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仁芳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常見疾病,咳嗽患者中慢性咳嗽所占比例達到30%~40%,氣候異常、環境污染是引起該疾病的主要因素?;颊咝夭縓 線觀察無異常,表現為頑固性咳嗽,咳嗽時間多>8 周,如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可能引發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及日常生活[1]。目前,慢性咳嗽臨床多以解痙、抗炎、鎮咳等治療為主,但常規鎮咳化痰藥物、抗菌藥物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還可能造成抗生素濫用,浪費醫療資源,因此,探尋安全、有效的慢性咳嗽治療方案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特收集本院收治的193 例慢性咳嗽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復方甲氧那明膠囊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93 例慢性咳嗽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96 例)及觀察組(97 例)。對照組:男47 例,女49 例;年齡18~73 歲,平均年齡(45.5±9.3)歲。觀察組:男48 例,女49 例;年齡20~72 歲,平均年齡(46.0±8.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與慢性咳嗽相關診斷標準符合,咳嗽時間>8 周;②胸部X 線檢查、血常規檢查無異常表現;③氣道激發實驗檢查、肺功能結果為陰性;④入院前未接受抗病毒、抗生素藥物治療;⑤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且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2 排除標準 ①藥物過敏;②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③心 臟病、肝腎疾病、惡性腫瘤;④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溝通障礙;⑤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阿奇霉素片(上?,F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77)治療,溫水口服,0.5 g/次,1 次/d,用藥3 d 后,停藥4 d,再繼續用藥;連續用藥14 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復方甲氧那明膠囊[商品名:阿斯美,第一三共制藥(上海)有限公 司,國藥準字H20033669,規格:鹽酸甲氧那明12.5 mg,那可丁7 mg,氨茶堿25 mg,馬來酸氯苯那敏2 mg],溫水口服,2 粒/次,3 次/d,連續用藥14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以《鎮咳平喘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為依據,①觀察患者咳嗽癥狀:0 分表示患者無咳嗽癥狀;1 分表示患者存在輕度間歇性咳嗽,但對生活無明顯影響;2 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咳嗽;3 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咳嗽,且夜間咳嗽癥狀加重,嚴重影響生活。②觀察患者痰量:0 分表示患者無咳痰;1 分表示患者夜間存在輕度咳痰,咳痰量在5~50 ml;2 分表示患者存在夜間咳痰癥狀,咳痰量在51~100 ml;3 分表示患者存在嚴重咳嗽,且夜間加重,咳痰量>100 ml。③觀察患者喘息癥狀:0 分表示患者無喘息癥狀;1 分表示患者存在輕度喘息癥狀,但對呼吸、睡眠無明顯影響;2 分表示患者喘息比輕度癥狀稍重,但仍不明顯;3 分表示患者存在明顯喘息,對睡眠存在嚴重影響,且無法平躺。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癥狀評分改善>80%;有效:患者癥狀評分改善60%~80%;無效:患者癥狀評分改善<6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不良反應包括乏力、惡心、嗜睡、頭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發生 8 例(8.33%)惡心,5 例(5.21%)乏力,5 例(5.21%)頭暈,3 例(3.13%)嗜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88%(21/96);觀察組發生3 例(3.09%)惡心,3 例(3.09%)頭暈,3 例(3.09%)嗜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28%(9/9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8318,P=0.0157<0.05)。
目前,關于慢性咳嗽發病原因臨床尚無明確定論,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慢性咳嗽病程時間長,對患者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骨骼及循環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必須及時使用有效藥物進行治療,以免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研究表 明[3],病毒感染引起慢性咳嗽患者達到25%,哮喘感染氣道高反應患者33%存在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2%存在慢性咳嗽,鼻后滴漏綜合征患者18%存在慢性咳嗽,癥狀性胃食管反流患者10%存在慢性咳嗽。美國研究資料統計[4],不吸煙群體中慢性咳嗽患者達14%~23%,可見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鼻后滴漏綜合征、咳嗽變異性哮喘與慢性咳嗽密切相關。由于患者除長時間咳嗽外無其他明顯臨床癥狀,且X 線胸片觀察未發現病變,僅依靠患者長時間咳嗽難以作為臨床診斷依據,無法確診,臨床容易與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誤診,在治療時大量使用抗菌藥物,不僅可能出現耐藥性,延誤患者病情治療,加重患者身體痛苦,還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臨床試驗證明[5],患者呼吸道受病毒感染時會損傷氣管上皮細胞,引起氣道高反應性及氣道炎癥,再經內皮細胞、上皮細胞、單核細胞介入,出現T 細胞介導適應性免疫反應及非特異性反應,最終引起氣道炎癥。一般情況下,上呼吸道因單純病毒性感染而引起支氣管高反應性恢復時間多在7 周左右。在咳嗽過程中氣管中氣體出現高速流動,損傷患者氣道、聲門、咽喉部,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加之,隨著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排放,空氣質量日漸下降,氣道黏膜受物理化學性影響,多存在持續性無菌性炎癥,損傷患者機體細胞,因此,在臨床治療時多以抗炎、抗感染為主。復方甲氧那明膠囊屬于復方制劑,含鹽酸甲氧那明12.5 mg、那可丁7 mg、氨茶堿25 mg、馬來酸氯苯那敏2 mg,其中鹽酸甲氧那明抗敏效果理想,不僅可緩解患者氣道局部刺激,對β 腎上腺素受體具有直接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避免氣道高反應性升高,促進呼吸道痰液排除,緩解氣道阻塞。鹽酸甲氧那明具有良好抗過敏效果,避免產生局部刺激作用[6]。那可丁中所含的異喹啉類生物堿,對呼吸道炎癥反應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可有效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屬于外周鎮咳藥,多用于痙攣性咳嗽、過敏性咳嗽、發作性咳嗽等特殊疾病治療[7]。氨茶堿屬于復鹽,由乙 二胺、茶堿組成,茶堿具有利尿效果,可改善患者支氣管黏膜水腫,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從而減輕患者咳嗽癥狀,而乙二胺具有良好溶水性,吸收性更 好[8]。研究表明[9],5~10 mg/L 氨茶堿就可達到良好抗炎效果,使患者體內組蛋白去乙酰基轉移酶升高,有效抑制白介素(IL)-8、IL-6、干擾素-γ 等多種炎癥因子和炎癥細胞,阻止蛋白乙酰基化。馬來酸氯苯那敏屬于抗組胺藥,競爭性阻斷組胺H1受體較強,在組胺、組胺樣物質中拮抗效果較好,且對下調氣道炎癥反應、氣道上皮細胞活性具有良好調節作用,從而抑制炎癥介質、粘附分子表達[10-12]。鹽酸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堿、馬來酸氯苯那敏成分相互作用,共同協作,可起到良好平喘、祛痰、止咳效果。一般情況下,用藥3 d 就可有效緩解患者咳嗽癥狀,7 d 后患者病情可起到顯著改善效果。
本研究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復方甲氧那明膠囊在慢性咳嗽治療中具有良好效果,具有明顯治療優勢。
綜上所述,慢性咳嗽采取復方甲氧那明膠囊進行治療,臨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有效性、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