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耿家小學 許彩霞
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方法以灌輸性的教學為主,教學內容枯燥,課堂氛圍沉悶,學生提不起興趣。為改變這一現狀,小學科學教師可以依托探究活動,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科學探究活動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經歷科學、體驗科學,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方法,發展科學能力,端正科學態度,發揚科學精神,陶冶科學情操。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課堂互動中體驗科學學習的無窮樂趣,認識到科學的價值。學生通過科學學習可以掌握科學知識,建立科學知識結構體系。
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是一種重在體驗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樹立體驗式教學理念,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親自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體驗式教學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可以掌握科學知識,提升科學能力。體驗可以使學生深層次地理解科學知識,并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的啟蒙階段,教師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科學課堂并獲得愉快的課堂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思考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可以調動各種知識儲備,鍛煉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思考體驗,讓學生明白思考對獲取正確結論的重要性。
例如,在進行《保護土壤》這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設置問題:為什么要保護土壤?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教材內容,并給學生留出三分鐘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學生經過思考舉手發言,有的學生說:“我國土壤資源缺乏,因此要保護土壤。”有的說:“保護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土壤可以孕育生命?!备鶕W生的回答,教學內容可以拓展到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包括植樹造林防止土壤被破壞和污染。學生踴躍發言,經過獨立思考和發言,學生的思路更清晰,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也會更透徹,學生在思考體驗的過程中明白思考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這門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可以加強體驗,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另外,小組合作教學中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努力為小組爭光。小組競賽,可以激發小組成員的好勝心,讓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強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從而形成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
例如,在進行《植物的一生》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花的構造,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油菜花,利用投影儀將油菜花進行解剖,對胚珠放大20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小組內進行解剖實驗,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可以總結歸納,掌握課堂知識。小組之間可以進行競賽,對小組內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頒發獎品作為對學生的獎勵。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了解植物的構造,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又如,在進行《能量的轉換》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究和討論。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探究搓手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學生經過小組探究得出了結論:體內的熱能轉化成了運動的機械能,再從運動的機械能轉化成了熱能。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各種能量的轉化過程,也會更深入地理解這部分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在多媒體教學中加強學生體驗。
例如,在進行《保護生物資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地球上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這樣學生就會對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形成直觀的認識,明白任何一種生物的消亡對其他生物的延續都會造成影響,這樣學生就會認識到保護生物資源的重要性,并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護生物資源,保持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使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有更好的生存環境。多媒體體驗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掌握更多生物資源方面的知識和保護生物資源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應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科學活動。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科學活動??茖W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驗,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趣味性,體會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從而對科學產生探究欲望。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科學知識競賽”“科學制作比賽”等類型活動。學生在比賽活動中可以將科學知識融匯貫通,不僅鞏固理論知識,還能加強理論知識的應用。學生在科學制作過程中可以培養自身的創作性思維,鍛煉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獎勵比賽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通過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比賽的熱情。對比賽中比較優秀的科學作品進行展覽,營造濃郁的科學文化氛圍,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情,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組織開展各種活動非常重要。
小學科學是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加強對科學現象的認知。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閱歷有限,通過生活化的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深刻的體驗,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我眼中的生命世界》這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大樹,包括大樹的樹根、樹葉、樹干、樹枝等,讓學生感受大樹旺盛的生命力,同時讓學生用紙筆記錄觀察到的內容。通過實際觀察,學生對生命的體驗更深刻。學生完成觀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讓學生動手制作葉片畫,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識,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是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通過科學學科的學習,學生會發現科學是很奇妙的。教師將體驗式教學運用在教學中,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同時可以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本文主要從“樹立體驗式的教學理念、加強學生的思考體驗、加強小組合作教學體驗、在多媒體教學中加強體驗、在各種活動中增強體驗、在實踐教學中增強體驗”等方面探究體驗式教學活動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提升體驗式教學活動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