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晨菲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完全人格的培養旨在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的培養,在學校體育中,如何培養具有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的實踐者,是其教育的長遠目標。2020 年10 月16 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要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1]。在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幫助學生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熟練掌握專項運動技能,成為當下各界研討的話題。2021年7月13日,《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印發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考試實施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布,決定從2021年起,廣州市中考體育考試統一按總分70分計入考生學業考試總成績,同時增設了籃球、足球、排球三大球類項目[2]。在《實施意見》正式實施的第一年,三大球項目出現了與當初項目設置要求相背離的異化現象。因此,如何把握當下政策,以體育考試球類項目的改革為契機,切實發揮其作用,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成為當前需要面對的問題,希望通過該文的調查分析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
由表1可知,2011年以來,廣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體育方案在球類項目考試的設置上共經歷了3個時期的變化。從總體趨勢來看,其重視程度在逐步提高。2011—2012年,球類項目被安排在11項選考內容中,由學生自行選擇。在此情形下,考生傾向于選擇穩定性較高且通過短期努力能得到滿分的考試項目,而球類項目對于學生來說存在練習難、穩定性差等不利于應試的因素,更多被學生和教師所忽視。

表1 廣州市中考體育球類項目方案一覽表(2011—2023年)
2014年起,球類項目的考察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將其從選考項目中刪減,轉而將專項技能的考察歸類于體育素質綜合評價部分,專門增設了“體育運動技能”部分的考察。但方案中體育運動技能部分的分值低、考察方式流于形式,對體育運動技能的考察還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
2021年始,球類項目以3選2的形式再次出現在了選考項目中,豐富了考生對中考內容的選擇,完善了多元化需求。方案要求2023年起,普通考生將必須參加第三類考試項目中的三大球項目,滿分為15分。這一實施方案明確了球類項目在今后將成為中考體育中的必考項目。與此同時,通過增加項目分值及成績比重、增設考察內容等方式,使得球類項目越來越成為廣州市中考體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據表2及實地考察2021年廣州市中考體育的實際開展情況可知,此次球類項目的測試內容相較往年有較大改動,由只強調某項目單一技術動作的掌握,轉變為注重結合本項目規則的組合技術的掌握,同時穿插了該項目的專項體能練習,相對2021年之前的球類項目考試方案而言,更加貼切運動項目自身的特點。

表2 廣州市2011年、2021年中考體育球類項目考試內容對比
針對體育教學中長期以來過分重視單個技術教學,而學生卻不會一項運動技能的狀況[3],改革后的實施方案有著較為完整的考試流程,測試內容從項目自身競技特征為出發點,以初中生身心特點為前提,結合競賽規則,將運動項目的多個單項技術組合為一個固定的考試流程,最大限度地將運動項目以客觀考察的形式融入初中學業考試體育方案。較好地引導學生群體進行針對性的專項技能學練,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
