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 白寶勤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首先需要帶領學生展開具有綜合性質的語文學習,使其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劉淼認為,所謂綜合性學習,就是要以語文學科為依托,使其能夠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融合,也要能夠關聯 學生 的 生 活實 際 以 及周圍 社 會環境 等諸 多維 度 ,這樣 才 能 以問題 為 核心,才能借助多元 化的 活 動形式 ,為 學 生建立 自主、合 作以 及探 究 式學習 等 ,使 學生可以立足于語文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整體素養。
在綜合性學習實踐中,首先要強調的是合理的 取舍 , 借助不 同 類 型的課 程 資源,促使學生 展開 全面 綜 合語文 學 習 ,在取舍 的過程中 ,首先 需 要 關注文 本 的 特點,同時 也要 結合學情 ,這 樣才能 做 到 科學合理的取舍 ,還可 以 借 此貼近 學 生 的發展區,設計 有效的訓 練項目 ,使 學 生 可以促進各項能力地整合,也能夠發展綜合能力。
以《媽媽睡了》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其中引入了美術學科,并將其與習作相結合,為學生設計了和文本主題相關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課前,鼓勵學生回家對自己的父母進行觀察,嘗試用漫畫繪制父母 的形 象,或者 呈 現 最具特 色 的 場景片段 ,并配上 相應的話語,設計 成 一 本和家長相關的繪本。在設計這一項目時,教師充分考量了學情,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 ,其寫話 能力 相對薄弱 ,如 果 布 設的是和家長相關的習作,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難度較大。但是繪畫是學生比較喜愛的活動,學生也會經常閱讀各種繪本作品。所以,針對這一活 動的 設計,我進 行 了 合理的取舍,選擇了和學生能力相匹配的活動項目,有助于發展學科素養。
然而 課 堂 時間有 限 ,所 以 ,不 可 能在課堂時間內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對學習形式以及內容進行取舍,這樣所設計出的學習活動才能表現為綜合特質,才能更加緊湊、更加合理。所以,又設計了以下環 節 :確 定 主 題 、討 論 主 題 、自 主 搜 集 素材、完成設計等,適當地引入了美術、歷史等其他學科,這樣就能夠做到合理取舍,有助于實現優化的教學效果。
在組織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還應當關注動態生成情況,把握合理的契機,使其能夠對學生形成自然的引導,這樣學生便可以結合自主合作、深入探究等多元化的方 式,徹底脫離 被動 的 學 習狀態 ,提 高自主學力 以及 綜 合 素養。 對 于 小學生 而言,其 自主學力不強,常常 會 在 綜合性 學習的過程中遭遇各種問題和阻礙,我所選擇 的引導方式 ,既自然又 順 暢 ,使 學生可以在引導下自主突破學習阻礙。
例如,在 教學《彩 色 的夢》一課時 ,教師所設計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下:首先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愛麗絲夢游仙境》,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品;其次鼓勵學生回憶自己之前的夢,想象一下其中有哪些有意思的環節,并嘗試將這段夢境描繪出來。在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中,要實時 關注學情 , 當 發現有 些 學 生閱讀 能力相 對薄弱時,要鼓勵 其 創 建小組 ,建 立合作 閱讀,共 同攻破閱 讀 難 關;當發現 有些學生在回 憶 夢 境之后 , 不 知該寫 些 什么時,再 次引入小組 活 動 ,鼓 勵學生 在 組內展開交流 和 暢 想,既 實 現 了思維 的 發散,也能 夠提 高 學 生 的參與 度 ,還能夠給一些學生帶來啟迪,使其可以順利融入到寫作實踐中。
綜 合 性學 習 必 然 建立在 語 言 實 踐 活動的基礎上,這是一段動態的學習過程,涵蓋于 其中 的 各 種元素 架 構 成極為 復 雜的場域 ,其中既 包括 師 生 ,也 包括學 習 內容以及學習環境等等。教師在其中的身份和角色 是引導者、參 與 者 ,適 時給予 點 撥和引導,這樣才能把握每一個課堂生成,才能使其成為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助力。具體教學過 程中,應 不 斷 自我反 思 ,思 考是否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否對各種生成性資源做 到 了 合理的 開 發 以及靈 活 的運用。
