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光偉

冬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最難過的季節。
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慢阻肺的并發癥主要是心衰、呼吸衰竭和肺性腦病等。慢阻肺的病人除了抗感染、平喘等治療外,氧療也很重要。
嚴重的慢阻肺病人因為呼吸道阻塞、肺實質破壞等因素,肺功能下降,無法從空氣中獲得足夠的氧氣,以供應身體的需求。因此,慢阻肺患者需要氧療,即吸氧。但臨床發現,這類病人使用大流量的氧氣后,有時并不能使血氧飽和度增高,甚至還會降低。這是為什么呢?
對于慢阻肺病人的氧療,必須強調低流量、低濃度吸氧。一般來說,慢阻肺患者的氧流量在2升/分鐘以下,而低濃度吸氧就是說氧氣的濃度保持在35%以下。氧濃度和氧流量是相關的,可以通過換算關系而得知,一般3.5升/分流量的氧濃度大約是35%。在家里,制氧機生成的氧氣濃度在90%以上,通過調整氧流量,病人吸進去的氧濃度就可以降低到35%以下,不會是純氧。低流量、低濃度吸氧可以完全達到治療的目的。
很多人擔心長期吸氧會發生氧中毒。如果長期吸入100%純氧,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氧療采用的是鼻導管吸氧,即使把氧氣流量調整到最大,也不太可能發生氧中毒。氧濃度過高時可能會發生二氧化碳潴留,就是說慢阻肺患者氧氣吸得多了,無法將二氧化碳排出去,并非氧中毒。因此,醫生建議不要輕易調高氧流量和氧濃度。
患者在選擇制氧機時,首先要保證制氧機的氧濃度能達到90%,目前市面上多數的制氧機都能達到這個要求。其次,要關注制氧機的性能是否穩定。因為慢阻肺患者吸氧時間很長,而且要吸氧多年。
但如果氧氣使用過量,患者的呼吸速率和通氣量會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需要長期使用氧氣的慢阻肺患者,換氣一直不足,造成體內長期處在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下,使得體內二氧化碳分壓感受器暫時失效,轉而以周邊化學感受器為主來影響呼吸中樞,意思是體內對于氧氣濃度變化的反應提高了。也就是說,如果慢阻肺患者吸入較高濃度的氧氣,雖然提高了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卻會降低呼吸的驅動力減少通氣量。同時,肺泡之間通氣/灌流的不平衡增加了死腔(無法進行氣體交換的無效腔),阻礙二氧化碳的排出而造成反效果。
氧氣的使用劑量及時間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非常重要。過多或過少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傷害。但病人在缺氧的情況下,給予足夠的氧氣仍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必須特別注意每分鐘通氣量是否不足,醫師及呼吸治療師會依個案的不同選擇最恰當的給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