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喜
(莒南縣團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莒南 276616)
玉米是一種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的食物,對人體具有一定保健作用,除在食品領域外,在紡織、制藥、能源和工業等諸多領域均有廣泛應用[1]。玉米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種植玉米有利于推動農民增收,促進市場經濟繁榮[2]。因此,有必要在市場需求導向下,對玉米種植結構及布局進行優化,增強玉米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以此帶動制藥行業、食品加工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的發展,促進我國鄉村振興。
魯單510是北京金農種子科技有限公司經多代定向選育而成的新品種,兩年區試平均667 m2產鮮穗3 778.5 kg,綜合性狀優良。此次研究采用二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計方法,對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追肥量下魯單510主要農藝性狀和產量進行探究,以期為我國玉米高效、高產種植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
2020年6月,筆者于山東省莒南縣團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試驗田進行試驗。試驗材料為北京金農種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魯單510(編號為JN685),屬中熟雜交糯玉米。試驗地地勢平坦,土壤為棕壤,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層深厚,土壤肥力中等,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性能,pH值在6左右,適宜種植玉米。試驗中采取的耕作措施與田間管理水平與大田相同。
試驗為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以栽培密度為A因素,以氮肥追肥量為B因素。A因素設有5個處理(A1~A5),栽培密度分別為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B因素設有5個處理(B1~B5),氮肥追肥量分別為0、187.5、375.0、562.5、750.0 kg/hm2。各處理小區內種植3行,各行長5 m,行距設置為0.65 m,3行為一個處理,3次重復[3]。栽培前,施氮磷鉀質量比為26∶13∶16的摻混肥作為底肥,施肥量為500 kg/hm2。在小喇叭口期按照B因素各處理追加含氮量為46.4%的尿素,于各壟側10~15 cm處開設施肥溝,進行均勻條施,溝深5~8 cm,并覆土掩埋,其他管理措施與大田生產保持一致[4]。
1.3.1 生育期的測定。記錄播種期(實際播種日期)、出苗期(區內50%穴數幼苗出土且高度達到2 cm的日期)、散粉期(區內50%以上的雄穗主軸散粉的日期)、吐絲期(雌穗花絲從苞葉中伸出兩三厘米的日期)和成熟期(苞葉枯黃,籽粒乳線消失,形成黑色層的日期)時間。
1.3.2 植株性狀及穗部性狀的測定。玉米成熟后,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植株10株,測定株高、莖直徑、穗位高度,然后取平均值,并收獲不同栽培密度中間行10株果穗,風干后進行室內測產(10株總產量)。此研究所調查的主要農藝性狀包括株高、穗位高、莖直徑、單穗質量、穗長、行粒數、百粒質量等。
利用Excel軟件對基礎數據進行處理,并用DP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處理下玉米的出苗期相同,但散粉期、吐絲期、成熟期并不相同。在相同種植密度下,不同氮肥追肥量會對玉米的散粉期、吐絲期和成熟期造成影響,隨著氮肥施加量的增加,玉米的各生育時期呈現延長趨勢。

表1 不同栽培密度與氮肥追肥量對玉米物候期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A3B3處理組合下玉米株高最高,為321.6 cm;A2B4次 之,為316.6 cm;最 矮 的為A5B1處理組合,為283.3 cm。玉米穗位高度表現出明顯差異,A3B3處理組合下玉米穗位最高(145.3 cm),其次為A2B4(145.0 cm),穗位最矮的為A3B5處理(111.3 cm),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4.0 cm。A2B4、A3B3、A3B4處理組合的玉米莖直徑最大(為2.20 cm),A5B2處理組合下玉米莖直徑最?。?.50 cm),相差0.70 cm。在A1處理下,田間玉米倒伏率均為0;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田間玉米倒伏率增大。A3B2處理組合分蘗率最大,為4.2%;A1B5處理組合最小,為0.3%。玉米單穗質量差異表現明顯,A3B3處理組合單穗質量最大(為230.7 g),A1B4處理組合次之(為229.2 g),A5B1、A5B2處理組合單穗質量最小(為191.5 g),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9.2 g。在A1B4處理組合下穗長最大,為19.5 cm;A4B4、A4B5處理組合次之,為19.2 cm;A5B4處理組合穗長最小,為16.2 cm;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3 cm。A4B3處理組合行粒數最大,為42.3粒;A2B5處理組合行粒數最小,為35.3粒。A3B3處理組合百粒質量最大,為38.3 g;A1B2處理組合百粒質量最小,為34.5 g。

表2 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施肥量對玉米主要性狀的影響
由表3可知,A因素下不同處理間均具有顯著差異,玉米產量會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先增長后減少(A4>A5>A3>A2>A1),在A4栽培密度下達到最高產量(為12 952.5 kg/hm2),在A1栽培密度下產量最低(為8 361.0 kg/hm2)。

表3 不同栽培密度與氮肥追肥量對玉米產量影響的測驗結果
玉米產量會隨著氮肥追肥量的增加而先增長后減少(B3>B4>B2>B1>B5);在B3氮肥追肥量下玉米產量最高,為11 400.0 kg/hm2,且與其他組合表現出差異極顯著;在B5氮肥追肥量下,玉米產量最低,為10 704.0 kg/hm2,與其他組合間同樣表現為極顯著差異。
通過上述分析,綜合A、B因素不同處理組合來看,A4B3處理組合下的玉米產量最高,達到13 404.0 kg/hm2,而產量最低的是A1B1處理組合,產量僅有7 635.0 kg/hm2。
栽培密度是對玉米產量造成影響的關鍵因素之一。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大,玉米植株的株高、穗位高、莖直徑、單穗質量、百粒質量及小區產量均表現出先增后降趨勢。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大,植株個體間相互競爭養分,養分不足導致產量有所降低[5]。從產量來看,A4處理下玉米產量最高,達到12 952.5 kg/hm2;A1處理下玉米產量最低,為8 361.75 kg/hm2。由此可見,A4(67 500株/hm2)是最適宜魯單510的栽培密度。理論上栽培密度越大,小區內穗數越多,產量也會越大。但栽培密度過大會影響玉米群體冠層的光合性能,導致干物質積累減少,從而影響玉米產量。而栽培密度越小,小區內的植株總數越少,導致玉米雙苞率升高而出現減產[6]。
試驗結果顯示,隨著氮肥追肥量的增加,玉米植株的單穗質量、穗長、莖直徑、穗位高、百粒質量及產量均呈現出先增后減趨勢。原因在于氮肥施用量過高會導致土壤氮素過剩,造成玉米細胞壁變薄,玉米植株的光能作用下降,會加快光合產物的消耗,從而導致干物質積累減少而出現減產。適宜的氮肥追肥量能顯著提高玉米產量。在B3處理下,玉米單穗質量最大,為220.18 g,小區產量同樣最高,為11 400.0 kg/hm2。由此可以確定,375.0 kg/hm2是最適宜魯單510的氮肥追肥量??傮w來看,施加氮肥有助于魯單510產量的提升,原因在于適量的肥料有助于增強土壤肥力,加強植株對養分的吸收和利用。適宜的施肥量能夠促進玉米穗的生長,提高穗粒數,使產量得到提升[7]。同時,氮元素是蛋白質的重要組成成分,氮元素的增加有助于合成蛋白質,從而直接影響玉米產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