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溫子仁導演是近幾年來備受關注的一位恐怖電影導演,其代表作有《電鋸驚魂》《死寂》《招魂》等影片,其中《招魂》系列的成功更使得溫子仁導演成為廣大恐怖電影愛好者心中新的“希區柯克”。在恐怖電影日漸公式化的當下,獨特的剪輯手法和封閉空間的塑造使溫子仁從眾多的恐怖片導演中脫穎而出。
關鍵詞:溫子仁;招魂;恐怖電影;封閉空間;剪輯手法
恐怖電影的核心內容就是塑造恐怖事件和氛圍,達到對觀眾的感官刺激。評價一部恐怖片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恐怖元素的表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素質及觀看經驗的增長,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已經較為公式化,缺乏亮點和新意,這也是為什么恐怖電影佳作在近幾年越來越少的原因。于是,當電影《招魂》出現時便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極大的觀影熱潮。導演溫子仁在電影人物性格表現、故事情節進展的把握上都做得十分出色,故事節奏張弛有度,不拖泥帶水。而《招魂》系列真正被觀眾所喜愛的原因,在于電影的恐怖氛圍營造和恐怖元素的表現上。
一、對于空間的塑造及表現
對于空間的表現及塑造,大的環境空間如草原、大禮堂等這些大而空曠的環境空間是比較方便導演進行刻畫的,甚至形成了模板式的表現手法,大遠景表現介紹整體環境,全景中景表現環境中的人物,攝像機在這種幾乎沒有邊界的環境中可以被導演肆意調度。但是,在一些環境封閉且錯綜復雜的空間中,攝影機的移動和表現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錯綜復雜的環境也使導演不得不絞盡腦汁地安排一番。作為以拍攝電影《電鋸驚魂》起家的溫子仁,從他的第一部作品的表現風格就映射出他對封閉且有限的空間的喜愛,在電鋸驚魂中絕大部分的敘事劇情都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這也形成了他的一貫風格。這樣的風格在《招魂》中表現的更加成熟老道,如羅杰一家搬家時,導演用了一個37秒的長鏡頭,以劇中不同的幾個人物引導鏡頭,簡明流暢地交待了新家的整體布局,讓觀眾對整體環境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不會在后續劇情中因為環境的錯綜復雜失去觀影樂趣。
溫子仁封閉性空間的處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拍攝構圖的封閉性
故事主線的開頭,攝影機透過窗戶拍攝搬來此處的羅杰一家,封閉式的攝影構圖使觀眾產生壓抑無助感,預示著本片整體的壓抑驚悚基調。
影片第12分鐘,女主人公站在窗邊注視著院子中不停狂吠的狗,心中充滿了困惑,羅杰過來安慰她,此時的鏡頭變為了從窗外拍攝的大遠景,四周漆黑的環境包裹著這個房間,雖然房間內發出橘紅色的燈光,但是,在這種黑暗的包裹中不僅沒有體現出家庭的溫馨卻增加了一種危險逼近的效果。從這個畫面的構圖中分析,雖然用到了本片很少出現的大景別構圖,交代了整體環境,但是劇中的羅杰夫婦在這個畫面中處在窗戶所構成的封閉環境中,依舊沒有打破封閉構圖所產生的束縛感和將要出現的惡靈對這個家庭的控制。類似的構圖在影片的85分鐘再次出現,朱迪在睡夢中驚醒,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尋找自己的父母。此時的畫面以一個仰拍的視角,以兩邊房間的墻壁作為畫面的前景,將整幅畫面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穿過階梯拍攝站在二樓窗邊的朱迪,配合著外面閃電的環境光,忽明忽暗的環境更突出了詭異的色彩。
(二)環境空間本身的封閉性
