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重新出發的起亞將告別過去、角力未來,加大對品牌、技術、產品的投入。
歲末年初,起亞在中國市場迎來了命運轉折點,“東風”退出后,合資公司從三方變為悅達和起亞兩方持股。接下來,起亞對華戰略會發生哪些調整?如何變減法為加持?如何進行品牌重塑?如何以新姿態再出發?即將到來的2022年對起亞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被其視為在華第二階段發展元年。
其實,跳出中國看全球,起亞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也曾有過低谷時期,但時至今日,現代起亞仍是全球五大汽車集團之一。作為世界500強和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排行榜上的常客,現代起亞2020年銷量位居全球第四;2021年前三季度銷量位居全球第三,其中,9月歐洲市場銷量更是超過豐田、大眾,成為該區域第一大非本土車企。
這些都是起亞反哺中國市場的底氣。那么,既然是發展元年,就是要告別過去、角力未來。“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新格局,起亞將以‘新勢力創業公司’的新姿態,在中國市場再出發,并以‘更中國’的態度和行動,加大對品牌、技術、產品等方面的投入,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如是說。
把混動作為中國市場敲門磚
實際上,早在2021年年初起亞發布新LOGO并去掉公司名中“汽車”二字時,就已看出其要突破傳統汽車制造商定位,轉型成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決心。而面對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起亞不僅不會放棄深耕中國市場的機會,還會將其作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前沿陣地切入。
2020年,起亞發布“Plan S”中長期戰略,致力于向“電動汽車”和“環保移動出行”兩大核心方向轉型。后又根據2021年年初修改的戰略部署,計劃到2026年,將電動車擴充至11款,其中,7款是E-GMP專用電動車;到2030年,實現新能源車型全球銷量160萬輛,純電動車銷量達到88萬輛,占到總銷量的55%,并躋身于全球一流電動汽車品牌。
2021年年底,起亞還發布了成為“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企業愿景和“2045碳中和戰略”,力爭于2045年在整個企業價值鏈中實現碳中和。即到2030年,實現整車生產再生材料使用率20%以上;到2040年,在全球主要市場實現100%電動化;并在韓國、美國、中國工廠生產設施中引入太陽能發電系統,完成向可再生能源轉換。
不得不說,在向電動化轉型的背后,是起亞強大技術實力的支持。要知道,起亞是全球目前為數不多在多動力能源全面布局的車企,其在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四大技術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并已掌握電動車全球模塊型平臺E-GMP等核心技術。
其中,E-GMP平臺作為起亞全球電動車模塊型專用平臺,可實現從轎車、CUV、SUV到高性能、高效率車型的研發,尤其是針對電動車的最優化設計和多項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更安全、更寬敞、更具駕控感,還可提供乘客與電池安全保障。
而基于E-GMP平臺開發的首款專用電動車EV6,早在全球銷售初期,便已獲得歐洲消費者普遍認可。比如2021年10月,EV6獲得“2022德國年度汽車評選”最佳車型獎;同年11月,EV6又在《TopGear》評選中斬獲“年度跨界車”榮譽。
據相關人士透露,EV6將于2022年年底或2023年年初引入中國市場。對此,柳昌昇也十分清楚,歐洲賣得好不代表在中國市場賣得好,“我們在中國市場要去證明,讓用戶喜歡或者知道起亞是什么情況。”為此,起亞將計劃每年在中國市場投入一款全新且高端的電動車,并嘗試以進口電動車的形式展開對華布局。
同時,把混合動力作為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從2022年起,起亞會向中國市場引入混合動力車型,待在細分市場取得小范圍成功后,再把成功經驗匯總在一起,變成為之努力的大方向,實現混動與純電銷量占比達到50:50。”柳昌昇如是說。
走精品化的產品路線
