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霍家街小學 姚夢奇 朱 偉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可以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的增長,同時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得到提高,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引起人們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使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質量和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但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卻遏制了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了束縛,喪失了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同時不能正確地認識語文閱讀的目的。在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將自己的主觀思想與教材一起灌輸給學生,完全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的關注點在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成績上,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壓制了學生對自我觀點的展示和自主發展。
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選擇的,這就是使得閱讀資源既枯燥又單一。教師沒有很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書籍內容的適用性,因而學生閱讀的內容范圍受到了限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側重點在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上,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沒有給予很好的指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當前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小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使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教師要想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其興趣點,科學合理地為學生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社會的一個窗口,多元性是閱讀內容的特點。因此,教師在為學生篩選閱讀材料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要對閱讀內容把好關,保障閱讀材料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開滿金色的蒲公英的草地為發散點,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綜合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在這些文章中汲取了文章的精華,提升了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隨之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動力源泉,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學習當中。
課外閱讀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要想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效率,教師應該重視課外閱讀的拓展。這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教師要指導家長為學生購買合適的書籍,同時要為學生營造合適的閱讀環境。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資源,如圖書館、閱覽室等,自主進行課外閱讀活動。當前,互聯網已走近千家萬戶,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在學校的媒體平臺上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為提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追蹤評價。
例如,在教授《搭船的烏龜》時,教師推薦學生閱讀課外相關內容,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同時寫下心得。在學生閱讀后,教師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交流討論課外閱讀的文章,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得或者讀后感,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調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同時,課外閱讀也提升了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積累了更多的素材,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因此,語文課外閱讀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當中,為了更好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注重讀寫結合,充分發揮寫作對閱讀的反哺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領略文章的深刻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進行仿寫訓練,引導學生在仿寫之后,對文章進行擴寫、續寫等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技巧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能進行深層次的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寫作競賽,進而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重視課外閱讀活動。在開展競賽活動時,教師要設置適當的獎勵,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進而有效地提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帶刺的朋友》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去進行課外的相關閱讀,并且舉辦了仿寫、擴寫和讀后感等形式的作文競賽,設置了各個等級的獎勵,學生踴躍參加。這種競賽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為了能寫出好的作文,學生對文章進行了深度的閱讀,充分挖掘文章的深刻內涵,寫出了一些內容精彩、寫作技巧和手法上乘的文章。寫作對閱讀的反哺作用,使學生加深了對原文的認知,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有了更大的收獲,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一些課題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這也是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合作探究更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讓學生更全面地探究文章的深刻內涵。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中,教師針對課文提出了一些問題:你聽說過西沙群島嗎?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富饒的?西沙群島上都有什么植物?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討論,教師鼓勵學生自由探究,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在小組的交流討論中,得出了最后的結論。教師最后將各個小組討論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充分掌握了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文章的深刻內涵。
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活動做出合理的評價,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對學生閱讀的良好評價,能滿足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夸獎的心理。因此,教師要適當鼓勵學生,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小學語文閱讀活動當中。教師要經常性地對學生的閱讀活動給予肯定的評價,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自尊心,要多向學生豎大拇指,給學生“你真棒!”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到獲取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參與到閱讀的討論交流活動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能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也為學生的寫作積累素材,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