因為本片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故事的原型就發生在一所普通的民宅中,這本身就使得故事主線被限制在這所民宅中,并且被惡靈附體的女主人不能離開這所民宅。這就相當于給整部電影罩上了一個罩子,所有事件的發生被限制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不僅使劇中人物也更使觀眾也處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中。
二、獨特的剪輯手法
影響恐怖電影產生恐怖感的原因有很多,而在溫子仁導演的恐怖電影中,獨特的剪輯手法無疑是其恐怖感的重要來源之一。如果說,畫面構圖決定觀眾看到什么,音樂音響決定觀眾聽到什么,而剪輯手法便決定了觀眾何時看到和聽到。正如洛夫克拉夫特所說:“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未知。”所以未知的事情往往是恐懼的來源,如果導演能將這種未知放大,能安排好這種未知出現的時間和節奏,那么作為一部以驚嚇觀眾為目的的恐怖片就可以稱作一部優秀的作品。無疑,在利用剪輯手法控制相對于觀眾而言是未知的內容的出現上,溫子仁做到了精益求精。以電影《招魂》為例,在剪輯手法上,主要運用了反常規敘事式剪輯和重復性剪輯手段。
(一)反常規敘事式剪輯
反常規敘事是近幾年來敘事學領域的熱門話題,由于是新興起的話題,學術界對于反常規敘事的理解和定義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但是對反常規敘事的理解都包含著類似的觀點,即反常規敘事的不合邏輯、不合常理和出人意料。本文引用阿爾貝的對于反常規敘事的解釋,阿爾貝在《非自然敘事學:反模仿的系統研究》中指出反常規敘事是“根據現實世界的已知法則和公認的知識原則,所呈現的情景和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也就是說,反常規敘事違背了現實世界中普羅大眾的基本認知,違背了基本原則和現存的知識體系,是超出大眾認知而發生的情景事物。在反常規敘事中的事物情景是在現實生活中所不能產生的。
在電影《招魂》中,從36分鐘到40分40秒這4分40秒的時間內,導演只表現了一個恐怖事件,這也堪稱整部影片中最為影迷津津樂道的橋段。媽媽正在自己的臥室整理衣物,聽到屋外有孩子玩捉迷藏時的拍手聲,媽媽以為是孩子們不睡覺在外面玩,出來查看時發現孩子們都在各自的房間內睡覺,此時,她身后樓梯的裝飾畫框掉落一地還有人跑動的聲音,媽媽下樓查看,突然地下室的房門打開了,媽媽站在門口,揚言要將其關在地下室,自己卻被地下室的門撞下了樓梯,跌跌撞撞地摔在地下室。導演使用一個搖鏡頭半主觀視角展現地下室全貌,昏暗的角落里一個皮球被“人”給仍了出來,媽媽慌忙向門口逃去,緊張驚險的背景音樂配合著燈泡炸裂的畫面,此時的恐怖氛圍被渲染到了最高潮。媽媽背靠著房門,劃著一根火柴向前方伸去,導演使用正面和背面的兩個拍攝方向,正面拍攝媽媽驚恐的面孔,背面拍攝以半主觀視角展現此時劇中人物所看到的景象,更使得觀眾能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共鳴。前面的種種提示都表明地下室中存在著“一種未知的東西”,所以,每當切到背面的半主觀鏡頭時,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內心高度緊張,屏住呼吸已經做好隨時被嚇一跳的準備。但前后兩次背面半主觀鏡頭中導演都沒有“安排怪物”登場,甚至在第二次半主觀鏡頭中還出現了“想和我一起玩捉迷藏嗎?”的畫外音,恐怖的畫面一直沒有出現,而是轉切到了媽媽的正面鏡頭。正當觀眾不知導演是何用意、先前緊張的心情被疑惑不解所替代時,媽媽背后的黑暗中出現了一雙手,畫面立刻變為黑場。從導演對這段戲的安排和這段劇情的時長中不難看出溫子仁對這段地下室戲份的安排下足了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剪輯手法上可以看出,溫子仁導演對于觀眾心理具有很深的認識和把握。在這場戲中,前面氣氛渲染部分使用了比較常規的剪輯手法,逐步將女主引向地下室——恐怖事件將要發生的地點。而到了這段戲的高潮部分,導演舍棄傳統的剪輯手法,利用了非常規敘事式的剪輯技巧。首先,利用地下室皮球的滾落,暗示觀眾地下室有“人”,再利用女主向前伸火柴和正、背面鏡頭的切換,使觀眾自然而然地相信這個“人”將會從女主正前面出現,并且會以從女主背面拍攝的角度展現這個“人”的真面目。