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澤軍 葉伙強 錢春壽 何林丹




摘 要:崖門水道位于江門港新會港區。江門港作為廣東地區性重要港口,近年來在高等級碼頭泊位建設方面較珠三角核心區發展遲緩,隨著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的開工建設,崖門水道即將具備通航2萬噸級海輪條件,但部分企業提出在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的需求。本文通過建設必要性、政策符合性和技術可行性等方面研究分析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的可行性。研究結論如下: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在必要性方面是有迫切需求的,在政策上是符合港口和航道方面規定的,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關鍵詞:碼頭;泊位;航道;崖門水道;港口規劃
中圖分類號:U653?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2)02-0088-04
崖門水道位于江門港新會港區,自江門市新會區小崗橋起,至崖門口連接崖門出海航道。
江門港是廣東地區性重要港口和地區性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樞紐,是江門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依托,是江門市發展現代物流和臨港產業的重要基礎。2019年,江門港共有生產性泊位225個,完成貨物吐吞量6801萬噸。貨物流向主要是本港碼頭往返廣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等河口大港。江門港與廣州港、深圳港等全球性大港相比,除泊位數量和吞吐量等數據有差距以外,在泊位規模上更是有明顯差距。廣州港和深圳港2019年的萬噸級以上(含1萬)的泊位數量均為75個,3萬噸級以上(含3萬)泊位均超過40個。江門港2019年僅國能臺電2個5萬噸級生產自用泊位,剩余最大的為天馬港二期碼頭、良發碼頭和亨源碼頭合計4個1萬噸級泊位。
隨著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的開工建設,新會港區,特別是崖門水道兩岸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崖門水道兩岸靠近江門核心區,是江門港自然條件較好、腹地工業基礎較扎實的區域,具備條件優先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崖門水道兩岸港口建設現狀,從建設必要性、政策符合性和技術可行性分析,研究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泊位的可行性。
1新會港區現狀
新會港區以江門、新會城區為依托,服務于外向型經濟發展、沿江臨港產業開發、城市建設與發展,主要功能是承擔外貿集裝箱、工業原材料及制成品、礦建材料等運輸服務。
新會港區依托崖門水道、西江水道和潭江水道等共計建設了生產性泊位109個,約占江門港總泊位數的49%。公共泊位僅7個,平均靠泊能力為5500噸,非公共泊位102個,平均靠泊能力為2050噸。泊位功能以通用散雜貨為主,占比達到了65%。
新會港區港口現狀體現出基數大、規模小、以非公共泊位和通用散雜貨泊位為主的特點。目前僅4個1萬噸級泊位,13個5000噸級泊位,較廣東省其他沿海地區而言發展較慢。
2 崖門水道概況
崖門水道(含上沿段)是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三縱三橫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江航運干線航道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是省管內河高等級公用航道。崖門水道(含上沿段)自江門市新會區小崗橋起,至崖門口連接崖門出海航道,最終接入高欄港15萬噸級主航道,自小崗橋至崖門口全長36.5公里,規劃通航5萬噸級海輪。現狀滿足全潮單向通航5000噸級、乘潮單向通航1萬噸級海輪的條件。
崖門出海航道5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完工以來,海輪到港船舶總艘次從2010年1689艘次增長到2017年4935艘次,2017年乘潮或減載進入新會港區的萬噸級及以上海輪達101艘次,但由于通航條件的限制,萬噸級及以上船舶到港數量的增長仍較為緩慢。
2020年12月,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啟動,自雙水電廠碼頭起,終點接入高欄港15萬噸級主航道,合計67.5km。預計2023年1月完工,完工后的通航標準為1萬噸級海輪滿載全潮單向通航,兼顧2萬噸級散貨船、雜貨船和集裝箱船滿載乘潮單向通航。該工程的實施標志著新會港區迎來2萬噸級時代,3萬噸級海輪通過乘潮或減載進港也將成為可能。
3 建設必要性分析
3.1 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的需要
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0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中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592個,其中3萬噸級以下(不含3萬)的泊位865個,3萬噸級以上的泊位1727個,3萬噸級以上泊位占萬噸級以上泊位總數的66.6%。江門港作為廣東地區性重要港口,但在3萬噸級以上泊位建設層面上幾乎是空白。
