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紅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見微知著,運用生動、細膩的語言敘事寫人、描景狀物。
思維發展與提升:建構文章,有清晰的思路、縝密的結構、精準的點睛之筆。
審美鑒賞與創造:挖掘人事的閃光亮點,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學習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質,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會抓住典型事例寫人。
2.學會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寫人。
【教學方法】
授之以法,從典范文本入手,討論探究,汲取技法,運用到習作之中。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單元文本探究、優秀語段點評、單元實練
【教學內容與步驟】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結束了第一單元,并且布置了自主學習任務,請大家預習第二單元的三篇記敘文,并思考事例材料與人物性格品質之間的關系。這節課將在大家預習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事例與人物之間的關系,歸納寫作記敘文的一些方法。下面,請大家看屏幕。
【課件】
課例1:讀單元課文《喜看稻菽千重浪》,提煉概括一下,作者選擇了哪些事例寫人的?分別寫出人物的哪些方面的品質?這些行為,一般人能否做到?作者在選材時,注重選擇什么特點、性質的材料?
課例2:讀單元課文《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提煉概括一下,作者選擇了哪些事例寫人的?分別寫出人物的哪些方面的品質?作者在選材時,角度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是根據什么內在邏輯安排材料順序的?文章在結構上有哪些特點?
課例3:讀單元課文《“探界者”鐘揚》,提煉概括一下,作者選擇了哪些事例寫人的?分別寫出人物的哪些方面的品質?這些材料的主要敘寫方法是什么?
將班級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出小組長。三個小組成員圍坐,分別完成課例1、課例2、課例3中的問題。
學生邊思考邊動筆,學生討論、教師課堂巡查點撥。
課例1
第一學習小組師生討論互動、明確:
赴京領最高獎之前察看試驗水田→淡薄名利事業為重
拍去粉筆灰塵之后選育雜交稻株→勤奮探索專心致志
挑戰學術權威之時培育雄蕊母稻→無畏無懼敢于創新
貶斥雜交水稻之際捍衛真理事實→捍衛真理捍衛事實
實踐戰略設想之中擊退饑餓威脅→大愛無疆貢獻人類
教師點撥:科研探究之路非常艱辛,袁隆平如果沒有一顆對待名利淡薄之心、一股獻身科學的拼搏之勁、一顆挑戰權威的勇敢之心、一股捍衛科學的求實之勁、一顆貢獻人類的大愛之心,就不能取得一般人幾乎無法企及的科學碩果。
學生答問、教師引導歸納:作者在選材時,注重選擇事關人物的典型性材料,這種典型性,既是人物品格的亮點,又是給普通人帶來啟迪、學習借鑒的生動實踐。
課例2
第二學習小組師生討論互動、明確:
①比媽媽都想得周到用糖果哄笑了小孩→體貼入微 細心周到
②讓顧客先買了糖果還指點了到站路線→善于觀察 體貼周到
③熱心介紹糖果化解了女顧客心中怒氣→熱情熱心 耐心細致
④女兒生重病住院仍全神貫注服務顧客→愛崗敬業 公私分明
⑤被顧客質問后受到觸動并反思自我 →善于自省 勇于改正
⑥昔受挨打今受尊敬更堅定服務人民 →信念堅定 執著堅守
⑦調研豐富服務知識把事情當事業做 →境界崇高 勤奮學習
⑧吃夜宵受暖心對待更覺得職業崇高 →善于思考 善于分析
教師點撥:作者選材時,圍繞“心有一團火”,以①②③則材料描寫張秉貴“一團火”精神的具體表現,以④⑤⑥則材料表現張秉貴“一團火”精神的成長歷程,以⑦⑧則材料反映張秉貴“一團火”精神的影響。
學生答問、教師引導歸納:注重多角度選材,按照人物精神品格成長的內在邏輯,采取倒敘的手法安排文章的材料。
可見,結構上,以“心有一團火”為線索,為主旨紅線,有機串起了八則事例材料,整篇呈現紅絲串珍珠的“項鏈式”結構,清晰充實,生動感人。
課例3
第三學習小組師生討論互動、明確:
探學習生活之界→并不安分 雷厲風行
探植物研究之界→追求事業 獻身科學
探科學普及之界→樂于助人 熱愛學生
探教書育人之界→責任擔當 仁愛之心
探生命奉獻之界→生命先鋒 勤奮忘我
學生答問、教師引導歸納:在寫作方法上,作者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介紹相結合的辦法,通過鐘揚的母親、妻子、同事和學生,記敘鐘揚的事跡,表現人物的優秀品質,突出人物的勤奮忘我、獻身科學、有擔當有大愛,突出了鐘揚凡事必做到極致、不斷突破生命高度的品質,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
問題探究:通過對單元文本的分析探究,在寫一篇復雜記敘文時,我們有哪些啟示?
