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上皮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乳腺小葉和乳腺導管,可引起乳腺小葉癌和乳腺導管癌,這在女性中很常見[1,2]。本研究將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乳腺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心理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指導在乳腺癌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乳腺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 例。實驗組年齡30~69 歲,平均年齡(44.21±9.01)歲;臨床分期:Ⅰ期15 例、Ⅱ期10 例、Ⅲ期5 例。對照組年齡30~67 歲,平均年齡(44.21±8.12)歲;臨床分期:Ⅰ期14 例、Ⅱ期10 例、Ⅲ期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術后給予心理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指導。
1.2.1 心理護理 乳房屬于女性的第二性特征,特別是對一些年輕女性來說,乳房切除后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有患者擔心這可能會導致夫妻感情不和。因此,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此外,醫護人員要用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耐心地向患者講解乳腺癌知識和乳腺癌手術后的康復情況,打消患者術后的顧慮。
1.2.2 康復護理指導 康復護理指導包括醫療康復護理、生活康復護理及康復訓練,具體如下。
1.2.2.1 醫療康復護理 ①引流管護理:術后應確保負壓引流管通暢,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出現滑脫;觀察引流量的變化,一般術后引流量應<100 ml,引流管拔除時間至少為48 h,并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合理時間間隔內延長引流管拔除時間。②并發癥預防:當患者接受乳腺癌切除術后,醫護人員亦應積極預防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醫護人員需要借助胸部繃帶、繃帶等對手術部位進行包扎,包扎時間應控制在48~72 h,以確保皮膚貼近胸壁,從而加快手術傷口愈合。隨時觀察可能出現的胸悶、呼吸窘迫等問題。如果繃帶太松,應該立即重新包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患者四肢膚色變為紫色,說明患者肘部血管受壓。此時要調整繃帶的緊固度,防止靜脈血栓的發生。③疼痛護理:由于乳腺癌切除是一項創傷性手術,術后患者通常會有難以忍受的疼痛。因此,在康復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的鎮痛護理,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保障。
1.2.2.2 生活康復護理 乳腺癌手術后要特別注意患者的飲食。乳腺癌患者日常飲食的主要原則是高蛋白、低脂肪,一旦出現水腫問題,應減少食鹽攝入量。術后康復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飲食的多樣化,不能偏食,要注意營養搭配,杜絕油炸食品。從中醫理論上講,就是補氣、養血、調氣,從而促進乳腺癌患者術后的康復。
1.2.2.3 康復訓練 乳腺癌術后康復的速度與術后康復護理直接相關。因此,除了需要依靠外部因素來促進康復外,患者還應該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包括梳頭操、爬墻、上肢旋轉等。①梳頭操:可以在醫院進行梳頭運動,患者的外側上肢支撐在床頭柜上,然后身體挺直,循序漸進地梳理頭發,動作不要太快。②爬墻法:要求患者面向墻壁筆直站立,然后舉起雙手。一般來說,患者應該確保1 d可以多做幾次,并盡量使每次運動都比之前更有力。③上肢擺動運動:患者坐于椅子上,上臂自然下垂擺動,直到患者手臂放松。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方式,即從活動量較少的康復訓練開始,再逐步選擇一些強度較大的運動,這樣既能有效讓患者充分運動,又能有效幫助患者康復。此時,患者也要改善自己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家屬開展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生理應激指標(血清皮質醇、去甲腎上腺素)、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焦慮評分采用SAS進行判定,評分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抑郁評分采用SDS 進行判定,評分越高,抑郁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生理應激指標及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血清皮質醇、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及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血清皮質醇、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及SAS 評分、SDS 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實驗 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生理應激指標及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生理應激指標及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70.00%(21/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住院時間為(6.56± 1.41)d,短于對照組的(9.41±2.45)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無論患者選擇哪種手術方式,都要做好術后康復。對于乳腺癌手術患者來說,患者需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因此,無論是醫療層面的術后康復護理,還是生活層面的術后康復護理,都需要醫務人員和患者家屬的重視。因此,乳腺癌術后應同時進行醫療康復護理和生活康復護理。
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會受損,如關節活動受限、上肢淋巴水腫等。此時,患者需要在專業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有序訓練四肢,讓淋巴、血液回流、上肢功能逐步恢復正常[3-8]。另外,乳腺癌手術患者在整個圍手術期的心理變化大多是負面的,特別是對于全乳房切除術患者,心理落差很大。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心理護理在護理過程中可以起到支持、鼓勵、安撫和引導患者的積極作用。同時,護士需要熟悉和掌握所有護理流程和操作方法,具有高度的護理責任感,為患者提供有效、及時的心理護理[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血清皮質醇、去甲腎上腺素、SAS 評分、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術后實施心理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指導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降低生理應激水平,加速患者術后恢復,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