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妮 張淑娟 魏秀丹 于洋
肝包蟲病是感染棘球絳蟲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故也叫做肝棘球蚴病,流行在所有以畜牧業為主的區域,對當地人們的生命健康影響極大。在我國境內,主要引起疾病的病原體有兩類:①多房棘球絳蟲;②細粒棘球絳蟲。兩種病原體可引起泡型包蟲病和囊型包蟲病。包蟲病最主要的發病器官是肝臟,其發病數量占總數的80%左右[1]。因HAE 其生物學特點和原發性肝癌的相似度極大,如果病史不明確,而且病原學無法及時準確的提供證據,會導致診斷不準確,延誤病情,長期發展會出現黃疸和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HHE 是一種肝臟常見的良性腫瘤,常見為海綿狀血管瘤,其發生機制主要是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血管發育異常導致。HHE 發病前期并無顯著的癥狀及體征,而且并不用過度干預。但時間過久后血管瘤會漸漸變大,對周圍臟器產生擠壓,導致出現器官壓迫性體征,而且有破裂導致大出血的風險[3]。HAE 與HHE 都是發生在肝臟的良性病變,且兩病的影像學都具有相似的特征,故對其快速準確的診斷及鑒別可影響評估病情,并對評判預后具有重要意義[4]。此次研究對HHE 和HAE 超聲造影和常規超聲的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評估使用超聲造影方法對鑒別HHE 和HAE 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期間大連市結核病醫院收治的16 例HAE 患者作為HAE 組,16 例HHE 患者作為HHE 組。HAE 組男9 例,女7 例;年齡35~60 歲,平均年齡(49.21±4.76)歲。HHE 組男8 例,女8 例;年齡37~59 歲,平均年齡(48.61±4.4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依據術中及術后病理結果及抗棘球蚴免疫球蛋白G(IgG)陽性診斷確診。
1.2 檢查方法 檢測設備采用飛利浦IV22,采用C5-1或C5-2 探頭,探頭頻率1~5 MHz 或2~5 MHz。檢查前要求患者空腹>9 h,患者分別同時接受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行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的2 名技師,都不能透露對方的結果。規定超聲造影的機械指數是0.06,采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Bracco Imaging B.V.)作為超聲增強劑,在肘正中靜脈留置靜脈針,隨后注射六氟化硫微泡混懸液2.5 ml,然后用10 ml 的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當注射增強劑的時候開始進行計時。對病變區域和其周邊的肝組織持續觀測7 min。規定超聲造影的時相為:注射增強劑后,動脈期為6~20 s、門脈期為21~140 s、實質期為141~560 s。
1.3 圖像分析 觀察常規超聲圖像,記錄病變的形狀、邊緣、體積及內部回聲情況,記錄不同時相的超聲造影對病灶的增強形式和程度。根據病灶和周邊的肝組織比較其增強的程度,分成無增強、低增強、等增強和高增強;根據病灶的增強模式分成非均勻增強、邊緣增強和均勻增強。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病灶直徑、內部回聲構成、病灶血流;②比較兩組患者的病灶位置、邊界、形態;③比較兩組患者的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檢出率;④比較兩組患者的超聲造影表現。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病灶直徑、內部回聲構成、病灶血流比較 HHE 組患者的病灶直徑小于HAE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的病灶內部回聲構成、病灶血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病灶直徑、病灶內部回聲構成、病灶血流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的病灶直徑、病灶內部回聲構成、病灶血流比較(,n)
注:與HAE 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的病灶位置、邊界、形態比較 兩組患者的病灶位置、邊界、形態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病灶位置、邊界、形態比較(n)
2.3 兩組患者的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檢出率比較 兩組患者的常規超聲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HE 組患者的超聲造影檢出率高于HAE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檢出率比較[n(%)]
2.4 兩組患者的超聲造影表現比較 兩組患者的超聲造影動脈期周邊均勻高增強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HE 組的動脈期周邊環狀結節狀增強率、動脈期內部增強率高于HAE 組,動脈期周邊不規則增強率低于HAE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超聲造影表現比較[n(%)]
HAE 與HHE 都是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壓迫性。泡型肝包蟲增殖的方法主要是經過侵襲周圍組織和出芽生長,到了晚期可能有遠處轉移,所以其外觀和生長習性與惡性腫瘤更相似。HHE 屬于肝臟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體積較小的血管瘤常無明顯癥狀,故無需特殊處置,但如果血管瘤開始擴張,最后體積過于龐大,就會侵占腹腔,擠壓周圍的器官,導致功能障礙性特征,其主要體現在食欲減退、腹痛、腹脹、惡心等。如果HHE 的體積過于龐大,可能會導致瘤體內血流產生渦流,進而形成血栓,在形成血栓的過程中會大量消耗血小板,從而出現紫癜,甚至有少量患者會由于瘤內動靜脈大量分流血液導致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5]。HAE 是一種因肝臟被房棘球絳蟲的幼蟲侵襲,從而出現各種肝功能異常的寄生蟲病。通過超聲檢查觀察發現,HAE 的回聲強度為強回聲,其邊緣不規則,和周邊的肝組織交錯,而且回聲內部也規整,呈現點狀的鈣化斑,回聲后面回聲開始衰退,有些體積較大的病灶,其內部可見片狀的無回聲。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提示病灶內未探測到血流。HHE是由于胚胎在發育期間異常生長,先天形成的畸形肝部血管。常規超聲HHE 影像是稍強回聲,邊緣清晰且規整,部分的超大血管瘤回聲可強弱兼具,回聲內部不均勻。CDFI 提示因瘤內血流較慢,故血流信號探測較難。所以常規超聲基本可以鑒別兩者的區別。但是,常規超聲對于那些不典型的占位,比如像類轉移瘤型和類血管瘤型,常規超聲想明確區分HHE 就十分麻煩,這就要通過超聲造影來幫助進一步鑒別。
超聲造影是近幾年出現的新技術之一,廣泛用于肝結節中區別良惡性[6]。超聲造影技術拓展了多普勒超聲、灰階超聲及彩色超聲的檢查范圍,可以清楚地體現病灶的內部和周圍血管的分布情況,并可以體現肝組織的微小血管,為超聲明確各種肝臟占位貢獻了大量手段[7]。馬淑梅等[8]研究中,在超聲造影顯現的病灶外周會出現一個不規則的強回聲區,這體現了包蟲在肝組織周圍開始生長,其病理表現為包蟲浸潤性生長。HHE 的超聲造影表現是動脈的周邊呈結節樣的改變,并充填于中心區域,而延遲相卻是等回聲表現,表現為“快進慢出”[9]。因為瘤內會生成許多血栓,組織內會出現黏液樣病變、壞死和出血,伴有少數的纖維結構。HHE 與HAE 的超聲造影表現,其門脈期及實質期的造影劑能否持續向病灶內走行是最明顯的鑒別點,因為這和兩種疾病的生成原因關系密切[10]。HHE影像學呈蜂窩狀,提示為血管瘤呈海綿狀,根據許多細小的血管形成并有血栓出現在管腔內。血栓被纖維化甚至鈣化后,就徹底填塞管腔。
綜上所述,常規超聲在鑒別HHE 和HAE 的時候會有部分的不確定性,而結合超聲造影后可增加診斷的準確性,體現了優良的臨床價值,對升高HAE 及HHE 的檢出率起到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