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溢能
時值冬季,老百姓的菜籃子里依舊可以吃到各類新鮮果蔬,但要放在幾十年前,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2021年新增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農業生命環境學部常務副主任、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喻景權,38年來一直致力于蔬菜抗逆高產調控領域研究,在蔬菜抗逆栽培、連作障礙防控、栽培模式革新三個產業關鍵問題上取得原創性成果,為我國蔬菜產業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喻景權,深感我國設施蔬菜栽培不能走歐美國家的加溫高能耗栽培之路,只能發展低能耗生產模式。我國冬春冷害頻發、設施作物光合效率低、瓜類蔬菜坐果難,遏制了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喻景權介紹說:“冬天溫度一低,蔬菜葉片就‘感冒’打卷,再疊加冬季本來就缺少陽光,光合效率更是降低。”
1997年,喻景權和團隊在探索如何減輕蔬菜冷害的過程中,發現油菜素內酯是蔬菜抗冷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調控物質,據此研創出仿生調控產品,建立了基于生理效應、作用時效和溫光環境的抗逆調控方法,使設施果菜冬春冷害得到有效控制,大幅提高了光合效率和產量。
提高瓜類蔬菜的坐果率,其實就是解決冬春季節瓜類只開花不結果的問題。這項植物“保胎”技術也是20世紀90年代喻景權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完成的。“深入研究后我們發現,瓜果的生長發育是通過細胞分裂素調控的,找到這一把‘鑰匙’,我們就打開了瓜類蔬菜不用授粉受精便能結出果實的奧秘。”通過這一方法,喻景權團隊使得黃瓜和西瓜等8種瓜果坐果率提高到95%以上。
喻景權總是說,科學家要立足中國國情,做原創性的工作,解決“三農”問題。“什么都想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別人沒做過的,更是產業所需的。”大學畢業后,喻景權有五年的時間在基層一線工作。那段經歷讓他深深感受到中國“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加深了他對這一行業的認識。
正是由于喻景權在提抗性、增光合、促坐果為核心的蔬菜抗逆高產調控理論技術體系上的突破,解決了設施蔬菜產量低位徘徊問題。目前應用到我國蔬菜大省魯、豫、蘇、冀、川、浙等茄果類和瓜類蔬菜主產區,這一成果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入選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
1985年喻景權到日本進修一年,1988年獲批獎學金后他又到日本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95年8月,喻景權回到母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對那時的喻景權來說,回國不僅僅是一個職業選擇,更是一個重大的人生抉擇,需要莫大的勇氣。
“浙江大學園藝學科有很好的傳統,學術泰斗吳耕民先生、李曙軒先生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毅然歸國,創建園藝學科。我們讀書的時候,他們都直接給我們上課,給予我諄諄教誨。”喻景權至今十分感慨,“吳先生跟我說,人在社會上要做成一兩件有用的事情,一件就不容易了,兩件則十分艱難。”
而李曙軒先生給予了喻景權“坐在椅子上等,不如在地上爬”的教誨,日后也成為他為人處事的座右銘。“我回國當初,實驗條件還比較落后,我們這一代人克服了重重困難開展科研工作,與祖國共成長。”
“一年旺、三年黃、五年荒。”這是農民們對土地無法連續耕種的一句順口溜。連作障礙現象是指在同一塊地上栽培同種蔬菜作物從而抑制下一茬蔬菜生長的現象。早前大家認為是施肥不足和土壤肥力下降所致,為此盲目過度施肥,不僅沒解決問題,還造成生態污染問題。
喻景權和團隊歷經多年研究,率先鑒定出茄果類、瓜類和豆類蔬菜根系釋放的15種自毒物質,并探明蔬菜的自毒物質是引起連作障礙的重要原因。隨后通過機制研究發明了“除障因、增抗性”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普遍應用在我國蔬菜主產區,扭轉了以往盲目防控的局面,并于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農業進步的同時也面臨著環境負荷的問題。能否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凈土,成為越來越迫切的一個問題。
20世紀80年代,喻景權就已經從事無土栽培的研究,然而他重新開展這項研究是在2005年。“中國農業對成本敏感,搭個花架子無法應用到實際生產中,農民是不買賬的。”
為此,喻景權帶領團隊研制農民“用得起、用得好”的新一代無土栽培SAS系統,推動我國蔬菜主產區產業升級。他們通過探明根際三相環境影響養分吸收、生長發育和品質形成的規律,攻克了基于果菜肥水動態需求的營養液配比、自動精準供液、花生殼基質化三大技術,節省了三分之二的肥水,在番茄、黃瓜、甜瓜等主要果菜上應用,使得產量和品質大幅提升,消費者稱贊他們吃到了“兒時的味道”。
如今,甘肅酒泉戈壁中的成片蔬菜溫室郁郁蔥蔥、碩果累累。以喻景權院士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為當地戈壁農業發展、有效解決蔬菜供應發揮了積極作用。十多年來,大漠的沙、塞北的風、高原的苦,都沒有阻擋他和團隊的腳步。一批批師生到酒泉去援助當地發展戈壁農業,從2008年的三分地發展到現如今的10余萬畝。
對于喻景權來說,這些年最要感謝的還是自己的學生。喻景權總會與學生一同實地開展實驗,觀察實驗結果,追蹤實驗進展。“我的一個個科學奇思妙想在與同學們的合作中成為現實。”他指導的4位博士研究生獲得國家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和提名獎,畢業生中9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
回顧過去38年學術生涯,喻景權說,他是趕上了國家快速發展的好時代,成長在有著深厚文化傳承的浙大園藝學科。“未來,我們將始終胸懷‘國之大者’,進一步服務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發揮我們的科技與人才優勢,為老百姓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喻老師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在蔬菜研究的‘馬拉松長跑’中,他始終引領學科前沿,經常是我們這個科研樓里回家最晚的一位老師。”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張明方
“喻景權老師不圖任何回報,還自己倒貼錢幫我們搞試驗研究,為的就是在戈壁灘上也能周年生產優質蔬果,這種農業情懷值得我們所有農技推廣人學習。”
——全國十佳農技推廣標兵、國務院特貼專家、酒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國森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