可以明確的一點是,脫離東風后的起亞,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是越來越強,并非越來越弱,中國依然是起亞全球化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畢竟,中國對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在此背景下,起亞決定先從產品結構入手進行改變,將加速引入全球車型,為消費者帶來更高品質的產品,并逐步停產10萬元以下車型,從而擺脫韓系車在國人心中只有性價比的刻板印象。
其實,在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起亞早已擺脫了“性價比”的標簽,通過高品質、精品化的產品去參與市場競爭。2021年5月,起亞全球市場銷量超過5 000萬輛,這意味著起亞已經贏得了超5 000萬名消費者的信賴。哪怕是在中國市場,起亞品牌向上的成效也已初現,隨著K5、智跑Ace、第四代嘉華等一系列高附加值車型的推出,經銷商和廠商的收益均有了提升。
以第四代嘉華為例,作為起亞在華首款售價30萬元以上的車型,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銷售占比已達到26%,這對于起亞的品質路線來說意義非凡。且隨著智跑Ace和第四代嘉華的上市,起亞在SUV和MPV市場14萬元以上車型中的銷量占比也已經從11%提升至64%。
與此同時,為順應中國消費升級趨勢,起亞將加速導入全球化高品質車型,通過實打實的產品競爭力去贏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從而徹底改變起亞在中國的發展面貌。據了解,起亞會在2022年推出全新旗艦SUV Sportage和K3中期改款車型。如此看來,引入高品質車型,或許正是中國消費者對起亞產生全新認知的開始。
眾所周知,起亞要想重回2016年64.5萬輛的鼎盛時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為避免進入不切實際的銷量陷阱中,起亞并不想以低價競爭著急走量,更不想以壓迫經銷商提車的方式來實現銷量提升,而是開始選擇走精品化的產品路線,并按照實際的產品能力和經銷商能力去進行合理銷售。
全面升級經銷商網絡
自2022年起,起亞將全面升級經銷商網絡,建立能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銷售體系。短短數年,起亞已在全球拓展至5000多家經銷商店,覆蓋180多個國家。而對于中國經銷商網絡的改革手段,起亞不會百分百地照搬全球模式。
比如起亞將繼續推進“以零售為中心的經營方式”,并根據市場行情制定出更科學合理的零售指標和政策,讓經銷商減負運營;在全國主要城市布局高端直營體驗中心、特色城市體驗店等,為中國用戶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務體驗;加大全新車型的投放力度,為經銷商提振市場信心,激發經銷商活力。
另據悉,2023年之前,起亞還將有進口車型進入中國,其銷售模式將可能參考大眾ID上市之后在4S店和ID Store進行銷售,起亞也不排除通過4S店代理商、城市店、商圈店的方式去推進進口車銷售。
此外,起亞還將為用戶提供全新的品牌體驗,強化以MZ世代為目標人群的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并根據MZ世代的用戶喜好和生活場景,如借助起亞全球澳網、LOL英雄聯盟等賽事資源,進行本土化推廣,打造以體驗為主的營銷創新。
起亞強調,要以“更中國”的姿態立足中國市場,為此,更加重視中國消費者需求,并依托強大的技術實力,不斷加強在中國的技術研發投入。如煙臺技術研發中心和剛剛成立的上海數字技術研發中心,目的就是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融入到產品研發中,只有充分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后再去生產,才能重新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需要說明的一點,脫離東風后的起亞,依然擁有獨立的造車資質。目前,東風悅達起亞使用的工信部公告目錄序號是47號,延用了原來“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的公告序號,即上世紀90年代鹽城汽車總廠的目錄序號,東風悅達起亞的產品代號YQZ也是原鹽城汽車總廠的企業代號,并沒有利用東風的目錄序號。所以,起亞在其全球戰略布局中,也已將鹽城作為全球重要的生產和出口樞紐。
與此同時,由內而外組建高效的品牌管理體系,也是起亞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建立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包括引入本土更懂中國市場的優秀人才;同時,提拔內部高素質人才。“反哺中國市場,既要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又要參考全球成功經驗,就像中國的新勢力創業公司一樣,抱著真誠的態度去運營起亞在中國的市場。”柳昌昇強調。