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zhèn)江實驗學校 孫慧嫻
俗語說:師者,所謂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最關鍵的不是你教了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你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品行的塑造、好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方面面的影響。多年以后,學生能回憶起曾經老師在學校里對自己的學習生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那么就證明你這名老師是優(yōu)秀的、出色的,對學生是有影響力的。
初中作為中學教學的關鍵階段,在學生生涯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縱觀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學階段的知識量大,同時也是打基礎的黃金時期,因此初中階段的教學和學習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語文是初中學習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初中語文學的好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對學生一生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因此語文的學習非常重要。那么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學得更好,如何才能培養(yǎng)好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得閱讀者得天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也貫穿于學生學習和生活之中。
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閱讀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學生在讀之前沒有預習,也沒有帶著疑問就直接進行閱讀了,學生在讀完之后教師也不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更不教學生如何理解重要句子,這種情況下導致學生閱讀水平無法提高,甚至大大下降。新課標指導下的閱讀對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提出了要求,要求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量不少于260 萬字,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應該制定長遠的閱讀計劃,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讓學生沉浸在閱讀的世界中,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
記得媒體曾經有過報道:“任何一個國家之中,凡是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經濟發(fā)展水平靠前的國家,大多數是閱讀率排名靠前的國家。”可見讀書不僅僅對個人品行素質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還對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品行素質,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買一本最喜歡的課外閱讀讀物,放在教室的圖書角,成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可以在空閑時間進行廣泛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可以在閱讀課上統一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并讓學生摘抄積累優(yōu)美成語句子等。初中階段的閱讀量要多,但是閱讀也不是見書就讀,更不是泛泛而讀,而是選擇閱讀高質量、有品位的進行閱讀。古人云:“擇其善者而從之”,只有讀一些高品質、高質量、有深度的書籍,才能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質,才能增長學生的智慧,才能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除了閱讀之外,語文重要的另一個板塊就是寫作了。閱讀和寫作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的重要性不相上下,發(fā)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學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忽視寫作這個板塊,認為寫作的分數拉不開差距,只需要在考試之前背誦幾篇范文即可。殊不知,這種思想會嚴重阻礙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寫作不僅僅關乎寫作板塊的成績,更是語文學習的靈魂,通過寫作即可發(fā)現每一位學生語文的功底,而且語文寫作的學習也會促進學生閱讀、文言文、基礎知識等其他模塊的進步,因此,寫作與其他內容的學習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作用,所以學生不能忽視寫作。
在寫作過程中,很多同學會覺得無話可說,不知道寫些什么內容,這就與平時的素材積累少、語言表達的基本功不扎實等有著很大的關系。寫作是什么?是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是表達自己的情感日常,同時也是對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寫作,就是寫你所思所想,寫你真情實感,寫你觀點的過程。然而,大多數教師進行寫作教學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背誦中考經典范文,讓學生一味地進行模仿,甚至讓學生把背誦的幾篇范文一字不差地默寫到考卷上,認為這種情況可以萬無一失,保證學生的寫作得分不會太低,殊不知這種方式會束縛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一定程度上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和想法。
寫作是學生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一種方式,是學生真情流露,表達自己的感受的一種過程。也是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與思考、感悟的過程,如果寫作一味地停留在模仿階段,就會讓學生束縛住思考的腳步,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將無助于教學的發(fā)展與寫作水平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對于寫作這個板塊進行多加引導,教師要倡導學生用真情實感進行寫作,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畢竟“一口吃不成胖子”,寫作講究循序漸進,慢慢提升寫作水平;寫作要有計劃,有系統的步驟和計劃;寫作要貼近生活,善于觀察生活的美。只有教師好好引導,才可以讓學生寫作得以進步和提升,才可以讓學生寫作寫的更好。另外,教師也可以定期舉行“寫作大賽”,針對寫作優(yōu)秀的同學進行一定程度的表揚,分發(fā)小禮品,并且對于優(yōu)秀范文進行課堂朗讀并逐字逐句講解,指出優(yōu)秀范文中可以借鑒的優(yōu)美詞語、優(yōu)秀句子,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相關寫作手法的講解,讓學生學以致用、舉一返三。通過多次進行這種“寫作大賽”,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情,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所謂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過程,二者是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關系。語文的教學不能一味地由教師進行教,而忽視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也不能忽視教師的教,而只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課堂教學要注意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統一。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是前提和基礎,教師上課講的好不好,內容生動不生動,能不能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等,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目標的走向與成效。課程標準能否落實到位,關鍵取決于教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只有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yè)知識、教學能力得以提升,學生才會學的更好。因此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是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呢?
