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麟怡
腎小球疾病是一種常見于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發癥,該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糖含量不穩定,從而導致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提高,使得腎小球的基底膜會出現一定的損傷反應,導致腎小球發生硬化,增加了尿蛋白的含量[1]。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的診斷檢測主要是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由于正常人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與腎小球疾病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采用該檢驗方式是一種靈敏度較高的指標,不僅能夠對早期糖尿病腎損傷的嚴重程度及發展情況進行有效準確的反應,還能夠對糖尿病腎病進行預測和診斷,判斷腎小球疾病的嚴重程度,從而采取相關的干預措施進行治療,防止病情加重,有利于患者的預后[2,3]。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檢驗診斷腎小球疾病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00 例確診為腎小球疾病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一時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100 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54 例,女46 例;平均年齡(53.72± 4.17)歲;病程0~6 年的患者42 例,病程>6 年的患者58 例。對照組男53 例,女47 例;平均年齡(52.85± 4.0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已排除具有精神病史及其他大型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檢查前保持空腹狀態,并且告知其在檢查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在檢查前需要排空膀胱,徹底排空晨尿,然后再飲用300 ml 的飲用水,1 h 左右收集患者10 ml 左右的尿液,將尿液樣本送往離心室進行相關檢驗。對尿液樣本進行離心運動,時間為10 min,控制速率為3000 r/min,然后將離心處理好的樣本放入溫度為-20℃的恒溫箱中進行保存。經過24 h 后將樣本取出,將其放置在干凈的容器中,放入甲苯,控制尿液和防腐劑的比例在100∶0.5,使其充分混合,然后采用2 ml 的混合液滴入試管中,將上層的甲苯除去后開始離心操作,同樣離心時間維持在10 min,并且控制速率為3000 r/min,吸取上層清液,放入溫度為-20℃的恒溫箱中進行保存。采用專業生化分析儀器對樣本進行檢測,檢測方法為放射免疫法,檢測時間一般≤24 h,檢測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標準流程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不同性別尿微量白蛋白陽性檢出率,比較觀察組不同病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陽性檢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不同性別的陽性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對照組,男性尿微量白蛋白陽性檢出率、女性尿微量白蛋白陽性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不同性別陽性檢出率比較(±s,%)

表1 兩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不同性別陽性檢出率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觀察組不同病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陽性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病程>6 年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陽性檢出率均高于病程0~6 年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病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陽性檢出率比較(±s,%)

表2 觀察組不同病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陽性檢出率比較(±s,%)
注:與0~6 年比較,aP<0.05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糖尿病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代謝綜合征,由于患者體內糖代謝發生紊亂,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出現問題,體內胰島素調節失控[4]。糖尿病主要多發生于老年人、肥胖人群等,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糖尿病也越來越有低齡化發展的趨勢[5]。糖尿病發生機制較復雜,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主要和遺傳、飲食習慣等有關,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餐、體重下降等,但是該病一般早期癥狀表現不明顯,而且一般血糖檢測受限較多,比如空腹和餐后血糖值區別較大,因此在糖尿病發生前期一般患者很少對某次較高血糖值引起重視,從而耽誤了臨床治療診斷時間[6]。而腎小球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糖尿病并發癥,該病發病早期由于對患者的損傷較輕,并且腎小球在此期間還未發生實質性的病變,因此臨床對于該病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患者主要是在體檢過程中發現患病[7]。腎小球疾病患者若不能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腎小球上的電荷會明顯降低,從而導致過濾膜上的孔徑會隨著病程不斷擴大,使腎小球功能出現異常,會導致其基底膜出現增厚反應,從而對腎小球的正常過濾含量產生破壞,使得尿微量白蛋白滲入到尿液當中從而形成蛋白尿[8]。腎小球疾病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癥狀,使其腎臟功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惡化,所以對于腎小球疾病的有效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尿微量白蛋白主要是作為糖尿病及慢性腎病的診斷指標之一,其是血液中一種正常的蛋白質,該細胞主要是由肝臟實質細胞所合成的,一般在正常人的生理條件下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極少,主要是反應人體腎臟異常滲漏蛋白質的情況,該蛋白質主要是用于反映早期腎病、腎臟損傷的一個指標,同時也是檢測早期腎病最敏感和最可靠的診斷指標之一[9]。尿微量白蛋白檢驗主要是通過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進行檢驗,從而判斷患者腎臟的損傷程度,因為腎小球疾病患者的腎小球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且腎小球過濾膜的電荷功能也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濾孔隨著病程的發展出現擴張現象,導致患者尿中白蛋白排出比例較大,所以臨床上可采用這一指標對患者的腎小球情況進行檢測,從而做出相關的診斷治療[10]。尿微量白蛋白檢驗主要是通過患者空腹狀態下排空尿液,同時再飲用一定量的水,然后再采集和檢測尿液,采用專業離心設備對尿液樣本進行離心操作,控制標準離心時間和速率,并且離心完成后再將尿液樣本進行恒溫保存,經過24 h 后提取保存的樣本,并加入防腐劑進行混合,然后取一定量的混合液去除防腐劑后再次進行離心操作,同樣需要控制離心時間和速度,離心完成后再將樣本放入恒溫箱內進行保存,之后對保存的樣本采用專業生化分析儀器進行檢測,一般臨床上采用的檢測方法為放射免疫法,同時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檢測標準進行操作,從而記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且根據患者的病程判斷患者的陽性水平。
綜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對腎小球疾病有較好的診斷效果,能夠為患者的預后及后續治療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和指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