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麗
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患病,或血糖不能嚴格平穩(wěn)控制在正常水平時,容易出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各種并發(fā)癥。糖尿病腎病是由于長期血糖升高導致腎臟血管受損所致,主要危害包括有害物質不能正常排出,而蛋白質等有用物質排出,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還可能導致嚴重的腎功能障礙,甚至尿毒 癥[1,2]。因此,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不容小覷。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患者病程長,病程中血糖控制不佳,造成腎臟損害,繼而發(fā)生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對患者的身體危害極大,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護理,以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糖尿病腎病對人體危害極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應盡快引起重視[3]。糖尿病腎病進展迅速,應盡快控制。在臨床治療中發(fā)現,很多患者都是在晚期確診,這對本病的治療非常不利。掌握一些早期癥狀,便于患者早期發(fā)現和治療。另外,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康復護理。本研究選擇本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6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入組對象,探討個性化康復護理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入本院2018 年10 月~ 2020 年10 月收治的66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個性化康復組和普通干預組,每組33 例。個性化康復組男22 例,女11 例;年齡46~73 歲,平均年齡(62.24±5.42)歲;糖尿病病程4~9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7.23±1.42)年。普通干預組男21 例,女12 例;年齡43~76 歲,平均年齡(63.32± 6.79)歲;糖尿病病程3~10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7.13± 1.5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普通干預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相應對癥處理措施。
1.2.2 個性化康復組 采用個性化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在實際護理工作中,相關護理人員要盡量與患者溝通,讓患者疏通自身不良心理,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②個性化飲食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并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結構,嚴格控制每日蛋白質攝入量,一般以0.6~0.8 g/(kg·d)為最佳,督促患者減少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等食物攝入量。③個性化癥狀護理措施:糖尿病腎病患者不僅有常規(guī)的糖尿病癥狀,還存在水腫、尿蛋白超標等癥狀,護士應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護理,提高每例患者的治療質量。④認知護理:護士首先要樹立和糾正患者對糖尿病腎病的正確認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實際生活情況,全面講解糖尿病腎病的病因、影響因素、治療過程、治療效果、護理內容和注意事項,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清醒的認識,了解治療護理措施的重要性。同時,護理人員要讓患者認識到糖尿病腎病的可治愈性以及良好預后對隨訪生活的重要性,讓患者樹立正確認識,積極跟隨醫(yī)護人員的相關操作。⑤生活指導:護士應調查和評價患者目前的生活狀況,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與疾病發(fā)生和治療相關的影響因素,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醫(yī)務人員要依靠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引導患者戒除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吸煙、飲酒等,幫助患者始終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生理和心理上的改變。⑥鍛煉指導:護士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加強患者的鍛煉,引導患者循序漸進地開展戶外運動,拓寬心情,同時鍛煉身體素質。運動治療的原則是:適度、規(guī)律性、個性化。體育鍛煉方案應當由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患者制定。運動的目的是鍛煉身體,30 min/d,比如慢跑、散步、騎自行車、游泳。但是,體育活動要適應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活動。運動要融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盡可能的減少坐車和乘電梯,轉而選擇走路和爬樓梯。運動強度可以由運動后1 h 的心率和最大的期望心率之間的關系來估算。在血糖穩(wěn)定時,護理人員要引導患者進行低到中強度的鍛煉,并引導患者有規(guī)律地進行適當的鍛煉,以減少血糖、控制或減輕體重。另外,因為運動后血糖會持續(xù)穩(wěn)定48 h 左右,所以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和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該在鍛煉之前攝入適量的食品,以避免在鍛煉過程中或鍛煉后出現低血糖。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定量表進行評定。
1.3.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和抑郁情緒 采用SAS 量表及SDS 量表評定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越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越輕。
1.3.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 腎功能指標包括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個性化康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100.00%(33/33),普通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2.73%(24/33)。個性化康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普通干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421,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比較 個性化康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SDS 評分分別為(47.34± 3.24)、(47.22±3.72)分,普通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的SAS、SDS 評分分別為(58.22±4.32)、(59.52±4.62)分。個性化康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SDS 評分均低于普通干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本組護理前,且個性化康復組患者的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普通干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普通干預組護理后比較,bP<0.05
在臨床上,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紊亂的代謝性疾病,發(fā)病后通常會出現暴飲暴食、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等癥狀。一般來說,糖尿病本身不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影響。然而,糖尿病引起的并發(fā)癥對患者自身的危害極其嚴重,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在糖尿病的眾多并發(fā)癥中,腎病是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并發(fā)癥,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極易發(fā)生腎功能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5]。因此,除了對癥治療外,還應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6]。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越來越高。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對患者危害極大,它的進展非常快,許多患者一旦確診就進入晚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代謝紊亂復雜,治療難度較大。①腎小球硬化:糖尿病腎病可導致腎小球硬化,高血糖損害腎毛細血管,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導致腎小球硬化,腎濾過功能下降,人體內的很多廢物不能排出體外,最終發(fā)展成尿毒癥,還會出現高血壓癥狀,高血壓和糖尿病會加速腎臟損傷的進程,高血壓、高血糖和腎病是相互促進的,使糖尿病腎病進展迅速,難以治療。②膀胱無力:當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加重時,會損害局部神經,造成局部神經紊亂,導致膀胱收縮乏力,尿液無法清除干凈,尿液不能清除干凈,尿液堆積,膀胱內滋生大量細菌,容易引起膀胱炎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③危害神經:糖尿病腎病病程的發(fā)展會損害患者的神經,會出現神經系統(tǒng)疾病、肢體麻木、燒灼感等。嚴重的患者可能會有失眠、神經紊亂、持續(xù)的神經興奮和難以入睡的癥狀[7,8]。④危害視力:腎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相互促進、相互惡化,糖尿病腎病患者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易合并高血壓,高血壓會損害患者的眼球,高血壓對眼睛造成太大的壓力,從而導致白內障和其他眼科疾病,患者看東西時是模糊的,嚴重的患者可能致盲。
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康復護理過程中,護士在常規(guī)飲食、藥物護理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患者的疾病認知、心理狀態(tài)、生活習慣、運動等措施進行護理。在拓展患者護理內容的同時,更加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促使患者始終生活在健康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最終達到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目的[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康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普通干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個性化康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SDS 評分均低于普通干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本組護理前,且個性化康復組患者的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低于普通干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個性化康復護理可獲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負面情緒的緩解和腎功能的改善,是值得推廣的一種康復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