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摘 要:新汴河是推動皖北地區實現“通江達海”、加快融入長三角的重要水運通道。在對航道建設條件和區域水運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四條潛在航道線路方案。在“多規融合”背景下,從建設條件與投資、航運效益、生態環保、水利防洪、國土資源、城鄉發展等多個方面對線路方案進行綜合比選分析,確定新汴河江蘇段線路方案。
關鍵詞:多規融合;新汴河;航道線路
中圖分類號:U61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2)02-0092-02
1“多規融合”理念應用
“多規融合”是指在同級政府事權下,協調各項戰略規劃內容并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各專業領域協調發展,實現城市一體化的統籌空間。“多規融合”最初應用于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但近年來“多規融合”思路在各專項規劃上有所體現 [1-2]。航道規劃作為交通規劃中的專項規劃,其規劃結構和建設涉及多項內容。在“多規融合”的背景下,航道規劃建設選取需考慮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保護規劃、水資源與防洪規劃等各項規劃的銜接,并將其納入航道路線方案選取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從而增強規劃的可實施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2 線路比選基本原則
生態底線原則:航道路線方案的選擇要嚴守生態底線,在嚴格執行國家及江蘇省生態保護相關條例、要求、辦法的基礎上,不影響區域生態環境、不破壞區域生態平衡。
區域協調原則:航道路線方案的選擇要充分考慮沿線地區的發展需求和建設意愿,在充分滿足沿線地區物資運輸需求的基礎上,不影響地區城鎮建設和農業發展,不干擾地區水利行洪排澇。
效益優先原則:航道路線方案的選擇要考慮航線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確保船舶依托新汴河航道運輸具備市場活力,防止航道建設與船民運輸意愿的脫節。
最小投入原則:航道路線方案的選擇應在充分考慮沿線可利用河道條件、閘壩尺度、橋梁凈空的基礎上,盡量利用既有河道,減少土地開挖和改建投入,利用最小的投入實現航道貫通。
3 新汴河航道工程概況
新汴河是淮河的重要支流河道,位于渦河以東、濉河及漴潼河之間,是一條打開豫東排水出路、解決豫皖排水矛盾、地跨豫皖蘇三省的大型人工河道。2018年安徽省開展了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設,按照Ⅳ級航道標準進行整治,并改建三座船閘與三座沿線橋梁。而新汴河江蘇段現狀航道條件較差,原線路方案受制于洪澤湖生態保護的要求部分航段無法進行整治,成為宿州、淮北等地區航道接入江蘇省干線航道網,實現“通江達海”目標的瓶頸航段。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背景下,安徽皖北地區對于水運發展的需求是迫切的,為加強蘇皖兩省互聯互通水平,推動長三角地區港航系統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開展了新汴河江蘇段線路方案研究。
4“多規融合”背景下的路線比選
經過詳細梳理和分析了航道建設條件和沿線城市、產業園區的水運需求后,根據相關規劃及整治原則,提出了四條潛在的路線方案。比選要素方面,從生態角度分析,新汴河航道途徑的洪澤湖湖區為生態環保嚴格管控的區域,項目建設受到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紅線的制約。根據相關生態環保規劃[3~6],參選方案涉及兩處國省級自然保護區、六處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和四處生態空間管控區。從水利角度分析,洪澤湖作為淮河流域防洪的重要泄洪區,溧西河、懷洪新河、淮洪新河等均為片區重要防洪通道,拓浚航道可能會使新汴河上游洪水下泄過快在溧河洼形成洪水阻滯,帶來洪澤湖區與泗洪縣城新的防洪壓力。從用地角度分析,泗洪縣基本農田范圍廣闊,在航道選線時航道拓寬與新開河道應注意減小對基本農田的影響,同時也應兼顧考慮對城鄉布局與產業布局的影響。受到多重因素制約,線路方案比選應以方案可實施為根本原則,重視與相關規劃的協調與融合,弱化建設條件與資金投入。本次比選對建設條件與投資、綜合效益、與生態環保協調性、與水利防洪協調性、與國土資源協調性、與城鄉發展協調性六個方面分析,采用綜合打分法進行,如下表。
線路方案穿過生態紅線,仍有可能組織開展項目不可避讓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的論證工作確保實施性[7],但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目前尚未放開航道工程建設[8~9],可能產生“一票否決”情況,因此權重系數最大。而水利防洪系民生大事,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實施前基本無法進行方案一、二、三的航道建設工程,工程實施時序受限,權重系數較大。而建設條件與投資、綜合效益則不作為主要的比選因素,兩者權重僅占30%。方案二雖然在航道條件與投資、航運效益方面占有優勢,但生態環保、水利防洪、基本農田占用方面制掣其工程實施;方案四不涉及生態自然保護區、對水利、基本農田影響也較小,經過綜合分析,本研究推薦路線方案四。
5 主要結論及建議
(1)經過“多規融合”比選分析,石梁河-天崗湖方案利用石梁河、天崗湖接入懷洪新河,連接省干線淮河出海航道,線路不涉及生態自然保護區,對水利、基本農田影響也較小,可作為實現新汴河航道貫通的推薦方案。
(2)新時期的航道規劃應重視與生態環保、水利防洪、國土、城鄉等相關規劃的協調與融合,提高其在航道比選中的權重系數,增加規劃的可實施性,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建設。
參考文獻:
[1]張國武.“多規融合”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創新研究[J].交通世界,2020(22):11-12.
[2]顧宏.構建新時代多規融合的水利規劃體系[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2):110-111.
[3]《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蘇政發〔2018〕74號).
[4]《江蘇省生態空間區域管控規劃》(蘇政發〔2020〕1號).
[5]《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
[6]《洪澤湖東部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7]《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廳字〔2019〕48號).
[8]《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9〕42號).
[9]《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通知》(蘇政辦發[2013]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