1.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智力發(fā)展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活動,隨時注意課堂的動態(tài)。教師可以搭建良好的互動平臺,促進學生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勤于思考,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2.教師要加強反思,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言行舉止進行審視和分析,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教學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過程,而是不斷優(yōu)化、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師只有對自己進行“吾日三省吾身”,將自己每天的行為舉止進行反思,才可以促進教師的自我發(fā)展和專業(yè)進步。同時教師還要有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做到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將學生看作一個有思想的獨立的個體,多溝通、多交流、多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身師德素養(yǎng)。
3. 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同伴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應該與其他老師進行切磋交流、互助合作,只有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才能促進教師的教學更好地得以進步。
4.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評價,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初中階段的學生是一個有思想、有溫度的獨立的個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僅停留在成績的評價上,而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現階段語文教學如果僅靠教師講解是很枯燥無味的,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手段在課堂上進行運用了。多媒體主要指基于計算機基礎上的圖片、視頻、音樂、動畫等多種信息的教學軟件。通過運用多媒體手段能夠適當地處理各種語言、圖像和視頻,再通過投影儀和屏幕進而展現出來,達到聲情并茂地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好,讓教師授課也更加輕松。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將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進展。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觀看網站上名師的教學視頻,豐富自己的視野,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通過取長補短、博采眾長的方式讓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將他人的成功經驗吸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方案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度,讓教師不斷學習與進步。另一方面,通過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形象生動地展示有趣的教學內容,改變以往教師一支筆、一張嘴就可以進行授課的方式,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生動效果,讓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的眼睛。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增加多媒體的運用能夠讓學生感受多種多樣的祖國自然風光,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領略更多的風景,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課本的興趣和愛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感受語文、愛上語文、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陶冶學生的情操,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美好的事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最終愛上語文。
一節(jié)課是否高效,關鍵在于課堂氛圍是否良好,課堂教學是否有趣。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生成性資源的形成。所謂生成性資源,主要是指課堂上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交流互動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的資源。新課標要求下的語文教學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改變“一言堂”,將課堂氛圍盤活,讓學生積極發(fā)言表態(tài),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只有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才能促進生成性資源的產生。
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提前準備課堂教案,45 分鐘的課堂教學不能一味地由教師進行講解,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交流,教師既要有提前準備好的問題,也要根據課堂教學進展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進行討論,只有進行多探究、多研討,才能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比如,在講解《孔乙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介紹背景,封建社會壓迫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然后教師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行朗讀,并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教師再進行提問:小說中有四處眾人的哄笑,分別是第四段、第六段、第八段和倒數第三段,讓學生思考分別代表什么意思。然后讓不同的學生進行發(fā)言,有的學生說是孔乙己的狼狽尷尬的樣子讓他們很開心;有的學生說是這些人冷酷麻木,喜歡踐踏弱勢個體,所以嘲笑孔乙己;也有的學生說是那個社會他們太苦了,只能苦中作樂。然后教師通過介紹在封建制度背景下等級森嚴,民眾沒有活力和熱情,更沒有同情心和憐憫心,所以這樣四處嘲笑是通過樂境寫哀,更讓人覺得悲哀,從深層次表達孔乙己的悲哀不是個人的悲哀,而是社會的悲哀,從而體現出來作者反封建的深遠意味。只有這樣通過提問思考,讓學生積極發(fā)言,才能將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其中。
總之,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要綜合利用多種因素,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發(fā)動力,發(fā)揮學生主人翁精神。另外,教師的教學中也要注意教學方法和技巧的使用,提升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力,增加課外閱讀量,“活到老學到老”,形成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的語文專業(yè)素質。另外,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閱讀和寫作的齊頭并進,同時教師還要轉變觀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設計教學;還要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促進生成性資源的形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