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近年來,網約車的普及極大提升了公眾出行的便利度,而其合規化運行也一直牽動著每個出行者的神經。經過上一年嚴厲監管后,2022年網約車行業將進一步規范化。
近日,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修訂發布《關于加強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聯合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多部門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聯合監管事項進行了完善,對處置措施和操作流程進行了細化,對拒不改正者或下架其APP。
全鏈條監管
事實上,自2016年起,網約車服務便被納入政府監管范圍。2016年7月,多部門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稱《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應當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從事網約車服務的駕駛員應當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
2021年9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快推進網約車合規化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網約車合規化進程,促進網約車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不得新接入不合規車輛和駕駛員,并加快清退不合規的駕駛員和車輛。
然而,在實踐中,網約車的合規化運行并非易事。數據顯示,2021年11月,在訂單超30萬單的網約車平臺中,滴滴訂單合規率為44%,美團打車訂單合規率為49.4%,伴個桔子訂單合規率不足30%,都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
從此次發布的《通知》來看,新政增加了事前聯合監管要求,要求地方有關部門優化服務流程,嚴把行業準入關,督促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得接入未取得相應出租汽車許可的駕駛員和車輛。
同時,《通知》完善了全鏈條聯合監管事項,將未取得網約車經營許可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網約車平臺公司向未取得相應出租汽車許可的駕駛員和車輛派單及未按規定向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傳輸有關數據信息,存在低價傾銷、欺詐、對個人在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差別待遇,危害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侵害用戶個人信息權益,非法經營資金支付結算,侵害網約車駕駛員勞動保障權益,不依法納稅,危害公眾利益、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等8方面違法違規行為納入聯合監管工作事項。
此外,《通知》還將事中、事后監管流程細分為發起、上報、處置等環節。對于網約車平臺公司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經依法依規處理后仍拒不改正的,地級及以上城市相關部門報經當地人民政府同意后,可組織發起聯合監管,逐級上報提請采取處置責令暫停區域內經營服務、暫停發布或下架APP、停止互聯網服務、停止聯網或停機整頓等處置措施。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采取多部門聯合監管、多方發力整治網約車服務的亂象,是確保網約車在法治的道路上規范行駛的必要舉措。“通過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聯合監管,可以有效防止無資質的非法經營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干擾網約車經營市場,也能有效防止不合要求的駕駛人員混入網約車服務隊伍,進而使合法網約車平臺及司機的權益得到保障。同時也對廣大乘客增加了安全可靠的服務保障。”
“龍頭”不再
也有分析認為,在政府監管日益完善的前提下,網約車行業的競爭將日趨良性,行業進入者會增加,一些原有平臺的市場占有率將收縮,由此促使整個行業重新洗牌。
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截至2022年1月31日,全國共有260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環比增加2家,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398.8萬本、車輛運輸證158.3萬本,環比分別增長1%、1.6%。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2022年1月共收到訂單信息70 420.3萬單,環比上升5.3%。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網約車市場呈現出滴滴出行“一家獨大”的現象,不過這樣的局面在2021年的夏天開始出現變化。2021年7月4日,因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4天后,網信辦等7部門聯合進駐滴滴,繼續進行網絡安全審查。2021年12月3日,滴滴在美國退市。
截至目前,滴滴出行APP已經下架7個月。這意味著,在這7個月時間里,滴滴出行無法獲得新的用戶。不僅如此,在過去半年里,其日均單量銳減。數據顯示,2022年1月滴滴出行的日均單量約在2 000萬單,較2021年6月底其披露的2 500萬單的日均單量,整整減少500萬單,這對滴滴又是一次打擊。
無疑,這給其他出行平臺創造了機會。如整車企業們扶持的T3出行、曹操出行在2021年9月分別獲得50億元和38億元的巨額融資后,用戶增速大幅提升。
面對行業洗牌,有專家預測,網約車市場將出現“去龍頭”現象,多平臺共存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網約車市場將不會有另一個巨頭來取代之前的滴滴出行。之前,滴滴出行之所以會占據‘龍頭’地位,是因為在當年的補貼大戰后‘快的’與‘滴滴’的最終融合,而且當時正處于玩家們進入網約車市場的機會窗口期。如今,紅利期已過,加之國內各種規模的網約車平臺多達200多個,未來還會有許多非網約車企業入局,乘客的選擇也更多,不要說其他網約車了,就算是滴滴出行想要重回輝煌,恐怕也不會這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