隨著球類項目考試內容的復雜化、多樣化,與之相對應的評判標準和測試方法的準確性和客觀性顯得愈發重要。通過實地考察球類項目的開展情況可知,各項目相對應的評判標準和測試方法的使用較為合理。在評判標準和尺度的把握上,大部分情況下該項目的得分可以真實地反映出個人對該項技術的掌握情況,既沒有出現人人都可以輕易得到滿分的情況,也沒有出現某個項目的得分普遍偏低的現象。在評判過程中,盡可能選取了可以量化的評判標準,如足球顛球男生一定要完成10次顛球、女生要完成5次顛球;籃球雙手傳球一定要在對應區域內將球傳進內徑0.7m的目標圈內;排球自傳球須將球傳進直徑2.5m 的圓形框架內等。同時,所有項目以統一的測試流程進行,以個人的最短通過時間為評判依據,從而獲得對應的分數,盡可能地排除了評價的主觀性,提高了評價的準確性。在無法用量化指標評定的動作細節上,通常采用多名考官同時判定的方式對該考試流程進行監考,如排球項目的自墊球、自傳球環節,一名考官觀察考生自墊球是否高于考生頭部,另一名考官則觀察考生是否在有效區域內進行傳墊球,以提高判斷的準確性。
根據《實施意見》的要求,球類項目也成為應試考試的一部分,以學生所選項目完成時間換算成對應的分數體現在中考成績中。在此前提下,考生在考試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為了追求最佳成績而簡化動作的現象,而該技術動作的簡化在實際運用中很可能是不合理的,這就違背了終身體育背景下對項目技術掌握的要求。例如,在足球顛球測試內容上,只規定了“開始顛球時連續兩次以上才計個數”以及“出現顛球失誤時,在球著地后才能用手撿球,不能在球未著地前用手撿球”,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考生在兩次連續顛球后,多次在球觸地后以手持球拋球的方式多次重新開始顛球,而此方法往往還可能比連續顛球的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類似的異化現象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好的考試成績,但對于設置考試流程的初衷以及終身體育的要求而言是無益的。問題在于部分動作細節的要求并沒有在考試方法與要求中明確體現,因此,如何優化球類項目的內容設置和標準,評定以平衡完成應試考試與掌握專項技能之間的矛盾是后續的重點。
2021 年,廣州市番禺地區參加體育球類項目中考的考生共有13296人,足球考生為11542人,占比87%;籃球考生為1144人,占比9%;排球考生為610人,占比僅為4%,報考人數的最大差值達到了10000余人次,過于懸殊的報考比例不利于各項目之間的協調發展。走訪得知,足球選項人數多得益于近年來校園足球活動的大力開展,足球師資力量日益完備,練習的場地能夠保質保量。再者,通過對項目評分標準的研讀可發現,足球項目評分標準的制定相對于籃球、排球項目更容易取得高分,因此練習的人數也遠遠高于另外兩項。選擇排球項目的考生最少,其原因在于排球項目缺少專業教師進行指導教學,部分學校的排球場地偏少,器材設施老舊,缺少充足的外部條件。
通過對足、籃、排3個項目的考生進行走訪和調查發現,排球選項的考生基本運動能力表現情況略低于足球和籃球項目的考生,部分排球考生表示“相對于排球,其他2個項目更難獲得理想的分數,而排球項目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練可以快速提升成績”,原因在于足球、籃球更多強調速度和敏捷方面的考察,而排球則更傾向于技巧性的考察。在面對體育中考龐大的學生群體時,多提供一些選項讓學生自主選擇,增加中考體育項目的可選數量,能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特長[4]。
足球項目的考試在25m×23m的場地內進行,考試流程包括原地顛球(男生10 次,女生5 次)、繞桿跑、傳接球各擊打左右擋板1次、運球繞障礙、射門、沖刺跑6個環節。主要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足球技能,包括球感練習、起動技術、過桿技術、傳接球技術、繞桿技術、射門技術以及短距離沖刺跑技術。內容涵蓋全面,有利于該項目在實戰過程中的運用。
通過對該項目的負責人以及多名考官的走訪調查中發現,足球項目的考試內容及流程設置得較為合理,但在考試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部分異化現象和不足,包括部分考生在顛球環節,多次在球觸地后主動以手持球拋球的方式重新開始顛球,違背了顛球環節設置的初衷;考生在完成兩塊擋板的傳接球環節沒有停球動作,直接擊球,不符合該項目技術在實戰中的運用;繞桿環節結束后不控球,而是直接使用備用球射門,與足球項目中帶球過人后射門的運動特點相違背。
籃球項目的考試在籃球場半場內進行,考試流程包括運球至傳球區域后將球傳進目標圈、取球運球至籃筐兩側各投中一次籃、運球繞桿跑、行進間投籃、沖刺跑5個環節,主要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能,包括下肢爆發力、協調性、靈敏性等專項身體素質以及傳球技術、過桿技術、投籃技術等專項技術,內容全面且有利于該項目在實戰過程中的運用。
其考試內容設置得較為合理,測試手段規范,所得成績最為客觀?;@球傳球是否傳進目標圈內、籃球投籃是否進球、繞桿過程中是否有漏桿現象都較好進行觀測和評判??忌诳荚囘^程中較難出現鉆規則漏洞的現象,有效地規避了裁判組尺度不統一的問題。
