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達,程寶俠,劉士遐
(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山東 臨沂 2734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區精神積淀著紅色基因。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老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形成了偉大的老區精神,哪怕是在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時期,仍然保持著頑強的斗爭意志,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宏偉氣魄,最終和全國人民一道使中華民族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命運,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富強和民族的空前團結。老區精神是老區黨政軍民在創建、保衛和發展、建設革命老區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培育形成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和一系列革命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融合[1]。以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沂蒙精神等為代表的老區精神有著深刻的內涵,即愛黨信黨、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敢于勝利、開拓創新、休戚與共。2022年7月9日,中國老促會會長支樹平在全國老區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愛黨信黨是老區精神的政治靈魂,無私奉獻是老區精神的根本要求,艱苦奮斗是老區精神的實踐品質,敢于勝利是老區精神的鮮明特征,開拓創新是老區精神的動力之源,休戚與共是老區精神的生動詮釋[2]。透過老區精神的內涵,我們不難發現,老區精神無論從形成到發展,還是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了斗爭精神。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并不平坦,依然面臨著各種困難、危險和挑戰,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傳承和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老區的斗爭精神是在極端復雜和殘酷的革命斗爭環境中歷練形成和發展的思想精華,具有優越的理論指導意義和行之有效的實踐性。雖然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老區的斗爭精神的實質沒有變,而且其內涵常用常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深刻體悟老區的斗爭精神的實質內涵,更加積極地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才能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要求全黨“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3]。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發揚斗爭精神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斗爭精神是指在為解決各種矛盾問題而進行的創造性社會實踐中所呈現的精神風貌和思維狀態[4]。老區的斗爭精神則是在老區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為解決各種矛盾而形成的精神品質和特殊風貌,是貫穿老區社會實踐且帶有老區特色的重要內容,是老區精神中體現的最具特點和張力的優秀品質。實踐證明,老區精神始終滲透著斗爭精神。這種斗爭精神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論和階級斗爭學說,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變革思想和斗爭意志[5],且植根于老區,滲透到了老區生活的方方面面,彰顯著老區黨政軍民集體的智慧,獨具老區特色,映射出老區精神的精髓。斗爭精神作為一種特質文化,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意蘊和表現形式[6]。同樣,老區的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戰爭年代的特質內涵,并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老區精神的發展而發展。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深刻把握老區的斗爭精神的內涵。
對崇高理想信念的堅守是老區的斗爭精神中追求美好生活的首要本質內容。崇高理想信念是一切行動的燈塔和方向指引。斗爭要解決的是為了誰、為什么而斗爭的問題。信念是指人們對自己的想法觀念及其意識行為傾向,是強烈的堅定不疑的確信與信任[7]。理想信念是斗爭精神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斗爭就要以理想信念作為支撐,沒有理想信念的斗爭是盲目亂斗、瞎斗,就會失去斗爭的目標和內在動力。信念不滅,斗爭不止。在共產主義崇高理想信念的光輝照耀下,井岡山斗爭的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勢,英勇無畏的紅軍才能在異常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中堅定不移地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老區人民愛黨擁軍,甘愿犧牲一切而在所不惜,在敵強我弱的艱苦斗爭環境下和全國人民一道堅持敵后抗日,并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因此,崇高的理想信念熔鑄在老區的斗爭精神之中,成為革命行動堅不可摧的不竭精神動力。