根據《江門港總體規劃修編(2020-2035年)》預測的新會港區沿海到港船型情況。散貨船:近期以1~3萬噸級為主,遠期以3~5萬噸級為主。雜貨船:鋼材外貿進口主要通過日韓、西歐和北美航線進口,以2~5萬噸級為主,國內沿海內貿運輸以3萬噸級以下為主;木材外貿進口主要來自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船型以3萬噸級以下為主。集裝箱船:內貿方面以2~5萬噸級的集裝箱船為主,外貿方面以5萬噸級為主。
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明顯,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是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的需要。
3.2 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承接珠三角核心區產業轉移的需要
江門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珠三角沿海城市和珠西綜合交通門戶,加快3萬噸級碼頭泊位建設對于推進江門港規?;l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對江門市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基礎設施保障作用,對江門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珠西綜合交通門戶定位,承接珠三角核心區裝備制造產業和臨港工業轉移升級有著較大的推進作用。
3.3 提升臨港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需要
部分臨港工業企業和裝備制造業企業提出一次性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的需求,與珠三角核心區5萬~10萬噸級到港船型相比,新會港區腹地企業的原材料和產成品需通過小型船舶運輸或大型船舶過駁運輸等方式解決,運輸成本較珠三角核心區要高30%以上。為更好地承接珠三角核心區臨港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的轉移,新會港區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是降低成本和提升競爭力的需要。
4 政策符合性分析
4.1 港口規劃符合性分析
根據《江門港總體規劃修編(2020-2035年)》,新會港區崖門水道兩岸共有海港岸線約56.2公里,已利用岸線約9.9公里,利用率為17.6%,有大量未利用的海港岸線資源待開發。
該區域有天馬作業區、三江作業區、雙水作業區、崖門作業區、古井第一作業區、古井第二作業區和紅關作業區等,合計規劃有不少于30個3萬噸級及以上的泊位,另外,未列入作業區規劃的岸線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則也具備建設3萬噸級泊位的條件。
在新會港區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符合《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辦法》(2018年修正本)中:“港口岸線的開發利用應當符合港口規劃,堅持深水深用、節約高效、合理利用、有序開發的原則”。
4.2 航道通航條件影響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據《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審核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令2017年第1號)要求,航道保護范圍內的臨河碼頭工程應當進行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審核。根據《跨越和穿越航道工程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報告編制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8年第42號)的工程符合性論證中要求“工程選址符合性評價應評價工程選址與航道、港口、岸線等規劃的符合性”。根據《廣東省航道發展規劃》(2020~2035年),崖門水道的發展規劃技術等級為Ⅰ級,規劃通航5萬噸級海輪。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符合該水域航道規劃。
5 技術可行性分析
5.1設計代表船型
本文論述的3萬噸級海輪根據《海港總體設計規范》(JTS 165—2013)附錄A選取代表船型。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設計中未考慮油船和化學品船,且該區域目前尚未有建設3萬噸級危險品碼頭意向的企業,所以本文在設計船型中不考慮油船和化學品船。設計船型尺度具體如下:
5.2 航道水深
航道水深不足時一般可采用乘潮或減載進港兩種方式解決,本文就崖門水道通航3萬噸級海輪情況下乘潮和減載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根據《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初步設計》有關技術參數:設計通航底面高程為-9.9m(理基,下同),高潮乘潮保證率50%歷時6hr的水位為2.09m,以上述技術參數為例計算各種船型減載量。
設計船舶吃水計算:D0=T+Z0+Z1+Z2+Z3(1)
減載后吃水量計算:需減載吃水量= D0-(乘潮水位-通航底面高程)? ? ? ? ? ? ? ? ?(2)
計算得本文代表船型按2.09m作為乘潮水位,減載0.1~1.1m的情況下是滿足航道通航要求的。
5.3 航道寬度
崖門水道通航寬度為130m,滿足1萬噸級船舶全潮單向通航,兼顧2萬噸級散貨船、雜貨船和集裝箱船乘潮單向通航。本文就崖門水道單向通航3萬噸級海輪情況下航寬不足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單向航道航寬計算:? W=A+2c? ? ? ? ? ?(3)