觀眾已經掉入導演安排好的“陷阱”中了。首先,溫子仁并沒有按照常見的音畫同步的方式安排這個“人”的出現,而是先有聲音,過了兩三秒后,“人”的雙手從黑暗中伸出來,并且哪怕在這雙手出現之前的幾秒鐘,導演一直都在暗示觀眾這個“人”將會從女主正前面出現,因為聲音如果是從女主身后出現,她應該有所反應,而不是還一直盯著前方。溫子仁按照反常規敘事的方式,將這個“人”安排在了女主身后的黑暗中,這完全不符合人們認知的常理,但是這就是恐怖片的精髓所在,這也是反常規敘事的特點:不符合邏輯、不真實、違背了人們的常規認知。溫子仁善于使用的這種反常規敘事式的剪輯手段,使得他的恐怖片被廣大愛好者所喜愛,因為他總能利用這種反常規敘事式剪輯給觀眾以“驚喜”。
如果說,在《招魂1》中只是牛刀小試,那么到了《招魂2》中,溫子仁導演對于反常規敘事式剪輯手法的運用就更加駕輕就熟了。片中多次運用反常規式剪輯的方式達到或增加恐怖感。在影片28分16秒到32分12秒中,導演溫子仁再一次用了近4分鐘的時間去表現一個恐怖事件,前期依舊是進行大篇幅的氛圍渲染,直到恐怖情節出現然后戛然而止,剪輯手法依舊是非常規敘事式剪輯。在這一部分戲份中,珍妮特一人在客廳看電視,可是電視卻無故換臺,并且遙控器也無故被放在身后的單人沙發上,當電視節目全變成雪花時,珍妮特走到電視旁拍打電視,這時候電視的屏幕的反光中出現了一個老人,老人就坐在身后的沙發上,手里拿著遙控器,珍妮特驚恐的回頭看去,只見懸在半空的遙控器掉落在地上。導演溫子仁再次使用了和前作相似的剪輯技巧,落在地上的遙控器的特寫和珍妮特的近景來回切換。根據之前的劇情,觀眾會自覺且合乎常理地認為珍妮特面向的方向即沙發處是危險的來源,每當鏡頭切換到沙發處的遙控器時,觀眾內心就會變得十分緊張。而關于珍妮特的近景只是為了表現珍妮特的驚恐和害怕,是渲染氣氛的一組鏡頭。但是溫子仁再次不按常理出牌,當鏡頭逐漸向珍妮特推近時,先前出現的老人形象突然出現在了珍妮特的身后,大聲叫道“我的家”,隨后鏡頭切換,老人消失。由此看出溫子仁總喜歡利用剪輯手段在觀眾最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安排恐怖事件出現,前期很注重恐怖怪異的氣氛渲染,等到靈異事件出現時就戛然而止。
(二)重復性剪輯
溫子仁導演似乎很忌諱讓恐怖元素出現在觀眾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剪輯手法上除了運用上文提到的反常規敘事式剪輯之外,還大量運用了重復性剪輯手法來安排恐怖元素的出現和營造恐怖氛圍,即利用同一個事件中的事物多次重復出現來達到出其不意的恐怖效果。
在《招魂》中,貫穿全局的一個行為動作就是孩子們愛玩的捉迷藏游戲,起初,孩子們在新家玩捉迷藏是一件很輕松快樂的事情,但隨著劇情的發展,這個輕松快樂的行為動作就變得陰森恐怖起來。先是媽媽在和孩子玩捉迷藏時衣櫥中伸出一雙手,后來當媽媽被關在地下室的那場戲份中,“鬼”同樣是利用捉迷藏的方式吸引媽媽一步一步地走向危險的空間。捉迷藏行為伴隨著靈異事件的反復出現,已經成為該電影中的恐怖元素之一。
三、結語
溫子仁善于把握觀眾的觀影心理,因此,他利用了多種手段來和觀眾“斗智斗勇”,這是溫子仁獨特的創新之處,也是《招魂》系列成功的重要基礎。但是,隨著類似手段的大量運用,這種剪輯手法和空間塑造方法肯定也會像其它塑造恐怖氛圍的手法一樣成為過去式,電影也會變得公式化而缺乏表現力,所以,敢于創新、不斷嘗試新的拍攝剪輯手段、充分利用新興技術才是保證電影質量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柳雨.溫子仁恐怖電影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7.
[2]冀菁.陰宅顫栗——溫子仁恐怖電影藝術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8.
[3]范瑋強,導演溫子仁恐怖電影的敘事研究[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8.
[4]曹麗紅,陳文鐵.“常規化”的反常規敘事[J].語言教育,2018(4):73-77.
作者簡介:王雨生,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