追求美好生活是老區人民的夢想追求,也是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追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共產主義社會要實現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追求一致,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最高追求,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標”[8]。也就是說,老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和黨的奮斗目標是契合的、一致的。雖然,個體對美好生活的感知和詮釋不盡相同,但從整體而言,老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是天然契合的,與黨的初心使命是一致的,是把解決當前危機和矛盾與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完美結合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9]。老區的斗爭精神雖然反映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形式和內容,也有不同的奮斗目標,但其最終的奮斗目標,就是實現共產主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了美好生活,老區黨政軍民團結一致,建立了水乳交融、血肉相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聯系,他們同仇敵愾、并肩戰斗,共同創造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一個個舉世矚目的輝煌奇跡。因此,追求美好生活最重要的體現是對崇高理想的堅守。
真正的斗爭必須要具有堅強的精神意志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老區軍民無論是在土地革命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乃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都表現出了頑強忠貞的斗爭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而在這一過程中,無數英雄事跡可歌可泣,值得后人永記。粟裕將軍回憶井岡山斗爭時說:“即使隆冬季節這樣惡劣的戰斗環境,紅軍將士衣衫單薄破爛,穿梭于冰雪覆蓋的崇山峻嶺之間,在行軍作戰中忍受著疲勞、嚴寒和饑餓,仍然保持著旺盛的戰斗意志,使擁有200萬軍隊的蔣介石寢食難安。”[10]紅軍長征途中,不但要面臨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還要應對饑餓、疾病等的威脅,以及雪山沼澤等自然危險,除了肉體的磨煉,還要隨時面對死亡的威脅,如果沒有頑強的斗爭意志和戰勝困難的必勝信心,怎么可能創造出英雄史詩般的軍事奇跡。這些都充分表明了老區的斗爭精神所展現出來的頑強斗爭意志。
從現實性上來講,斗爭就是擔當,斗爭精神就是擔當精神,沒有斗爭就沒有擔當。老區的斗爭精神天然具有使命擔當精神。擔當從其基本內涵上來講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承擔任務并負責任;二是敢于承擔責任,有勇氣有魄力。斗爭就要有使命擔當,沒有使命擔當的斗爭就缺乏明確的斗爭方向。斗爭精神是勇敢擔當的精神內核。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有著自己的精神特質和斗爭膽略,敢于向一切邪惡“亮劍”,對一切不良現象說“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斗,為了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有著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和意志,承擔著歷史的任務和責任,而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感召下,為著自己的美好未來,為了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心向黨,熱烈擁護人民軍隊,勇敢地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給他們敬愛的黨和“最可愛的人”。這種黨政軍民相互信任、相互依托而形成的老區精神,具有無上的戰斗力,具有勇于擔當、敢于斗爭的精神品格。在黨的教育和感召下,老區軍民的斗爭精神被激發、喚醒和加強,老區軍民堅定不移地緊跟救己于水火的中國共產黨,以無堅不摧的革命斗爭勇氣,與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等一切邪惡勢力作殊死搏斗,面對敵人的強大卻無所畏懼,勇敢戰斗,不怕犧牲,即使面對數倍于己的強大敵人,也毫無懼色,以超強的斗爭氣魄和膽略,堅決與各種敵對勢力斗爭到底。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團結就是力量,老區軍民密切合作,同仇敵愾,團結御敵。在黨的光輝照耀下,老區人民齊上陣,敢叫日月換新天。在各個革命斗爭時期,老區軍民都是為了共同目標和使命,步調一致,共同御敵。據統計,僅在孟良崮一役中,27萬人的解放軍參戰部隊,身后支前大軍達92萬人[11],表現出了老區軍民空前的團結和統一,從而加快了革命勝利的步伐。如果沒有團結,就會一盤散沙,就形不成堅強的革命斗爭力量,就不可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和諧社會。
斗爭就要有奉獻,有取舍,為著正義和大義敢于和甘于犧牲個人利益,以小我成就大我。甘愿犧牲、無私奉獻是對革命老區的斗爭精神的又一層詮釋。犧牲奉獻本身就是斗爭的一種表現形式。老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著革命斗爭的最后勝利,甘愿犧牲自我、奉獻自我,以期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爭取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貢獻自己的一切。面對強敵,老區軍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斗爭精神,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在后方,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或改革開放時期,廣大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揚了無私奉獻、敢于犧牲的革命斗爭精神。為了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老區軍民團結一致,甘愿獻出,不遺余力,與人民軍隊同呼吸共命運。戰爭年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塊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個娃,送去上戰場”[12],這是老區軍民魚水情的真實寫照。
