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麗
(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 吉林長春 13002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一詞在西歐就被越來越多地認識和使用,并很快影響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國教育[1]。我國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也將“教學反思”列入其中,不但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的建設,而且有助于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2]。而作為青年教師,在教育一線教書育人,“教學反思”更成了專業成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教學反思”每時每刻都跟隨著我們的教學生活。
“反思”,即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3]。由此,“教學反思”,即在一個教學內容完成后,思考并總結其中有待改善的地方,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吸取教訓,揚長避短。教學反思,可以是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對教師自身學科知識精準度的反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反饋的反思、對教學技巧的反思等等。不局限于某一個模式,完全出自教師自身的切實感悟,這樣的反思對以后的教學才有真實的指導意義,才會切實穩步地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筆者根據有限的教學經驗,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梳理后,總結了教學反思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所有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核心內容,作為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如果個人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就無法科學、準確地駕馭教學內容。即便比較簡單的教學內容,要求的專業知識相對簡單,但如果不能夠從學科本位上去思考這個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有什么樣的價值,對相應內容的教學也是枯燥無味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是每一位教師力求做到的,盡管難度很大,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反思我們的教學,來認知自身的專業知識哪些地方是薄弱點,進而夯實鞏固,不斷進步。
例如,在講授“元素”一節課的內容時,起初,在重新梳理教學設計的時候,對“以學生為主體”和“問題導學”這種結合模式的教學有些擔心,在教師少講的情況下孩子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會怎樣呢?實施過后,感受頗深。
當我把每個教學環節每個教學任務的問題提出后,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我發現孩子們的潛力是可以被挖掘的,而且他們的創造力有時是無法預設的。例如,當我提出問題,讓孩子們建立“物質”“元素”“分子”“原子”幾個概念間聯系的時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孩子們自己將“離子”的概念也融入進來了,看到他們匯報討論結果時,我感到十分欣慰。在討論的時候,大部分孩子是積極參與的,同時也能暴露出孩子們學習中的問題所在。
這種課堂教學的改進,能進一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給孩子們的時間和空間多了,就有很多可能性在課堂中出現,這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設做更加充分的準備。這其實加大了教師的備課量,而且對于年輕教師來講,更能鍛煉掌控課堂突發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就應該按照這樣的方式備課,逐步改變我們的常態課堂。
也許,在課堂教學改進實施的過程當中,受教學課時的限制,可能步伐會有些緩慢,但是我們堅定地走下去,留給孩子們的將不僅是知識,更是獲取知識的能力。
此外,本學科的科學前沿也需要教師不斷了解。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自然科學知識同樣會有更新。
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多數采用的是講授的教學方式,一節課的關注點較多集中于教學內容是否順利完成,較少關注學生的動態和思維活動,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然而,對于化學這樣的自然科學類課程,其教學關注點恰恰要集中在學生方面,就像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那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如果教師能夠在合適的教學內容上給學生充分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和教師的收獲和成長會是雙贏的。
以往在講授“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時,一課時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而今年的教學中,在學科組科研課題的指導下,我嘗試以問題為導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思考并交流。盡管教學任務完成的量相對較“少”,但是我和學生的收獲都很大,至少我了解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想法,以便后續教學中有新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也認識到了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如何,滿是欣慰。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節課中,我便是以這樣的方式設計學習活動的。在授課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基本上都能夠參與討論,討論過后,一部分學生會主動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觀點,另一部分學生不會參與表達,這需要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這部分學生。在學生們表達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完全能夠說出教師想說的話,這說明孩子們的能力是可以進一步被挖掘的,而且我們要相信孩子可以完成得很好。
“less is more”,我也初步體會到這其中的意義所在。
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學生的學是永恒不變的核心。一節課的教學是否成功,其衡量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教師講得是否濃墨重彩,學生掌握得如何、學生感受如何,才更重要一些。因此,關注學生的反饋至關重要。
學生的反饋途徑有很多方式,例如,課堂提問、練習測驗、課后答疑等等,反饋的不僅是知識本身,還有思想方法。有時甚至是以某個知識為核心的拓展性問題,包括生活中他不理解的現象、科技前沿等等。教師的關注點就需要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對新知識的理解。
在“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測定”這節課中,依據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有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并獲得結論的能力;在和同學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過程中,提出進一步探究或改進實驗的設想,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并具有終身學習、崇尚真理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在選題時,我打破了教材限定的課題內容,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活動并解決問題的形式呈現。
在課后,我隨即詢問過孩子們,是喜歡這樣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驗活動,還是習慣教材上有明確操作要求的實驗活動,孩子們表示喜歡這種獨立解決問題的形式,這說明,我們的孩子能夠在這節課上真正有所收獲,他們也喜歡這樣的討論和思維碰撞。
