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瑩
語文新課標提出應當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名著整本書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解讀。目前的初中整本書閱讀教學仍然存在無序、應試性閱讀、以教師解讀代替學生解讀等問題,整本書閱讀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獨立進行深度閱讀的能力。深度閱讀注重引導學生獨立從整本書中獲取知識,并針對內容進行思考、梳理、整合,形成個人感悟理解,獨立對名著的藝術價值進行初步賞析。深度閱讀指向的是在語言積累建構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水平、文化傳承和理解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整本書內容的解構和重構策略要求學生在淺閱讀的基礎上,對名著整本書的內容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重新梳理、整合,內容重構必須在貼合名著內容的基礎上,以某個線索為綱,提煉關鍵信息,重新梳理整本書內容。整本書閱讀耗時久,學生讀后對內容的掌握往往零碎、混沌無序,教師采用“內容解構-重構”的策略,引導學生重構整本書的內容,也是學生內化的過程。解構整本書的角度包括人物關系、因果關系等邏輯關系的角度,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先后的時間關系角度,事件發(fā)生地點轉換的空間角度等。 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多個版本并沒有章節(jié)標題,只標注順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讀完每一章節(jié)后,概括內容擬寫標題。這就是將每一章節(jié)內容進行提煉、整合、內化的過程。在掌握整本書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空間角度、人物關系角度梳理整本書內容,形成新的體系、新的理解,學生對內容的掌握和理解也會更加深刻。以下是學生從人物關系和事件發(fā)生地點的角度梳理的結果。
通過以上內容解構、重構的過程,學生對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的人生經歷更加熟悉,理解也更加透徹,這對把握保爾形象、作品主題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入選部編版教材的名著整本書都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學生對名著整本書的把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內容的層面上,而應當有更加深入的閱讀體驗。初中階段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應當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鑒賞不可過于深奧,也不必面面俱到。鑒賞角度的確定,可由教師根據部編版教材對于名著閱讀的指導和建議進行發(fā)掘,教材的名著導讀部分指出了每部名著值得深入探究的藝術價值,以這些藝術價值作為探究點,推動學生進行名著整本書的深度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只停留在名著內容感知的層面,而需要對作品的語言藝術、人物塑造藝術、思想主題價值等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個人的獨特分析、理解。
如部編版教材中關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指導,指出了書中議論性語言、保爾人物形象、整本書主題思想等方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書中的警句進行收集,并注重引導學生對書中警句等議論性語言進行深入思考,形成個人感悟,內化為成長的有益指導;對保爾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感知人物魅力;對整本書傳達的思想主題進行解讀,從思想主題角度感受整本書的魅力。
新課標在初中生閱讀方面重視課外的拓展閱讀,注重課外閱讀量的積累,同時兼顧閱讀面的廣泛性,倡導多媒介閱讀,這都建立在課內名著整本書閱讀的基礎上,是對課內名著整本書閱讀的延伸和深化。因此,教師應以課內必讀名著為重點,勾連相關的課外讀物,形成主題閱讀,以此增加學生閱讀量,拓寬學生閱讀面,帶動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1.同題材整本書閱讀
部編版教材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勾連課外的閱讀書目,可以以必讀書目的題材串起同題材整本書的閱讀,要注意的是課外閱讀是課內必讀書目的補充和延伸,教師的引導重點仍在課內必讀名著整本書上。在學生廣泛閱讀同題材整本書后,教師針對同題材的作品設置探究題目,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得出有益的思想結晶。
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的一部紅色經典,教師可以以紅色經典為主題,展開與課內必讀書目《紅星照耀中國》的比較閱讀,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旗譜》《青春之歌》等課外紅色經典,以加深學生對特定時代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完成“紅色經典的現實意義”等合作探究任務。
2.同作家整本書閱讀
同作家整本書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成長軌跡、創(chuàng)作思想等,這種方法對理解某個作家及其作品有益,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個作家的作品進行大量的整本書閱讀,以提升學生的名著鑒賞水平。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暴風雨所誕生的》《柯察金的幸福》,讓學生對其文學成就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3.整本書閱讀與跨媒介涉獵
新課標重視不同媒介閱讀在學生閱讀能力提升上的重要性,紙質媒介是課內整本書閱讀的主要介質,而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學生的閱讀習慣及閱讀媒介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潮流,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跨媒介閱讀。
本文中的跨媒介閱讀是在傳統的紙質整本書閱讀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電視等媒介,涉獵與課內名著整本書相關的文本、作品,以加深對課內整本書閱讀的理解,拓展閱讀面,提升閱讀能力。
學生在閱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星照耀中國》等紅色經典名著之后,也可以涉獵紅色經典影視劇如《覺醒年代》《懸崖之上》等,這種文字與聲畫相結合的媒介方式,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特定時代背景下人物的精神魅力以及中國發(fā)展的歷程等,這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有極大的意義。
總之,學生的閱讀不應停留在淺閱讀層面,而應當具備獨立自主的深度閱讀素養(yǎng)。為此,教師可以以初中部編版教材必讀名著作為主要閱讀材料,采用“內容解構,重建知識體系;深入探究,發(fā)掘藝術價值;廣泛勾連,進行主題閱讀”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進行名著整本書深度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