源頭上防止權力濫用,讓文本上的憲法法律“活起來”“落下去”,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堅持法治統一,守牢備案審查和數據庫建設底線。將加強備案審查和數據庫建設工作,作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的重要抓手。建立發現和糾錯機制,及時發現并依法糾正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省人大常委會堅持“四個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數據庫,今年已建成使用廣東數據庫,取得第一階段的良好工作成果。截至2022年8月底,廣東數據庫共歸集全省省市縣鄉現行有效的各類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共12 503件,其中,本省地方性法規1 140件,地方政府規章849件,規范性文件10514件。
一是堅持全省“一盤棋”。省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分別作出部署、指示,要求加強組織協調,按照“統一、規范、準確、權威”的建設目標和“人大統籌、板塊落實、分工協作、高效實施”的工作原則,做好數據庫建設這項系統工程。建立工作機制,采取協調小組加工作專班的“1+1”工作模式。省人大常委會加強統籌,牽頭成立數據庫建設工作協調小組,提出工作方案,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常委會辦公廳有關部門具體組織實施,省政府辦公廳、司法廳,省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為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組織推進本系統建設工作。人大、政府、監委、法院、檢察院五大系統分別具體組織落實本系統建設任務。各成員單位分別安排業務骨干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具體負責分頭落實本系統、本單位各項建設工作。
二是堅持全省“一張網”。于2016年率先建成使用、2020年升級了全省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平臺,以及部署在平臺的全省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信息平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由省市縣鄉四級人大和“一府一委兩院”使用,構建了全省“一張網”,提升了工作效能,為各制定機關依法依規報送現行有效的各級各類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信息平臺及其備案等功能,建設了部署在平臺的全省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歸集了本省現行有效的各級各類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6千多件,為承擔國字號工程試點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堅持全省“一個庫”。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子庫的建設要求,依托全省“一張網”和先行建設的數據庫,建設廣東數據庫。針對各級政府所屬部門和鄉鎮政府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等不需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備但需報送入庫的規范性文件,平臺專門開發了文件清理、報送、審核等功能模塊。對標國家數據庫建設標準,同時探索建立了實時數據更新與共享、入庫文件“立、改、廢”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數據傳輸國密算法校驗等三項機制,以及文件智能標簽、文件智能模板等多項標準。組織對廣東數據庫操作培訓共2 000多人次,有力提高了有關人員的工作效能。
四是堅持全省“一個關”。嚴把數據庫建設質量關。確保數據質量是數據庫建設的基礎和關鍵環節。按照“誰制定,誰報送,誰負責”的工作原則,制定工作指南,嚴把清理、報送和審核關。凡是各級各類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都要納入清理范圍。凡是現行有效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此前沒有通過平臺報送的,特別是各級政府所屬部門和鄉鎮政府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都要按時報送其電子文本。制定數據審核工作方案及標準,組織對報送入庫的所有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電子文本,全面進行形式審核。要求各制定機關進行自核,同時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入庫的所有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進行逐件審核,組織專門力量對審核情況進行復核,保證每一條數據的規范、準確。
建成的廣東數據庫,目前有數據服務、數據管理、數據共享和基礎保障等4項基本功能及其18項子功能。
基于上述功能,廣東數據庫主要有3個特點:
一是便捷化。廣東數據庫已通過互聯網等向社會公開,支持PC電腦、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多渠道使用,為公眾提供有關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PDF、WPS兩個版本電子文本的“五個一”實時在線服務,即一鍵查詢、一鍵檢索、一鍵預覽、一鍵下載和一鍵反饋。
二是標準化。對照《全國人大信息資源法律法規庫元數據規范》3大類33項元數據、《GBT 33190-2016電子文件存儲與交換格式》關于電子文件15項規定及《GB/T 39477—2020信息安全技術政務信息共享數據安全技術要求》關于數據共享交換的3種模式等標準和要求,建立了廣東數據庫的信息系統標準及數據標準,并探索建立了有關廣東標準。例如,建立了文件智能標簽標準,系統自動提取國家法律法規、廣東省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內容特征,形成標簽體系,并通過標簽建立起文件之間的位階關系,形成法律法規知識圖譜,為智能輔助立法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提供技術支撐。
三是智能化。廣東數據庫是面向社會公眾的服務系統,用戶量會不斷增加。系統在設計上更加智能,采用微服務、前后端分離的技術架構,支持分布式部署,部署更具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增加國密算法校驗,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保證公眾下載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電子文本的權威性和完整性。智能實現數據庫中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對修改或廢止的文件,自動關聯原制定的文件;對有條文規定實施起止日期的文件,期限屆滿后該文件自動標為“失效”;上位法有修改或廢止的,可自動關聯有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智能提醒有關制定機關;對“立、改、廢”不同版本的文件,自動按時序關聯和展示。
省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全國省級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建設工作推進會的精神和要求,會同有關方面不斷優化廣東數據庫,推動全省備案審查工作再上新臺階,力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將著力從以下4個方面進一步做好廣東數據庫建設工作。
一是擴大新成果。在目前數據庫建設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廣東數據庫建設第一階段的新成果。完善備案工作機制,依法實現規范性文件備案全覆蓋。健全廣東數據庫的數據動態更新和管理維護工作機制。加強培訓宣傳,提高數據庫服務于國家數據庫、廣東法治建設和規范性文件管理的水平,為進一步加強備案審查制度與能力建設和提高備案審查工作質量提供重要支撐。
二是推進新任務。大力推進廣東數據庫建設第二階段工作的新任務。對數據庫中所有數據進行分類研究、分析,明確制定機關制發規范性文件的名稱、形式、程序職責,以及對其進行備案、審查等要素。在此基礎上,結合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明年立法計劃編制工作,研究制定一部對我省規范性文件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法規。
三是實現新升級。將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和數據庫建設納入廣東省“數字人大”建設工作范圍,推進全省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和廣東數據庫的優化升級。
四是落實新對接。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有關工作部署,認真落實廣東數據庫同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的新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