技法指導
問題:由上面的三則課例的探究,同學們認為在寫記敘文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要求?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并就每一個要點進行解讀。
同時【課件】展示
寫人離不開敘事,用事例和細節寫人,寫出人的個性是常用常新的方法。用這一方法寫人,以下三點不容忽視:
1.選用恰當而又典型的事例。恰當,就是要能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這一個”;典型,才能將人物的性格展現得血肉豐滿,有豐富的內涵,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概念化的、扁平狀的人物。如突出人物的一個特征,筆墨要相對集中,可以展開描寫,學會“潑墨如云”;如突出人物幾個方面的個性特征,就要善于從不同側面選取一些個性化的典型事例,避免事例的雷同、堆砌。
2.注意多角度選材。讓你的文章有可讀性、讓你記的人物同讀者零距離并感動讀者,就必須要讓人物立起來,有性情,不刻板。達到此效果,就須注意從多角度選擇人物多側面的事例,避免單一化、平面化。
3.注意側面記敘。寫好一個人物,善于從多維度去調研,搜集人物詳實材料,即使寫一個你熟悉的人物,也需要多觀察、多訪談、多思考,在正面描寫的同時,還善于從側面去表現人物,正面與側面相結合,互相補充,相得益彰。
4.善于結構文章。“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識真。”我們所寫的是考場作文,“心中一定要有閱卷老師”,在極短的、十分有限的時間內,如果讓閱卷老師能夠迅速地把握文章的理路,幾個事例的安排必須依照一定的順序,事例與事例之間也要有一定的銜接與過渡,避免脫節,要有意識突顯文章的結構,使文章脈絡分明,有章可循。可以用人、事、物等一線貫穿,也可以用過渡語銜接,還可以用小標題明示等等,方法不一而足。
教師引導:細節描寫,從表面看,寫的是不為人注意的細枝末節,好像可有可無,但實質上對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等卻起到很大作用。在一些經典的文學名著中,有許多成功的典型細節描寫,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審美享受。這里,我們著重看看單元文本中的細節描寫所帶來的藝術效果。
【課件】
課文語段示例1:突然,他那敏銳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態特異、鶴立雞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神靜氣地伸出雙手,欣喜地撫摸著那可愛的稻穗,激動地幾乎要喊出聲來!
問題一 請一位同學分析這個語段的表現方法、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其他學生互動補充:
這處細節描寫,從神情、動作、心理等角度展開點染,突出了袁隆平在重大科學發現時的激動與欣喜之情,猶如特寫鏡頭,寫出了人物的真性情,給讀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課文語段示例2:在柜臺里,他三步并作兩步走,一點兒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時連上樓還要扶著墻。
問題二 請一位同學分析這個語段的表現方法、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其他學生互動補充:
這處細節描寫,結合運用對比性的動作描寫,突出張秉貴的工作熱情和忘我精神,確如“一團火”,也揭示了他的艱辛付出。
課文語段示例3:而鐘揚卻背著他那經典的黑色雙肩包,穿著磨白了的牛仔褲,戴著一頂寬檐帽,邁著長期通風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個植物學家的極限,連藏族同事都稱他為“鐘大膽”。
問題三 請一位同學分析這個語段的表現方法、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其他學生互動補充:
這處細節描寫,結合運用外貌穿著描寫,表現了鐘揚生活上求簡單、工作上求極致的精神,對比之中,突出了人物境界的無比崇高。
課堂上,師生互動,輔之以課件,共同歸納:
細節描寫往往能突出人物精神的閃光點,典型的細節是讓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立體化與豐滿起來的重要手段。敘述回答的是“是什么”,猶如繪畫中的粗線條簡筆勾勒,在此基礎上,還要細節描寫,回答的是“怎么樣”,有工筆細描的文筆,抓住人物的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動作、一個淺淺的笑靨、一個稍縱即逝的眼神,會讓筆下的人物生動形象、內涵豐厚。當然,細節描寫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依附于神態、動作、語言等的描寫。細節就猶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只有通過“細”,才能讓人物在一言一行、手足方寸、顰蹙笑靨之間傳達出人物的氣質與韻致。這種場景或濃墨重彩、工筆細描,或情深意長、寄語感慨,或畫龍點睛、卒章顯志等等。這樣的描寫看上去文字較少,卻收精悍之效,可讀性很強,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回味,收到“余音繞梁”之效。
