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四忠
近年來,乳腺癌為女性人群中很常見的惡性腫瘤,因乳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很難被患者及時察覺,很容易耽誤最佳治療時間[1]。乳腺癌早期是可以通過體檢或者乳腺癌篩查檢測出來并確診。乳腺癌患者的組織學分級、腫瘤大小以及可能出現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等情況會對疾病后期治療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對臨床醫學快速準確地識別疾病情況有了嚴格的要求,對患者的乳腺癌臨床治療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在臨床中,乳腺癌癥狀表現主要為:①患者乳腺出現腫塊;②患者乳頭有液體滲出;③患者出現腋窩淋巴結癥狀。乳腺癌主要分為兩種:良性和惡性。乳腺癌惡性腫瘤在所有腫瘤中占比高達22%,其中部分腫瘤必須依靠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嚴重帶來了困擾,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為了在乳腺癌的治療中確定癌細胞擴散程度和最佳手術治療方案、時間以及預期治療效果,本院在乳腺癌病理診斷中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能快速高效的分辨出疾病情況,制定專項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2]。本文就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在乳腺癌病理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4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80 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ER(+)PR(+)組和ER(-)PR(-)組,各90 例。其中,ER(+)PR(+)組患者ER 和PR 均為陽性,年齡36~65 歲,平均年齡(46.1±7.4)歲;ER(-)PR(-)組患者ER 和PR 均為陰性,年齡39~67 歲,平均年齡(47.3±6.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經過本院確診后均有大小、病情程度不一的乳腺腫塊;②硬度和活動度均不佳;③患者年齡35~70 歲;④患者知曉本研究,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患有其他遺傳病史;②患者精神狀態不佳;③患者主觀意識模糊;④患者依從性差,影響治療效果。
1.3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接受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然后進行手術,將乳腺組織全部切除,在切除的組織中選取適量的組織標本,將標本浸泡在10%的中性甲醛中固定,石蠟包埋,并對組織進行切片。針對患者的切片進行HE 染色、ABC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和DAB 顯色處理,利用蘇木素進行第2 次染色,對標本病理變化進行檢測[3]。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C-erbB-2 陽性檢出率以及腋窩淋巴結轉移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C-erbB-2 陽性陽性檢出率比較 ER(+)PR(+)組患者的 C-erbB-2 陽性檢出率明顯低于ER(-)PR(-)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C-erbB-2 陽性陽性檢出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比較 ER(+)PR(+)組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30 例(33.3%),未轉移60 例(66.7%);ER(-)PR(-) 組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49 例(54.4%),未轉移41 例(45.6%)。ER(+)PR(+)組患者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低于ER(-)P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44,P=0.004<0.05)。
因乳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很難被患者及時察覺到,很容易耽誤最佳治療時間。乳腺癌早期可以通過體檢或者乳腺癌篩查檢測出來并確診,在臨床治療中癥狀一般表現有:①患者乳腺出現腫塊,臨床醫護人員診斷早期乳腺癌就是通過觀察腫塊,在臨床醫學上80%的診斷依據為乳腺腫塊?;颊咴诔霈F腫塊時是無意識的,腫塊主要表現為質硬、邊緣沒有規則、腫塊部位皮膚比較粗糙,部分患者在出現腫塊時有疼痛感,少部分患者無疼痛感。②患者乳頭有液體滲出,在非妊娠期女性如果乳頭有少量液體滲出,為臨床疑似患乳腺癌的早期判定標準之一,主要是患者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增生、乳腺導管擴張等因素都會引起乳頭液體滲出。若患者表現為單側單孔呈流血性的液體滲出,醫護人員要進一步監測有液體滲出的乳頭側面是否有腫塊,如果有腫塊需要進一步經過專業檢測,最終確診結果。③腋窩淋巴結,當乳腺癌患者發覺乳腺部位出現不適的感覺,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時,如果是初期,患者疼痛一側的腋窩淋巴結會有明顯腫大的跡象出現,硬塊可以用手推動;隨著病情進一步蔓延,腋窩淋巴結可能已經融合在一起,對皮膚或者附近其他組織形成粘連,引起大面積病發癌細胞,乳腺癌細胞可以跟隨淋巴結的轉移而蔓延到全身,也可以隨著患者血液流動進行轉移。在臨床醫學診斷中[4-7],要監測患者乳腺組織中ER、PR 的水平。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在臨床逐步開始試驗,主要在檢測癌細胞方面有著敏感性高、定位精準的特點優勢,相較之前的檢測方法,更加智能化,也能快速的確診患者癌細胞分層等級,將功能性和癌細胞形態變化檢測融合在一起,給臨床病理學的研究提高了應用價值,在臨床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能夠快速讓醫護人員對腫瘤的位置和形態有更直接的判斷,對患者制定適合的手術治療方案[8]。根據上述結果來看,ER、PR為陽性的患者生存時間比ER、PR 為陰性的患者生存時間長,治療后預期效果也更加理想,C-erbB-2 基因所編碼蛋白分子量是185 kDa,穿膜蛋白是一種表面生長因子受體,其擴展速度相當快[9,10]。本研究結果顯示,ER(+)PR(+)組患者的 C-erbB-2 陽性檢出率28.9%明顯低于ER(-)PR(-)組的7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ER(+)PR(+)組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30 例(33.3%),未轉移60 例(66.7%);ER(-)PR(-)組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49 例(54.4%),未轉移41 例(45.6%)。ER(+)PR(+)組患者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低于ER(-)P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44,P=0.004<0.05)。
綜上所述,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在乳腺癌病理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用來評估患者的內分泌情況、治療后的可預見效果及預期目標,也方便醫護人員全面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和確診手術方案,對患者的乳腺癌嚴重程度、病情改變狀態、速度以及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對整個治療過程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在臨床醫學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