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仁暄
今年以來,成都市金牛區堅持以建好工作機制為基礎,以穩定市場主體為根本,以發力穩崗擴崗為關鍵,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為重點,以做優“金”字號就業服務為保障,多措并舉,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
完善三級就業促進機制。發揮金牛區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制定穩就業保就業工作方案及任務清單,推動街道社區各項就業創業工作落地落實。
優化就業形勢監測機制。建立多方參與的就業形勢研判機制,整合部門、街道統計力量,適時引入第三方服務,打造多元合作的就業監測和數據分析體系,定期分析形成《金牛區就業形勢分析報告》,為針對性開展就業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細化落實“降、緩、返、補”政策。全力助企紓困,保市場主體穩定就業。截至7 月,已通過“免申即享”方式為全區3.28 萬戶服務業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6692.5 萬元,穩定就業崗位45.2 萬個;落實用人單位吸納重點群體補貼政策,審核發放社保補貼、崗位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資金1242.15 萬元。
積極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打造“金創扶”服務品牌,為創業者提供系列跟蹤服務,優化創業孵化生態,支持西南交通大學科技園創業載體建設,指導曹家巷等社區打造社區創業新場景。截至7 月,審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84 萬元、創業補貼38 萬元;依托“成渝就業創業導師團”深化專家資源跨區域共享,開展“金創扶”活動9 場,惠及創業青年及有創業意愿的勞動者3045 人。
加強企業用工保障。實施簽約落地重點企業人力資源保障服務溫暖行動,區、街兩級安排重點企業就業服務專員26名,“一對一”服務全區9 家成都市重點企業,新招募1305 人。充分發揮金牛區靈活從業勞務市場實體優勢,與“宜業成都”平臺等線上招聘渠道相結合,加強跨區域勞務協作,多渠道搭建求職用工對接平臺。截至7 月,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88 場,發布招聘崗位7.3 萬個;開展跨區域線上招聘會8 場,共享崗位信息9260 個。
加強青年群體就業。加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管理,挖掘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和重點企業招工潛力,增加就業見習崗位,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5 場,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崗位9270 個。向24 家見習基地募集見習崗位982 個,組織211 名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
推進農民工就業。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搭建崗位對接平臺,累計舉辦農民工專場招聘會35 場,創新開展“就業有困難‘碼’上告訴我”活動,積極服務農民工群體求職需求。
優化就業援助服務。依托街道、社區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建好就業困難人員基礎信息和就業幫扶“兩本臺賬”,落實“1+3+1”就業幫扶服務,今年已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53 人。加強就業援助基地認定和崗位管理,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目前全區公益性崗位在職人員2324 人,已認定就業援助基地2 家,受理審核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34.55 萬元、崗位補貼71.02 萬元。統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和托底安置,為97 名靈活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71.04 萬元。
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金牛區人社就業部門會同街道搭建多元共治基層就業創業服務平臺,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引進社會組織,推動實現社區就業創業服務精準化、多元化??v深推進“微就業”系列服務活動,著力打造金牛就業“金”字服務品牌,今年以來,累計開展以“小規模、多頻次、精準化”為特色的系列服務活動274 場。
促進人力資源協同產業發展。依托金牛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核心園區),吸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優質企業集聚,推進多層次、多元化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暢通勞動力要素流動渠道。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聚焦“建圈強鏈”人才要素配置需求和重點群體就業需要,探索開設“區縣品牌班”“行業重點班”“企業定制班”等項目制培訓,打造“金牛茶藝”“金熹守護”等“金”字號特色技能培訓品牌,促進培訓資源向疫情影響大、市場急需、企業生產急需等領域集中,發揮好技能增收、技能就業的作用。截至7 月,已為24 家文旅企業啟動50 個職工項目制培訓,預撥培訓資金201.73 萬元;組織申報9 個“區縣品牌班”培訓項目、15 個“企業定制班”培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