A=n(LSinγ+B)? (4)
根據計算,部分船型的單向航寬計算值略小于現狀航寬,保障措施有:①此航道兩側放坡多為1:7,可進一步減載至航寬滿足要求;②在避開橫風或橫流較大時航行;③拖輪輔助避免船舶偏航。分析得崖門水道航道寬度在保障措施下可滿足本文代表船型的安全通航。
5.4 跨河構筑物影響
崖門水道和崖門出海航道的跨河構筑物主要有已建成的崖門大橋、500KV臺山核電線和500KV臺香線,在建的銀洲湖特大橋,擬建的黃茅海大橋、沙羅高速和斗恩高速。詳細技術參數如下:
根據《廣東省沿海航道通航標準》(DB44/T 1355—2014)中本文代表船型的空載水面以上高度均不超過48m,滿足通航要求。
5.5 避讓區與錨地配套
崖門大橋下游2km航道西側深水區設置避讓區1處,避讓區長為3.5km,寬為4倍船寬。新會港區銀洲湖水域內現共有15個錨地,均為單點系泊錨地,錨地半徑250m~500m。上述錨地水深較淺,不具備本文代表船型錨泊的條件。高欄港區共設置一號引航錨地、檢疫錨地、二號引航錨地和鐵爐灣錨地,其中一號引航錨地和檢疫錨地水深達到12.5~28m,具備錨泊本文代表船型的條件。
5.6 導助航設施配套
崖門水道和崖門出海航道均布置有相應的燈浮標、VTS中心、雷達站VHF岸臺、航標遙測遙控終端等導助航設施,基本滿足本文代表船型通航的規范要求。
5.7 通航管理措施
崖門水道涉及乘高潮進港,為保障進出港船舶通航安全,提高航道通過能力,通航船舶必須聽從通航管理部門的統一調度,編隊進出港。通航船舶應注意通航方向轉換時的安排調度,分時段交替進出航道。船舶操縱能力因航行環境或船舶自身條件等因素受限時,應采取拖輪伴航、巡邏艇護航等安全措施。
6 相關案例
6.1廣州港出海航道北段
廣州港出海航道北端現狀航道等級為乘潮5萬噸級海輪,發展規劃技術等級為10萬噸級,目前該航道兩岸允許申報建設的規模為7萬噸級?,F已建成或已批復建設的項目有:
(1)東莞沙田港區碼頭三期工程,1個7萬噸級多用途泊位。
(2)廣州港新沙港區11#、12#泊位,2個7萬噸級糧食散貨泊位,結構按10萬噸級設計。
6.2長江深水航道
長江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將航道水深疏浚至12.5m,達到全潮通航5萬噸級海輪的條件。目前南京港已成功通航7萬噸和9萬噸的海輪,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碼頭緊鄰長江深水航道建設有3個7萬噸級泊位。
上述均為碼頭建設規模超過現狀航道等級的案例,說明在長江口和珠江口超過現狀航道通航等級建設碼頭泊位是普遍存在的。
7 結論
(1)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在必要性方面是有迫切需求的,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2)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符合港口和航道有關規劃,符合現行政策要求。
(3)崖門水道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船舶進港需選擇合適航行條件和加強配套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初步設計[R].上海: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
[2] 2020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交通運輸部網站[EB/OL].(2021-0519)[2021-05-19].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105/t20210517_3593412.html.
[3] 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研究中心.江門港總體規劃修編(2020-2035年)[R].江門:江門市交通運輸局,2021.
[4]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航道發展規劃[R].廣州:廣東省交通運輸廳,2020.
[5]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海港總體設計規范:JTS 165—2013[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6] 葉影霞.廣東省港口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科技信息,2011,(20):77,78.
[7] 廣東省航道局,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廣東省沿海航道通航標準:DB44/T 1355—2014[S].廣州: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4.
[8] 徐元,黃志揚,龔鴻鋒.潮汐河口長航道乘潮問題研究[J].水運工程,2013,(Z1):183-188.
[9] 曹慧江.長江口12.5m深水航道利用邊坡通航的方案[J].水運工程,2017,(11):58-63.
[10] 陳愛平,智廣路,楊曉東.長江口深水航道雙向通航船舶寬度開發與研究[J].中國航海,2008,31(2).
[11] 交運輸部.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審核管理辦法[Z].北京:交通運輸部,2019.
[12] 交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辦法[Z].北京: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2019.
[13] 交通運輸部.跨越和穿越航道工程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報告編制規定[Z].北京:交通運輸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