“革”別人的“命”易,“革”自己的“命”難。老區的斗爭精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就是自我革命、自我斗爭精神,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著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尤其是在黨的建設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老區軍民在共同革命中建立了血肉相連的密切聯系,同樣也具備了自我革命的斗爭精神,對老區自身出現的各種問題總是零容忍,堅持問題導向,刀刃向內,講大勢、顧大局、不徇私,無論是軍隊建設時同原來軍中的各種不良習氣和非無產階級思想作堅決斗爭,還是在各個時期的反腐敗斗爭中,都表現出老區軍民徹底的自我革命的斗爭精神。延安時期,肖玉璧,一個曾經身負重傷的紅軍干部,在擔任甘泉縣張家畔稅務局局長時腐敗變質,貪污公款3050元被處槍決。毛澤東曾對其關照有加,刑前,他曾向毛澤東求情未獲應允。1941年1月,延安出版的一份《解放日報》上有這樣一則時評,其中說道:“在‘廉潔政治’的地面上,不允許有一個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長!有了就拔掉它!”延安能拔掉這些“莠草”,成為當時國內外廉政的典范,靠的是黨員的黨性修養和群眾的監督,更靠的是全黨的反腐決心和制度力量,是老區的斗爭精神的生動體現。
科學的斗爭從來都不應該是死打硬抗,要因時因地、因事因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與時俱進,講究斗爭策略,講究主動性、靈活性、創新性,要看敵我狀況,要看實時變化和矛盾發展情況。從井岡山斗爭時期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游擊戰,到紅軍長征時期的“四渡赤水”的運動戰,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道戰”和“地雷戰”,無一不表現著老區軍民的軍事斗爭智慧,是在對敵斗爭實踐中對革命軍事斗爭規律的深刻總結和把握。在處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問題上,毛澤東提出對頑固派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策略,這一策略根植于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斗爭實踐中,體現著老區的斗爭精神的靈活性。這些斗爭策略的靈活機動性和獨特創新性,充分體現了老區的斗爭精神的與時俱進的時代性和機變性,成就了人民軍隊和革命老區,有效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使得革命斗爭接連不斷地取得勝利。
2019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13],共產黨人要有斗爭的方向和策略。領導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提高斗爭本領。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出擊,敢戰能勝。這充分說明,在新時代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依然需要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與當下及今后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作堅決有效的斗爭,并穩步取得勝利。新時代大學生將根據祖國的需要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過程中肯定會面臨各種矛盾困難和挑戰。因此,新時代大學生應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弘揚老區的斗爭精神,進行偉大斗爭,在校期間應當明確為誰斗爭、怎么斗爭的重要問題,明確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對于自身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意義和現實價值,為提高自身斗爭本領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存在著內在邏輯的一致性,呈現由低級到高級的特性,是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兩者是相互包含的緊密聯系的關系。低級階段又呈現出高級特性,具有與高級階段等長的生命周期[1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貫徹落實,是一個充滿斗爭的過程,需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全體人民凝聚共識,團結一致,付出足夠的犧牲和努力,才能真正讓良好的目標愿景落到實處。老區的斗爭精神當中所蘊含的基本內涵,能夠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貫徹落實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動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證。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必定會觸及各種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必然面臨各種困難和阻力,甚至面臨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因此,需要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予以認真應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法治保障,必然要與一切違反人民意愿、破壞法律、干擾依法治國的各種障礙和破壞活動作堅決斗爭;全面從嚴治黨,要應對“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以極大的政治定力和自我革命的勇氣,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同侵害黨的機體的各種錯誤行為作斗爭,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黨的純潔性和執政能力,從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同時,由于與“四個全面”關系的密切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落實完成同樣也需要通過斗爭來實現,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因此,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現實和未來的踐行者,新時代大學生應當繼承和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自信“來源于實踐、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真理”。