細節描寫,是作品描寫中的細枝末節,是復雜記敘文情節的基本構成單位,因此可以說,一篇復雜的記敘文、一篇或一部小說、一部戲劇,若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藝術,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血肉豐滿的、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魯迅作品《阿Q正傳》中阿Q頭上的“癩瘡疤”是多么典型生動的肖像細。一會兒是“光榮的標志”,一會兒卻又變成屈辱的代名詞,“癩瘡疤”意涵的不同折射出主要人物阿Q 自身命運的浮沉,也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抹不去的印象。【課件】話劇《雷雨》中,魯侍萍一個看似毫不經意的關窗動作,引起了的周樸園的注意,于是便生發了一場戲劇人物之間激烈的沖突;若沒有這個關窗動作,也許就沒有兩人之間激烈的沖突。
細節要力求典型,具有一定的表現力,能發揮以小見大、以一帶萬的作用。【課件】法國作家巴爾扎克作品《守財奴》之中的高老頭的形象,刻畫之所以成功、之所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作家運用了成功的細節描寫。歐也妮這對可憐的母女正在悄悄地欣賞金飾梳妝匣,不料高老頭闖了進屋,老頭一看到金子,便立刻發狂,一個七八十歲高齡的老頭,一“縱”一“撲”,拿起刀子就要“撬”匣子上的金塊。人物的身體狀況與人物的動作何其不相稱,但就在這強烈的反差之中突出了“一見到金子便瘋狂”的守財奴本性。
細節可以有夸張,但需要符合藝術真實。藝術真實建立在生活真實之上,藝術真實是現實主義藝術真實的前提條件,在創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細節的適度夸張、甚至是變形,達到突出人物、事物特征的作用。【課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似乎沒必要對每一拳的擊打結果進行夸張性的描寫,但作者卻潑墨如云,但這確實是藝術真實表現的需要,對擊打的結果進行細致的鋪寫,一方面反映了魯提轄懲辦壞人時痛快淋漓的勁兒,另一方面讓讀者在欣賞時也出了口惡氣。
單元學習任務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教過兩代人的山村小學教師,救死扶傷護佑生命的醫生,精心擦拭每一塊玻璃的保潔阿姨,春種秋收辛勤勞作的農民……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勞動者值得我們關注,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寫一個你熟悉的勞動者,不少于800 字,題目自擬。
教師進行寫作提示:
【課件】
有很多人,讓我們難以忘卻;有很多事,讓我們記憶猶新。生活中的那些動人的場景,你是否還記得?教室里老師那充滿期待的激勵,遇到坎坷時別人的無私幫助和心甘情愿的付出,生活中體貼入微的關懷……關心你的那個人,給你溫暖的那件事,打動你的那份真情……都扎根在你的內心深處。
在敘事記人的復雜記敘文中,務必要選擇有關人物的典型事例,通過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是通過文中的具體事例來展現的,寫人不能脫離敘事。在敘事記人的復雜記敘文中,有的是通過一件事情的具體展開詳寫人物,有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側面記敘幾件事來塑造一個人物,還有的文章通過一件事或者幾件事情寫兩個人物或人物的群像。但無論是記一件事還是記多件事,都是為寫人服務的,記事是手段、前提,寫人是目的,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
與此同時,寫記敘文,務必要重視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記敘文的核心要素,是記敘文的魂靈;一篇沒有細節描寫的記敘文只能算是人物介紹。通過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展開,讓筆下的人物“活”起來,充滿真性情,有血有肉,進而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一定的主題。
選材要求:寫“勞動者”“觸動我們的心靈”。
寫作方法要求:選取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特征;寫出真實感人的細節。
高中學生須重點掌握復雜記敘文、議論文的寫法。第二單元的三篇人物通訊是很好的例子,引導學生在分析歸納三篇課文共同點即敘事寫人的基礎上,探究復雜記敘文的寫作方法,以學生習作為例,再具體化地分析一些技法的運用及效果。學生課前預先十分充分,整節課學生聽得很認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很強、積極性很高,圍繞問題開展有效的思考和答問討論活動。限于課堂教學時間,習作展示和分析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