因此,在培養學生時,重點不在我們如何“教”,而是學生們如何“學”?!敖獭笔墙處熞粋€人的表演,“學”是全體孩子們的參與。而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教學中,我選擇的內容是我國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情境新,而且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從化學角度認識嫦娥5號探測器使用的金屬材料,使學生體會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能發展“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使學生深刻認識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造性的科學,是推動現代社會文明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
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板塊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將已經學過的那些有金屬單質參加的化學變化按照反應物種類,可以分為與氧氣反應、與酸反應以及與其他物質反應三類,使學生建立化學物質和變化是多種多樣的,不論是化學物質還是化學變化,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劃分的分類觀。其次,教師布置了兩個學習任務,一是設計實驗方案,比較其活潑程度;二是探究活動金屬單質和其他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盡可能多地找到金屬單質與其他金屬化合物反應的規律。將金屬的化學性質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成,而不是直接給出。體現了“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中“能歸納物質及其變化的共性和特征;能根據觀察和實驗獲得的現象和數據概括化學變化發生的條件、特征與規律”,有利于學生發展“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建立認知模型,并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科等探究與創新意識”——依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運用化學實驗、調查等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兩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也建立了“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實踐手段;科學嚴謹、系統設計、安全環保是進行化學實驗的基本保障;全面觀察、記錄實驗現象,科學地分析、解釋實驗結果,將觀察與思維緊密結合是完成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的實驗觀。
對“再探金屬”這節課的教學,以紅旗轎車中使用的金屬材料為情景,讓學生討論車身和輪轂都使用哪種材料、選擇的依據,使學生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體現了素養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中能根據文獻和實際需要提出綜合性的探究課題,根據假設提出多種探究方案,評價和優化方案。同時也滲透了“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造性的科學,是推動現代社會文明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的化學價值觀;使用金屬材料時,性質決定用途,同時考慮其他因素,體現了“素養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能依據實際條件并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產、生活中簡單的化學問題;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節約成本、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等觀念”。同時滲透了“倡導綠色化學,實現自然與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是化學科學的價值追求”。化學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比金屬鈉和金屬鋁、分析金屬鐵、對比金屬鈉和金屬銫,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影響金屬化學性質的因素是什么,體現了“素養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物質的微觀結構說明同類物質的共性和不同類物質性質差異及其原因”。同時滲透了“元素性質與原子內部結構特點的關系:核電荷數、原子半徑、最外層電子數等決定元素的性質”的元素觀。
在總結升華時,選擇鈦以及鈦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體現了“素養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有將化學成果應用于生產、生活的意識”,同時滲透了“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造性的科學,是推動現代社會文明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的化學價值觀。
化學等自然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內容中,許多結論和現象需要通過實驗得到,教師的演示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師進行實驗演示的時候,常常會暴露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會影響實驗現象和實驗操作是否順利,這也是需要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改善的。
例如,在“制取氧氣”內容教學時,利用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并檢驗氧氣的實驗通常在試管中進行,藥品量取得不宜過多,于是,試管的大小就影響了產生明顯現象的時間,甚至試管太大的時候可能看不見十分明顯的現象。
又如,在“堿的化學性質”教學時,如果我們直接先在試管中加入氯化銅溶液或氯化鐵溶液;或者先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但氯化銅溶液、氯化鐵溶液加入的量較多,都會影響到學生觀察明顯的“沉淀”現象;而先在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加入少許氯化銅溶液、氯化鐵溶液,則現象會非常明顯。
又如,在探究燃燒條件時,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會產生大量白煙,逸散在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如果在觀察到實驗現象后,立刻用小燒杯罩在白煙上方,就可以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需要做筆記,教師在完成教學內容時也同樣需要做筆記。教學之前,記錄本節課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案或教學設計。筆者認為,在做教案或教學設計時,無論是手寫,抑或是電子版,都需要在相應環節旁邊留白,目的就是當完成這節課后,及時將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點、不足之處、有感受的點及時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一個很有效的途徑就是聽課,既要聽成熟教師的課,又要聽教齡與自己相仿的教師的課。只要聽課,就必然會找出自己教學時存在的問題,發現其他教師教學時的閃光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多聽課,聽不同類型的課,一定會感覺到豁然開朗。
新課程始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服務于學。在課堂教學之余,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進行教學反思。從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能夠知道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是否準確,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對一些學習活動是否有積極參與。如果沒有,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學生的學。這樣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反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
總之,教學反思既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專業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4]?!拔崛杖∥嵘怼?,在教育一線工作一天,就要對這一天的教學生活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對青年教師而言,這尤為重要。因為,做好教學反思,是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