排球項目的考試設置在規范排球場內進行,考慮到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身高和彈跳與成年人有較大差異,因此在排球球網高度設置方面均低于標準高度,其中男生的網高為2.26m,女生的網高為2.12m。具體考試流程為底線出發后進行兩個來回3m移動、在發球區有效發球2 個、5 號位自墊球3 個、自傳球2 個、4 號位扣自拋球1 個、沖刺跑回發球區5 個環節。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排球技能,包括爆發力、靈敏性、協調性等專項身體素質以及發球技術、傳墊球技術、扣球技術等專項技術。排球項目的主要內容都有所涵蓋,有利于該項目在實戰過程中的運用。
排球項目的考試內容設置得較為合理,但在考試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部分異化現象和不足,體現如下。(1)部分考試要求和標準較為模糊,增加了評定的困難程度。如墊球必須高于考生的頭部未指出是球的底部必須超過考生的頭部,還是指排球超出考生的頭部即可;自拋自扣球只規定考生要雙腳離地以及扣球的有效落地區域,并沒有對考生的扣球動作做出相應要求。(2)部分基礎較差的考生為了縮短考試用時而異化技術動作,如第三次自墊球時,直接將球往后墊飛,重新拿球進行自傳球。(3)發球測試的順序安排。發球技術要求人體應處于相對平靜的狀態,而考試中發球項目安排在考生進行折返跑后的第二個環節,此時人體處于快速奔跑后短暫的停歇過程,心率和呼吸節奏處于較高水平,其狀態本身不利于進行發球項目的測試。
學校層面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通知,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幫助學生掌握1 至2 項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
中考體育的考試內容、評定標準及考試信度和效度,設置更加合理的考試內容及評定標準,能夠保證中考體育方案的制定和執行,保證應試公平。與此同時,要考慮到該考試方案是否較好地引導了學生掌握該項運動技能,如內容的設置應該有利于終身體育的發展,體育考試的標準研發應基于多年連續學生體質大數據,以提高考試的科學性和公信力[5],以此平衡應試考試與掌握技能二者之間的矛盾。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導,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6]。師資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體育項目的選擇,在某些專項開展得較好的學校,體育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選擇該項目進行學練,縮小了學生主動選擇考試項目的范圍,不利于個性化發展。因此,定期開展教師技能培訓,增強對薄弱項目的集體學習,有利于各個項目的協調開展。
技能的學練不應僅局限在體育課堂上,而應該涵蓋于所有的學校體育時間之中。這就要求各學校體育科組及各部門要不斷完善學生體育鍛煉的培養模式,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包括定期舉辦足籃排球賽、組建體育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等。多渠道、多方位地推動學生積極融入課余練習、參加體育競賽,以此保障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
球類項目考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該設置倒逼中小學體育教學,將終身體育的意識灌輸到每一位學生的身上才是教育目的。為此,各級主管部門應加大力推動球類項目的教育科學研究,以一線體育教師為主體,開展教學內容設置、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方式、組織形式、模塊教學等相關研究,以此為契機深化課程改革。
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的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不斷完善中考體育制度的契機下,豐富球類項目的考試內容,制定細致合理的評判標準,對球類項目的普及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這就要求各級主管部門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規范測試內容及評定標準,加大各個項目體育師資培訓力度,找準突破點不斷完善學生體育鍛煉的培養模式,使學生掌握一項及以上可以長期進行的體育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