在 小 學 語 文 綜 合 性 學 習 的 組 織 與 開展過程中,教師 要善 于對學 生的 綜合性 學習進行課堂記 錄, 教師發 揮好 指 導作 用,是整個綜合性學習的重點步驟。教師需完成好課堂 記錄 工作,才 可以 讓指導 變得 更具針對性。
例 如 ,教 師 在 對《白 鵝》進 行 教 學 時 ,可以根據 具體 的情況 ,讓學 生在課 下搜 集自己最喜愛的動物。教師在綜合性學習課堂中要完 成引 導的工 作,調動 組長 和組員的作用, 當小組 同學 整合搜 集材 料完畢 ,教師可以 讓小組 同學 匯報。 個人 做匯報 ,其他成員填補,努力激發每個小組成員的熱情,并且在同學匯報時整理好相關的內容,當學 生匯報結束 ,實 時 給學生 相 對 簡易、多元 的方法,增強 閱 讀 的有效 性 。 最后,教師再 結合學生 明 確 的資料 搜 集 內容,提供 學生的指導 意見,促進 學 生 展 開自主探究。又如,在對《大青樹下的小學》進行教學時,某些學生是查找許多書籍后搜集材料,某些學生采用網絡查詢與閱覽教材 的方式搜 集到相 對 具 有理論 性 的 知識。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調查與訪問的形式搜集和生活相關的知識。這不但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社會經驗,更可以提升小學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實際效果。
在小學語文統編版教科書中,很多課文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學意象,是經典的傳統符號,在帶領學生誦讀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展現生活、教材以及網絡等多元信息渠道的優勢功能。首先,在進行資料收 集、資源 分享的過程 中 ,學 生 之 間展開了 充分的交流 ,緊扣詩歌 中 的 資源,相機引 入“爆竹、桃符、屠 蘇、登高、茱萸”等傳統文化符號,幫助學生理解;其次,創建活動情境 ,將文化符號 融入其 中 ,使 學 生可以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使其身心可以全部浸潤在鮮活的感受中,既能夠透過古詩,觸及潛藏于其中的民族情懷,也能夠深刻感知傳統文化,感受其深厚的文化意蘊。
例 如,在教 學《元日》時,可以自 主 搜集和春節相關的民俗以及文化活動,可以是更換桃符,也可以是放爆竹、守年夜等,然后 相機 思考:過 年時 ,人 們 都有哪 些 行為以及表現,為何詩人所選擇的是這三種等,體 會詩人所表達的 新 春 的祝福 ,感 受濃郁的民俗文化氛圍。
在開展綜合性學習之后,需要引入多樣化的實 踐活 動,以“我眼 中 的 中華傳 統節日”為主題,首先帶領學生選擇節日,然后搜集與這一節日相關的所有素材,以此完成實踐活動的設計,既可以是和節日相關的故事,也可以是 節 日 風俗等 等 ,還 可以聚焦于與其相關的文學、繪畫以及手工作品等等。最后,就是建立小組活動,促進成員之間的交流,使學生能夠就此獲取豐富的體驗。這一活動下,體驗僅限于學生的內在意識,如果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僅限于這一層面,那么由此能夠實現的效果自然也有限。此時,需要教師適時引領,使學生可以親歷以下活動:呈現單元內的其他文本,展現其范例作用;通過閱讀,習得表達方法;能夠緊扣一個意思將一段話說完整并寫下來。
以 《紙的發明》 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可以學習其中的介紹方法,引入《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從中提煉出相同的語言思路以及表達結構,具體而言,能 夠基于不 同的方 面 展 開生動 形 象 的介紹,引導學生建立對比,發現異同,從中提煉 出語言表達 圖示;其次,以實踐 應 用 為基 礎,建立 分享以及 展示環 節 ,以 小 組 為單 位,對成 果進行分 享,同時幫 助 學 生更新認知以及體驗;最后就是將所習得的方法 運用于 綜 合性活 動 中 ,緊扣 語 言 訓練點,將實踐活動成果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小組成員針對組內的智慧成果進行評價,結合多元的評價方式,能夠使成果更加詳實、生動。
要想保 質 保 量地完 成 部 編 版 小 學 語文綜合性 學習 ,則要 形成學 習 小 組,通過小組搭配的方式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可以 在滿足 自 主 意愿的 前 提 下實現優勢上的互相補充。
例 如,在對《古詩 三 首》進 行教學 時 ,教師 可以帶領 學 生 聯 系部編 版 小 學語文的課 本,在課 本中 勾畫重 點 ,接 下來通 過小組長的帶領和他人交流組織,讓小組成員記錄下和主題內容相關的知識,最后在小組陳述建議過后,教師展開總結性的陳述,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教師在明確 主題時 ,千萬 不可以 只選擇 一個 內容當 作 主 題 ,要 組 織 內 容 多 樣 的 主 題 ,唯 有如此,才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后,明確好主 題后,則 要求 教師帶 領小 組同學 搜集資料,互相幫助。例如,學生可以在課外查找資 料,帶動 優等生 力量 與基礎 能力 比較差的學生一起查找資料。通過這一方式開拓學生的視 野,讓生 生在 合作學 習中 一起進步。
