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昕鼎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自“十三 五”以來,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財政部、科技部等相繼出臺了系列政策法規,改革創新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方式,為有效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形成充滿活力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和運行機制起到了積極作用。結合廣播電視行業的科研經費管理情況,以及政策資料分析,本人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研究廣播電視科研經費政策
創新管理思路
研究政策要求,梳理執行路徑。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同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50號),這是在國家層面對新時期中央科研經費管理進行了創新部署和頂層設計;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2019年7月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于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這一系列科研機構、人員和經費改革舉措與新政的發布,為中央科研院所完善財政經費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改進方向,拉開了新時期科研經費管理格局的序幕。
立足廣播電視單位實際,做好查缺補漏。面對改革需求,按照履行法人主體責任,將政策與單位實際有機結合,做好制度的查缺補漏工作尤為重要。梳理政策要點,科研院所的差旅費、會議費、科研儀器設備采購、預算調劑、結余資金管理、間接費用、勞務費、橫向經費、科研績效管理和內部公開等需逐項完善和修訂,通過有效建立健全單位的科研經費制度,貫徹落實各項改革政策。
“因地制宜”,明確努力方向。中央級廣播電視行業的科研院所從事探索性、創造性的科學研究活動,應實事求是,堅持目標導向、成果導向、問題導向,聚焦單位短板弱項,努力激發和釋放財政科研經費的效能。為此,各科研院所需要不斷探索適應新形勢下創新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斷完善內部制度建設,依法依規加強預算績效管控,貫徹執行科研經費管理的相關政策,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遵守財經法規紀律,有效保障各項科研任務順利實施。
廣播電視行業科研經費管理
落實新政的舉措
建立和強化績效管理。近年來,廣播電視科研單位不斷深化認識,以提升科研經費績效為主線,以量化績效考核評價為抓手,努力探索適合中央科研單位的績效管理辦法:一是以績效目標為導向,實行全過程績效管理,基本建立“立項明確目標、過程緊盯執行、結項考核評價”的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二是以績效評價為抓手,通過開展項目自評、整體支出和重點專項等績效評價工作,探索實現科研績效“以評促建”的管理目標。在此過程中,各科研單位不斷加強財政科研資金的績效監控,提高績效管理能力和水平,促進科研工作提升效率、科研成果提升質量。
簡化完善科研經費管理。為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充分釋放創新活力,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在本輪改革中簡化完善科研經費管理是重點。其一,簡化預算編制,將會議費、差旅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三項合并;其二,下放預算調劑權限,賦予科研項目更大的自主權;其三,制定符合科研規律和特點的差旅費、會議費管理辦法;其四,完善間接費用管理辦法,在間接費用中對科研人員的績效支出不設比例限制,進一步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其五,制定勞務費管理辦法,明確勞務費開展范圍,對科研項目中所需勞務費預算按科研任務實際據實申報,不設比例限制;其六,制定轉化科技成果管理辦法,明確科研人員獲得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具體辦法。同時,廣電科研單位完善評價激勵機制,落實對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和其他對科技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
優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科研儀器是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本輪改革具體到采購管理上,一是擴大了科研儀器設備采購自主權,由科研人員采用詢價方式自行采購政府采購目錄內的科研儀器設備;二是進口科研儀器設備實行備案制管理,由科研院所自行組織擬采購進口設備的專家論證,不再需要經過財政部審批,極大地提高了執行效率;三是科研院所進口科學研究用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等優惠政策,有效節約了采購成本,提升了設備配置,體現了國家科研經費改革政策的實效。此外,在擴大采購自主權的同時,各單位進一步落實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的全程公開、透明、可追溯,讓設備采購可管可控。
完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落實主體責任。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的管理須依法依規,尊重科研工作特點,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為此,廣播電視行業近年來落實國家對科研院所科研經費的改革要求,從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為切入點,不斷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和資金安全管控,有效落實科研院所的主體責任,嚴禁大額現金支出,全面實行公務卡和銀行結算,勞務費和專家咨詢費均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發放,確保各項科研經費支出可查詢、可追溯。努力創新管理模式,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各級科研人員在信息化系統中跟蹤查詢其負責的項目經費執行情況,做到了科研課題項目經費執行信息公開、透明和便捷。以上一系列內控舉措,對科研專項經費執行安全、高效和規范起到了保障和促進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財政科研
經費管理的思路和方向
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放、管、服”為背景,不斷優化科研經費管理,提升科研實效,中央級廣播電視科研院所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思考,以科研經費法規制度為準繩,以保障科研業務為主線,以創新管理促發展,力求實現科研經費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高效協同運轉。
提升科研經費績效,構建科學高效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廣播電視科研經費績效有其特殊性,需要專項開展科研績效指標體系研究工作。其研究目標是按照國家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政策要求,結合中央科研院所科研活動業務特點和經費管理實際,研究構建科研績效和預算績效相結合,涵蓋所有科研項目(課題)和財政科研資金,分類別、多層次、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建立科研項目績效指標體系,探索完善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和模型,為實現績效評價管理、目標設置、執行監控及評價結果運用的全流程、全覆蓋綜合績效管理提供支撐。
遵循科研活動規律和特點,創新性促進科研經費管理。創新性、創造性和不可預見性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特點。對科研經費管理的探索、創新勢在必行:其一,對科研項目經費需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按不同類別、分層分級進行資金投入和管理,其中軟課題側重人員支出,充分體現科研人員的智力成本和價值。技術和產品開發類的硬課題項目,應保障科研經費的投入,同時加強成果監控和考核。其二,調整直接經費的結構,目前的改革主要注重具體科目的使用,可探索建立項目持續競爭和經費包干制,以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為前提,強調科學家的研究精神,強化單位主體責任,建立評價信用檔案,加大獎勵和懲戒。其三,推行科研成果考核結算制,以科研目標結果為導向,中央財政科研經費在項目啟動時僅撥付部分啟動資金,待研究任務完成且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取得成效后,再由財政部門根據財力和科技成果轉化額度,確定和補助其科研經費。
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實現科研經費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隨著大數據網絡電子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國家稅務總局全面推行電子發票,信息化、網絡化的工作模式優勢凸現。特別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絡辦公正成為一種工作新常態。由此,探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科研經費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應用,就凸顯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廣電科研單位應積極探索研究科研經費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建立同類科研項目經費預算執行管理大數據庫。項目結題驗收時,由系統自動生成經費驗收報表,所有經費執行痕跡均在系統中留存,方便科研和財務專家核查和審計,擺脫現行的全部提交紙質打印和復印項目驗收資料的繁瑣浪費流程,極大簡化優化了科研課題全流程的管理工作。同時,科研經費信息化大數據系統的使用,可較好地避免科研承擔單位執行過程中的主觀和隨意,有效提高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高效性,最終完成科研經費是服務并促進科研任務實現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