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蕾
急性腦梗死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且嚴重的一種腦血管疾病,這種病癥不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而且致殘率和致死率也相對較高[1]。發病后會對患者產生嚴重的身心影響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全面的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為有效提升對該病癥治療的臨床效果,需全方位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氯吡格雷屬于臨床上治療腦梗死常用的藥物之一,而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在臨床治療中可有效的發揮抗氧化的作用,能充分減少人的腦缺血和腦水腫癥狀,對改善腦組織損傷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主要研究將氯吡格雷和依達拉奉兩種藥物應用在腦梗死治療中所發揮的治療作用,詳見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于2020 年1 月~ 2021 年1 月收治的72 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 例。觀察組中男18 例,女18 例,年齡55~85 歲,平均年齡(71.05±10.41)歲,發病到入院時間1~3 h,平均發病到入院時間(2.04±0.45)h;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9 例,年齡58~87 歲,平均年齡(72.08±10.97)歲,發病到入院時間1~3 h,平均發病到入院時間(2.31±0.46)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符合《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患者及家屬簽字《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本文患者經過診斷均被確診為腦梗死,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當中的標準[3];所有患者均存在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診斷依據;③發病到入院時間均≤6 h[4];所有患者有完整的臨床資料,且家屬的配合度較高。
1.2.2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的腦出血及其他嚴重顱內病變者[5];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心臟、肝臟、腎臟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6];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患者[7];同期參與其他研究的患者;對本文所應用的治療藥物不耐受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治療,入院以后常規對患者進行治療,需要積極的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和血糖水平,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力,調節患者的血脂水平,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應用敏感性的鈣離子拮抗劑進行治療。同時對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 次/d。
1.3.2 觀察組 采用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92) 治療,基礎治療和氯吡格雷的用藥情況與對照組基本一致。依達拉奉選擇30 mg加入到濃度為25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2 次/d。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均不應用其他的腦血管改善藥物,但可以酌情的使用降壓藥物和降糖藥物來控制患者的血壓和血糖水平。兩組患者同樣持續用藥2 周為1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療效判定標準: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全國第4 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所制定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用中國卒中量表(GSS)分標準將患者的治療療效分為痊愈、顯效、好轉和無效4 個等級[8]:痊愈:經過治療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可以實現生活自理,病殘程度達到0 級,肌力恢復到Ⅴ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的改善,GSS 評分減少>21 分,病殘程度為1~3 級,肌力恢復到Ⅳ級;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GSS 評分減少的8~20 分之間,肌理恢復Ⅱ~Ⅲ級;無效:經過治療以后,患者的臨床效果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QOL 評分法[9]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患者神經功能通過NIHSS 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評價,該評分為0~42 分,評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1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臨床療效比較[n(%)]
2.2 生活質量與神經功能 治療前,兩組患者QOL、NIHS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QOL、NIHSS 評分分別為(52.13±3.12)、(7.25±2.11)分,均優于對照組的(46.22±4.05)、(12.02± 2.35)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腦梗死是臨床上神經內科當中十分危重且常見的一種病癥,這種疾病發病迅速,病情進展較快,不僅這才率高,死亡率也很高,發病之后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11]。急性腦梗死發病后幾分鐘之內就會出現局部腦組織缺血和不可逆的壞死,這就會導致患者發病以后逐漸向周圍擴散,患者會形成缺血半暗帶。腦梗死的主要發病機制是細胞當中的鈣出現超載,表現出炎性反應,同時也存在興奮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的刺激,這會使得患者形成血栓或者細胞壞死等表現。
急性腦梗死發病急驟,且病情進展迅速,通常患者會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達到病情的高峰,發病后患者會出現偏癱,失語等相關的神經功能癥狀[12]。臨床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時做好早期溶栓治療工作十分必要,這能幫助患者促進血流的也能促進缺血發暗帶的受傷神經元的恢復。為了更好的促進對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本文主要研究將氯吡格雷和依達拉奉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在腦梗死治療當中,通過研究可得: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QOL、NIHSS 評分分別為(52.13±3.12)、(7.25±2.11)分,均優于對照組的(46.22±4.05)、(12.02±2.35)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可以有效的提高腦梗死患者治療的療效,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也具有良好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種噻吩吡啶類衍生物,藥物能夠通過和血小板表面的ADP 受體結合來實現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這能有效的避免血栓生成,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治療腦梗死的常用藥物。依達拉奉是臨床上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劑,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發揮良好的抗氧化功效,也能實現對腦組織的保護作用,所以在治療中可以減少腦神經功能的損傷。在本次研究當中,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對患者應用依達拉奉能夠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相對于單純使用氯吡格雷而言效果更好。這主要是因為依達拉奉是一種批唑啉酮類化合物,在用藥過程中可以清除人的氧自由基,發揮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也可以實現對腦組織的保護作用,治療中可以充分的減輕缺血性水腫,改善腦組織損傷。通過這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發揮協同用藥的作用,將藥物價值和效果發揮到最大化,充分減輕了神經功能的損傷。
綜上所述,通過氯吡格雷和依達拉奉聯合應用在腦梗死的治療中能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