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彬玲
孩子的世界會出現開心、快樂的情緒,也會出現失望、憤怒的情緒,當孩子頂嘴、摔東西時,其實是孩子需要幫助的信號,這時我們的有效應對就能夠使問題迎刃而解。
東東今年9歲,是個四年級小男生。小時候的東東就是個很容易情緒失控的小朋友,困了累了餓了都有可能會讓他哭鬧不止,即便是有父母的安慰也不能很快平靜下來。讀一年級時就多次由于各種原因在班里發脾氣,有一次鉛筆盒找不到了,他放聲大哭并亂扔東西,老師的安慰和批評都無濟于事;在家里也經常大發脾氣,過了許久才能慢慢平緩過來。到了四年級第一學期,東東各方面表現都進步了很多。第二學期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都在家上網課,開學一段時間后,父母和老師都發現東東更愛發脾氣了,由于做作業的問題已經和父母爆發了幾次沖突。
從東東的表現來看,東東在嬰兒時期應該是個“高需求寶寶”。
每個寶寶的需求水平不同,有些寶寶的需求特別多。高需求寶寶具有超級敏感、放不下、不會自我安慰、精力充沛等特征。高需求寶寶需要父母用更多的精力去養育。
父母積極的養育方式能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更適應環境,形成良好的性格。如果孩子的一些需求一直沒有得到滿足,那么這些困擾會一直存在,影響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就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情緒問題。
讀小學后,東東經常會為一些在我們看來的小事而發脾氣,其實是東東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弱,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并處理消極情緒。
一、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首先需要做的是自己先冷靜下來。
讓自己冷靜下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許多時候,家長會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了,擔心孩子不服管教,所以當孩子憤怒時家長也會用憤怒來回擊。但是批評或嚴厲的懲罰并不能讓孩子或大人平靜下來,也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如果希望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那么家長就應以身作則,首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氣,給孩子一個好的示范。
孩子哭鬧時,你跟他講“別哭了!”“停下來!”他基本不會理睬。當一個人處于情緒失控狀態時根本不能處理信息和思考問題。那么這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心理學有一種“登門坎效應”。心理學家指出,人們普遍不愿意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它費時費力又難以完成;相反,人們樂意接受容易達成的小請求。當孩子答應了我們一個小要求,那么接下來我們提出一個更大的要求時他就更容易答應了。這時我們可以先等待一段時間,當你感覺孩子的情緒有所緩和時,你可以給他準備一塊溫熱的毛巾,問他:“要擦個臉嗎?”如果他還想哭或是并不理你,說明你還需要再等待一會兒。當孩子同意后,你可以再進一步,問他:“要不要喝口水?”在孩子的情緒有所緩解之后,你再去具體問因為什么發脾氣,這時孩子才可能告訴你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
這時你還可以趁機給孩子進行情緒輔導,“你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摔東西。”“你剛才很不高興,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嗎?”當然,并不是每次孩子出現消極情緒時都要進行情緒輔導,也不用把這個當作壓力,只要在你覺得適當的時機進行就可以。
二、面對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更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陪伴。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優質陪伴孩子,每天花10至20分鐘和孩子待在一起,在這段時間內,做到不去指揮、指責、糾正孩子做的任何事情,你需要努力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做的任何事情,以愉悅的表情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任何事情,當你想要夸孩子時,你需要足夠真誠,并且言之有物。這樣做能使你收獲孩子的心悅誠服,為良好的溝通打好堅實的基礎。
另外,我要介紹一種養育方式:羅斯·格林的“積極合作式問題解決法”。羅斯·格林認為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三種:方案A是單方面解決問題,方案B是共同解決問題,方案C是靜觀其變。方案A和C都不能很好解決親子沖突。而方案B用支持、正面、非懲罰、非對抗性的方法,減少挑戰性時間,改善溝通,修復關系,解決問題。
方案B有三個步驟:
1.將心比心。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對于某個他難以滿足的期望抱有的顧慮、立場或者觀點。句式可以是“我發現……,怎么回事呢?”這需要家長真正感受和理解孩子的煩惱。
2.界定問題所在。你需要表達自己的顧慮,句式可以是“我擔心……”。
3.共同解決。家長需要明確的是,你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他的問題。句式可以是“讓我們想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或“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然后問孩子“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許多家長會使用方案A,也就是直接要求孩子怎么做,可是這個方案并不理想。但使用方案B在最開始并不輕松,可能會碰到阻礙,當孩子不愿意溝通,或是孩子自己也沒有想好有什么有效解決的方案時,那么我的建議是:稍后再試一下,一直嘗試,直到找到雙方都認可的方案,如果解決不好,那么還需要繼續尋找更好的方案,直到解決。一般情況下,孩子建議的解決方法比家長想到的都有效,因為他們參與到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以會努力讓自己的辦法起作用。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孩子的心理,有效應對孩子的消極情緒,這樣更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合作式養育》是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羅斯·格林教授所著,他通過總結自己40多年的專業經驗,找到了一種解決親子沖突的顛覆性新方法:用支持、正面、非懲罰、非對抗性的方法,減少挑戰性事件,改善溝通,修復關系,解決問題,這就是“積極合作式問題解決法”。這種方法能夠讓家長可以放棄嘮叨、訓斥、威脅、懲罰等手段,允許孩子發表意見,從而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各種問題,讓家長和孩子都有最好的體驗。
本書中有許多案例,其中的人物有著各種煩惱,書中會對家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也會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內容很實用,也很易懂。在讀這本書時會讓你有“原來我的焦慮是由于這個原因”“等會兒我就可以嘗試這樣做”的感受。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