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嘉樂 周天新 姚振宇




摘 要:天津港高沙嶺港區航道建成后,大港航道外側與大沽沙航道、高沙嶺航道存在交匯水域,隨著各港區的不斷發展,船舶交通流密度隨之上升,交匯水域交通流尤為復雜,通航安全潛在風險較大。本文基于交匯水域交通流特征,分析交匯水域存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為不同港區航道未來規劃及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港航道;交匯水域;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U69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2)02-0040-03
目前高沙嶺港區正在開展5萬噸級航道建設,高沙嶺港航道建成后,與大港港區10萬噸級航道及大沽沙10萬噸級航道外側存在交匯水域(見圖1),隨著臨港港區、高沙嶺港區及大港港區的不斷發展,船舶通航密度也將隨之上升,對大港航道外側交匯水域風險管控措施研究也就勢在必行。
交匯水域北側與天津港十萬噸級錨地和LNG應急錨地(NO1臨時錨地)相鄰,交匯區東南和西南側分別與天津港8#臨時錨地和7#臨時錨地相鄰,交匯區西側為天津港6#錨地。
從交匯水域進出各港區船舶通常經由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或長山水道-天津港方向習慣航路(擬建定線制)進出港[1]。
1交匯水域附近交通流特征分布
交匯水域東側與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和長山水道-天津港習慣航路(規劃濱海西部水域新增船舶定線制第一分道通航制)相鄰,西側與大沽口港區、高沙嶺港區和大港港區航道(或其延長線)入口處水域相接,如圖2所示,交匯水域主要有以下幾個主要方向的交通流:
(1)大沽沙航道入口至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西端的大沽口港區進出港交通流;
(2)大沽沙航道入口至規劃渤海西部水域新增船舶定線制第一分道通航制西端的大沽口港區進出港交通流;
(3)大港航道入口至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西端的大港港區進出港交通流;
(4)大港航道入口至規劃渤海西部水域新增船舶定線制第一分道通航制西端的大港港區進出港交通流;
(5)規劃渤海西部水域新增船舶定線制第一分道通航制西端至天津新港主航道入口方向的天津新港進出港交通流;
(6)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西端至天津港3#錨地的錨泊船進港航路;
(7)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西端分別經由天津港3#錨地南北兩側至天津港1#、2#錨地的錨泊船進港航路;
(8)規劃渤海西部水域新增船舶定線制第一分道通航制西端分別經由天津港3#錨地南北兩側至天津港1#、2#錨地的錨泊船進港航路;
(9)天津港8#錨地東北部水域至大沽沙航道和大港航道入口處方向的大沽口港區和大港港區進出港交通流;
(10)天津港8#錨地東北部水域至天津港7#方向的錨泊船進港航路[2]。
2 交匯水域風險分析
2.1與錨地影響風險分析
如圖3所示,天津港現有NO.1 LNG臨時錨地位于大沽沙航道和大港航道入口與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西端的船舶直線進出港航路內,進出港需要轉向繞航方可避開該錨地,經由錨地東側水域或與3#十萬噸級錨地之間的水域通過該錨地。
船舶進港航路抽樣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現有通航環境下,大沽沙港區和大港港區經由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進港的船舶中,分別有7.4%和21.4%的船舶穿越NO.1 LNG臨時錨地進港,進出港船舶與錨泊船之間相互影響,潛在通航安全風險較大。
2.2船舶定線制方向進出港交通流組織風險
(1)經由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相應通航分道進出大沽口港區、高沙嶺港區及大港港區的船舶交通流在現有NO.1 LNG臨時錨地附近水域交叉,隨著交匯水域通航船舶密度的不斷增大,進出港船舶構成對遇局面并由于采取不協調行動等導致發生船舶碰撞事故的潛在風險將日益增加。
(2)惡劣天氣等影響期間,現有NO.1 LNG臨時錨地及其附近水域15萬噸級及以上大型錨泊船眾多(見圖4),經由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相應通航分道進出大沽口港區、高沙嶺港區及大港港區的船舶必須穿越錨泊船進出港,難以進行有效的交通組織,潛在通航安全風險較大。
2.3 船舶登離輪組織風險
大港港區引航員登輪區設置在大港航道南側,離輪區設置的航道北側,與大港港區錨地布置相匹配,符合現有通航環境下的進港船舶習慣做法,并可有效減少高沙嶺航道與大港航道間交通流的復雜性,改善交匯水域通航環境,但出港船舶穿越航道北側邊線離線出港,與航海人員習慣做法不一致,存在一定的交通組織風險。
3 風險管控措施
3.1錨地規劃優化與建設
建議進一步推進并優化天津港錨地布置方案,盡快啟用天津港5#規劃錨地,緩解天津港錨地資源緊張的狀況。優化后的5#規劃錨地啟用后,在該錨地東側增設一個LNG船舶臨時應急錨位。
3.2交匯水域定線制設置
航道外側交匯水域實施船舶定線制,以便有效分隔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方向進出大沽口港區、高沙嶺港區和大港港區的交通流;組織自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西行通航分道駛往大沽口港區、高沙嶺港區和大港港區的船舶安全通過天津港附近錨地。
3.3交匯水域進出港船舶交通組織
(1)經由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第二分道通航制進出大沽口港區、高沙嶺港區和大港港區的船舶,使用交匯水域船舶定線制相應的通航分道進出港。
(2)大港港區進港靠泊船舶在航道端部或航道南側上線進港;離泊出港船舶在航道端部或航道北側離線出港。
(3)天津港港區航經交匯水域駛往長山水道方向的船舶,經由渤海西部水域新增船舶定線制第一分道通航制東行通航分道出港。
3.4引航員登離輪組織
(1)航經交匯水域乘潮進出大港港區及其他港區的船舶,引航員在航道端部引航員登離輪區(點)登離輪。
(2)大港港區進港靠泊船舶,引航員在航道南側錨地內或引航員登輪區登輪;離泊出港船舶,引航員在航道北側引航員離輪區離輪。
參考文獻:
[1]程俊康,柴田.天津港北航道與主航道交匯水域通航風險評估[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4(03):265-268.
[2]翟征秋.天津港大沽沙航道通航風險評估[J].中國水運,2012(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