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荊
痔瘡是常見肛腸疾病,與人體肛腸解剖結構、飲食、遺傳、感染等有關。重癥痔瘡是痔瘡的嚴重階段,表現為嚴重的疼痛、便血、排便困難、痔核脫垂等癥狀,且脫出的痔核無法回納肛門,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1]。手術是治療重癥痔瘡的主要方法,傳統手術創傷較大,容易損傷肛門括約肌,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患者的恢復速度較慢[2]。微創痔瘡手術是目前臨床主要的痔瘡微創術式,利用負壓將吻合器套住目標組織并進行環切,可達到良好治療效果,明顯減少了手術創傷,提升了術后恢復質量[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微創痔瘡手術治療重癥痔瘡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6 月~2021 年3 月在本院肛腸科治療的78 例重癥痔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 例。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9 例;年齡28~65 歲,平均年齡(45.6±9.7)歲;Ⅲ度 內痔22 例、Ⅳ度內痔17 例。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齡25~68 歲,平均年齡(45.2±10.1)歲;Ⅲ度內痔23 例、Ⅳ度內痔1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肛門指檢確診為重癥痔瘡;內痔分級在Ⅲ~Ⅳ度,痔瘡數量1~2 個。排除標準:既往有痔瘡手術史、以外痔為主的混合痔、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等。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患者取側臥位,采用骶部麻醉,擴張肛門,暴露痔核,放射狀切開外痔,剪去痔組織[4]。觀察組采用微創痔瘡手術,患者取側 臥位,行蛛網膜下腔麻醉,擴肛,將脫垂的痔瘡復位,再次導入擴肛器,移去內栓,將絲線固定于肛門旁,碘伏消毒齒狀線上方,使用肛鏡縫扎器于齒狀線上方2.0 cm 約9:00 方向進針,用2-0 號線荷包縫合,深度達肌層即可,于3:00 方向交叉帶入7 號絲線,出肛鏡縫扎器,再次擴肛,置入吻合器,將釘鉆頭深入至荷包線上端,收緊荷包打結,使用帶線器收緊吻合器側孔與荷包縫線的尾端,吻合器導入肛管內,牽拉荷包線并關閉吻合器,直至指針指向紅色,釘鉆頭深度達4 cm,保持吻合器閉合狀態30 s,取出吻合器,檢查內痔黏膜環是否完整,有無搏動性出血,若發現搏動性出血用3 號絲線 8 字縫合,置入止血紗布,隔日取出[5]。兩組術后均常規抗感染、止痛等,禁食及控制排便12 h。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各項手術指標、手術前后VAS 評分及術后3 個月Wexner評分。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癥狀消失,復查無內痔及外痔;顯效:癥狀明顯減輕,復查基本無內痔及外痔,或痔核縮短>70%;有效:癥狀有所減輕,復查內痔及外痔部分消失,痔核萎縮40%~70%;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復查內痔及外痔仍存在,痔核萎縮<40%[6]。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面水腫消退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分別于術前、術后3 d、術后7 d采用VAS 評分評價患者疼痛程度。于術后3 個月,采用Wexner 評分評價患者肛門失禁嚴重度,總分20 分,評分越高患者肛門失禁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創面水腫消退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及術后3 個月Wexner 評分比較術前,兩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7 d,觀察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觀察組Wexner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及術后3 個月Wexner 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及術后3 個月Wexner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aP<0.05
痔瘡的發病機制復雜,一般認為與直腸下段黏膜與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形成靜脈團有關,近年來“肛墊下移”學說逐漸成為主流痔瘡發病理論,指導臨床治療[7]。重癥痔瘡是痔瘡的嚴重階段,病情發展到重癥階段,保守藥物治療的效果較差,需要行手術治療。以往臨床多采用傳統痔瘡切開并剝離手術,創傷大,出血量多,若操作不當可影響肛門括約肌功能,造成術后排便障礙[8]。微創手術是臨床發展的趨勢,微創痔瘡手術通過吻合器,將下移的痔及直腸黏膜固定于正常的解剖位置,環形切除痔瘡及周圍組織,創傷小,操作簡便,能對痔瘡的切除徹底,且能控制切割深度,減少對肛門括約肌的損傷,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尤其適用于Ⅲ度和Ⅳ度內痔[9,10]。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痔瘡手術的優勢更為明顯,通過吻合器與縫線相配合,明顯減少了出血量,減少切割損傷,能加快術后康復速度,并將松落肛墊復位,保留了完整的肛墊及齒狀線,提升了術后恢復質量,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11]。但值得注意的是微創痔瘡手術的遠期療效仍存在差異,無法阻止痔瘡復發,需進一步輔助其他治療方法提升遠期療效[12]。
綜上所述,微創痔瘡手術治療重癥痔瘡的臨床療效確切,手術創傷小,疼痛輕,術后恢復快,治愈率高,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