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有機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并指導我們開展各項工作,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巨大成就,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的事業,“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13],一個個“中國奇跡”的創造使廣大人民群眾有著前所未有的國家自豪感,大幅提升了民眾的民族自信心。但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正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各種錯誤思潮粉墨登場,不斷影響和干擾著人們的思想和認知[14]。這說明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依然非常激烈,需要發揚過去革命老區的斗爭精神,守住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與各種錯誤思想和行為堅決斗爭到底,以便清除一切錯誤思想干擾。新時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懂得要守住“四個自信”的底線是要同各種錯誤思想和敵對勢力作堅決斗爭,需要在思想上加強認知,傳承老區的斗爭精神。
“四個意識”與“四個自信”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著密切的邏輯關聯[15],堅持“四個自信”需要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樹立“四個意識”同樣也要弘揚老區的斗爭精神。政治意識表現為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原則,立場堅定、方向正確,嚴守政治紀律,解決矛盾問題要注意政治影響,要有大局意識,一切工作堅決服從大局、服務大局、維護大局。增強大局觀念,自覺服從黨和國家大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確保中央政令暢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全黨全國人民始終要堅持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增強核心意識。自覺堅定地向黨中央看齊,堅決貫徹黨中央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令行禁止,不折不扣。積極主動地向黨中央對標對表,調正校準。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各級黨員干部必須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斗爭,發揚好的,摒棄壞的,堅決同內外一切破壞樹立“四個意識”的歪風邪氣作堅決決絕的斗爭,從而堅持“兩個維護”。青年大學生身處偉大新時代,是機遇也是挑戰。大學生正值展示青春揮灑才華之時,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難免受到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因此,需要發揚老區的斗爭精神,敢于并善于同任何破壞“四個意識”和“兩個維護”思想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
毛澤東指出,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老區的斗爭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在對敵斗爭、自我革命、應對惡劣自然環境和維護統一戰線方面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現在,在維護世界和平、國家的安全穩定和人民的長久幸福等方面,仍然需要老區的斗爭精神,因此,老區的斗爭精神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仍然煥發出時代光芒,具有珍貴的現實價值和長遠的歷史意義。當下,我們在應對恐怖主義和國內外各種風險和挑戰,在處理世界爭端過程中,在處理西藏、新疆、臺灣等各種分裂勢力問題上,都必須弘揚老區的斗爭精神,確立正確的斗爭方向,勇承使命,敢于擔當,以博大寬廣的斗爭情懷、英勇頑強的斗爭意志、敢于斗爭的膽略氣魄、甘愿犧牲的奉獻精神,采取靈活機動的斗爭策略,講究斗爭的方法和藝術,以無比的底氣和自信,充分發動群眾團結起來,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惟其如此,才能掌握斗爭的主動權,雄踞戰略優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維護人民的長久幸福。青年大學生作為未來建設祖國和維護祖國統一的中堅力量,必然要面對各種風險,處理各種矛盾,和各種敵對勢力作斗爭,因此,必須以老區的斗爭精神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強化自己的力量。
2020年1月8日,在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要以主題教育為新的起點,持續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老區的斗爭精神是不斷深化黨的自我革命,持續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現實需要,是黨員領導干部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內容。“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不是輕易就能夠實現的,是需要通過不斷地斗爭得來的。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戰勝各種風險挑戰,黨員干部自身的斗爭意志、斗爭本領必須過硬,講究斗爭藝術,善用斗爭方法,一定要加強學習,掌握斗爭本領。要始終“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一過程,必然要對黨員干部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徹底解決,有時可能會經受“剜瘡割肉”的劇烈疼痛,這就需要充分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以英勇頑強的斗爭勇氣,興利除弊,革新自強,使黨組織和干部隊伍更加純潔,這樣,我們黨才更能經受得起風雨,擔負得起自身使命。大學生和大學生黨員是黨和領導干部的力量源泉,要始終牢記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發揚老區精神,開展偉大斗爭,破除前行中的各種障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開拓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