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相關觀點,作為教師,應當結合 所 有 的有效 舉 措 ,為 學 生創設更具有真實性的問題情境,使其可以全身心地置于其中,喚醒其思考以及表達渴望,并 在這一過 程 中 ,感 知語言 和 實 踐活動之間的聯系,能夠自主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積累,還能夠將其運用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 問 題 的樂趣 ,既 能 夠 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并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也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提高其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應當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建立正確的合作意識,提高其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能夠自主完成對相關學習內容的搜集、整理,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拉近學生和社會之間的距離,喚醒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
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學采訪”這一綜合性學習時,教師首先帶領學生了解采訪的意義和價值,之后由學生自主確定采訪對 象 ,完成 對 采 訪主體 以 及 提綱的 確定。實際活動中,采訪者和受訪者的角色也可以 由學生自 己 扮 演,王剛、李勇 這 組同桌所設計的主題是“采訪敬老院老人”,其中 王剛扮 演 的 就是敬 老 院 里的一 位 老人,為 了模 仿老年 人 的 樣態,王剛 同 學 分別從語言、神態以及動作等方面進行了合理的想象和設計,不僅生成了惟妙惟肖的表 演,整個 采訪過 程 也 非常自 然 ,在 采 訪提綱的設計方面也能夠緊抓重點,表現了深入自然的談話過程。
在經歷了真實自然的實踐活動之后,學 生們 自然能夠生 成并積 累 豐 富的活 動經 驗,結合 具體 的調查過程 ,展 開了輕 松的 交流 ,實現了 快樂的 學習 ,還 能夠在 點滴匯聚的過程中豐富積累,凝結創新,實現了潛移默化的創新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其綜合特征還表現于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能夠就此展現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體現于學習能力、學習方 式以及表現 能 力等方 面 ,應允 許學 生結合自己 的興 趣、水平 等,自主選 擇并 參與 不同層次的 學習, 這 樣 的舉措 既能 夠維 護學生的自 尊心, 也 能 夠滿足 不同 層次的學習 需求;既 能 夠 面向所 有 的學生,也能 夠落實因材 施教,使每個 學 生都 能夠在現有 能力水平 的 基 礎上有 所 發展和提升。
例如,在組織學生開展“布置房間”這一綜合性學習時,可以先建立學習小組,完成組內交流 ,然后將 組內 成果在 班級 內展 示 和 交 流 ,不 管 哪 種 層 次 的 學 生 ,都 能夠積極主動地在 小組 內發表 意見 ,展現自己的精巧構思。雖然建立的是口語交際活動,也能夠兼顧 班級 內 的每 一個學生,為其提供暢所欲言 的舞臺 。最 后,結合 交流成 果 的 匯 總 ,我 將 設 計 呈 現 出 來 ,并 張 貼在班級的一角,這 樣學生 的奇 思妙想 便能夠躍然于紙上,具 有真 實性、可 感性 ;還有的學生為其配上了 主題 以及見 解,有 的說明了設計思路,有的 強調 空間布 局等。 因為在課前進行 了充 分的準 備,所 生成的 作品才具有成熟 的思 考和設 計,才 能夠展 現鮮明的主題以 及豐 富的內 容,才 能夠使 教室真正成為展現學生才華的場所。在此次活動中,所展現 的不 僅是學 生的 語 言表 達能 力 ,也 體 現 了 創 新 的 思 維 和 設 計 ,能 夠展現其審美情趣。
總之,綜合 性學習 模式 不僅是 對教 學的提升以及拓 展,也能 夠就 此展現 內容 的豐 富性,發 展路 徑的 多 樣性,也能 夠 呈 現學習過程的實踐性、目標的綜合性等典型特 質,因此 ,有必要合理 把握 、靈 活 運用,這 才是 提高 小 學語文 教 學 效能的 根 本 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